APP下载

西藏农业产业化道路分析

2013-04-29席蒙蒙毛阳海

经济视角·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西藏

席蒙蒙 毛阳海

摘 要: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经济发展战略,从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国家战略需要出发,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加快发展。但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起点等客观原因,西藏农业(本文所说的农业是指狭义的农业,即种植业)仍然是西藏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本文通过对堆龙德庆县岗德林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并用SWOT分析法阐述其发展现状,最后提出可能性的建议,以期对西藏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西藏;岗德林;农业产业化

作者简介:毛阳海(1966-),西藏民族学院财经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西藏地区资源配置与产业开发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9.4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9-94-03

一、岗德林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西藏“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积极推进一产上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加强现代生物技术的引进、创新与推广应用,建立健全农牧业标准化体系,加强农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管能力,强化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工作。加快品种改良,调整种养结构,转变种养方式,推动集约化发展,提高质量产量,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保障以青稞为重点的粮食安全和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需要。堆龙德庆县岗德林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岗德林农业合作社)在堆龙德庆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合作社社员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设施农业为主的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一)基本情况。岗德林农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于2008年6月,由原堆龙德庆县蔬菜花卉农民营销协会延伸发展而来,实质运作已10年。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和量与质的大幅度提升。固定资产从2005年不足3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3020万元,总资产净值304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零。设施(温室)从2005年的35栋发展到目前的1260栋,建有蔬菜冷藏、保鲜、初加工、深加工生产区和生产设施。基地总面积166.67公顷,其中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66.67公顷。无公害蔬菜产量2011年达到738万公斤以上,产值2485万元。目前有农户社员398户,直接带动农户596户。获得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8个(2012年底达到10个)。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66.67公顷。组织管理机构有行政、生产、经营、综合办、财务、蔬菜加工车间等职能部门和相关公司7个。技术人员中级以上职称5人,初级职称8人。管理层面涵盖农学、经济、企业管理、机械、工程等领域,为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经营模式。合作社采取以蔬菜产业为主导,其他相关产业并举的经营机制,在蔬菜经营上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在花卉和蔬菜加工、多元经营商采取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合作社大的决策须由合作社党支部和合作社理事会共同讨论表决通过,合作社监事会监督执行,各职能部门履行各自职责,按职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业绩评定。基地生产经营相关环节采取统一农资采购和供应,统一蔬菜种植标准,统一技术和培训服务,统一品牌和销售。农户按合作社(公司)订单生产,对农户按与合作社(公司)交易额大小返还利润。公司以蔬菜销售、加工及其他相关业务为经营主体,独立核算,与合作社按有关合约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

(三)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在基地种植蔬菜的农户按每户平均一栋温室,每户获年现金纯收入1.25万元。2012年596户全年总收益达到750万元。蔬菜冷藏、保鲜、初加工、深加工生产线计划年产值300万元,利润60万元。近年来,合作社在实行订单、农贸市场直销的基础上,从2008年底开始,按照国家商务部有关要求,试行“农超对接”,与拉萨市“乐百隆”超市紧密合作以来,取得了一定经验及经济效益。合作社基地目前已成为拉萨市“乐百隆”超市蔬菜直供基地,每年向超市供应26个蔬菜品种,每天向超市供应3000-5000公斤新鲜蔬菜。2009年蔬菜销售额达到256万元。2011年度蔬菜销售额达到320万元。

2.生态、社会效益。合作社累计培训农民3200人,产生3名党员致富带头人,17名科技特派员,36名科技明白人。合作社通过实地调研、试验总结了一套适合西藏实际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范,编辑了适合西藏本地实际的蔬菜种植技术规程一套,技术通俗易懂,实际操作简单易行。合作社生产基地被国家认定为全国蔬菜标准园;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西藏质监局认定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近10年的努力,合作社绿地面积逐年增加、充分利用温室空地,道路两旁进行生态植被建设,绿化植被面积达到6.67公顷以上,为保持当地生态环境起了明显作用。

二、岗德林农业合作社发展道路分析

(一)优势。

1.自然优势。一方面西藏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具有发展绿色大棚蔬菜的有利条件。通过大棚技术可以做到全国能够生产的蔬菜西藏基本上都可以生产。到目前为止,岗德林有高效日光温室1260栋。西藏地处高原,种植业与内地相比具有明显的季节差;没有工业污染,是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好地方;土地、水利、光照资源丰富,发展农牧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另一方面,西藏农产品(尤其是蔬菜)具有内地农产品无可比拟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加上西藏农牧民在农产品种植中用有机肥,农产品口感好,口味纯正,因此内地很有市场,如果做好西藏农产品的认证推广工作,西藏农产品进入内地绿色蔬菜市场具有很大优势。

2.政策优势。和平解放50多年来,西藏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所需要资金的数量与其自身能力所提供的有效供给之间一直存在巨大缺口,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资金技术、消费品方面。为弥补这个缺口,中央给予行政大量的财政、技术、物资方面的支持。

(1)资金援助。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西藏的工农业产值以年均5.45%的速度增长,中央财政补贴以14.07%的速度递增。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在长达20年时间(1966-1987年)内为负值,因此,中央财政补贴成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2)政策援助。中央不仅在财政上给予西藏巨额补助,而且在财政上也给予特殊优惠。一是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农业采取了免税的政策;二是西藏海关征收的关税全部留给西藏使用;三是国家开征的预算调节基金,不向西藏征收,并将西藏地方单位缴纳的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全部返还给西藏地方财政使用。

(3)人才援助。对西藏的援藏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而且体现在人才、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从20世纪50年代知识分子进藏,到现在国家制定鼓励内地干部、科技人员支持民族地区的政策措施,全国共派出11万人次支持西藏建设,帮助西藏培养人才,全国各地举办西藏中学、西藏班,为西藏培养成千上万的急需人才。

(二)劣势。

1.缺乏龙头企业、战略品牌。西藏农业发展从总体上看,多数地方还处于较低层次,尤其是作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岗德林的蔬菜种植整体发展水平低,缺乏影响深远的名牌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与创造的经济价值还有差距。

2.产品关联度不强,产业链延伸不足。岗德林的蔬菜、花卉等农产品的深加工程度低,产品种类少,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农业特色资源,与多样化的产品需求与农产品转化增值的需求有较大距离。

3.特色产业停留在低层次,短期行为严重。目前,西藏很多地区急于发展经济,采取简单的发展特色资源经济的思维定式,将地方特色资源低层次无序开发,简单地理解为发展特色经济,导致这些地方的特色产品停留在低层次发展水平上,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产品在市场上也是昙花一现,还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

三、岗德林农业合作社建设的建议

(一)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基于笔者对岗德林合作社的调研,并未发现合作社有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也没有与大型公司建立合作机制,要发挥农牧业部门技术力量强以及农牧民联系紧密的优势,帮助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产品生产模式,扶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根据笔者对岗德林的调研,并未见到专门为生产或销售提供咨询或服务的信息网络体系,更多的农户只是接到订单并进行生产,无法或很难了解客户的多层次要求,也不了解潜在客户群的市场要求,更不了解市场的供求信息,加之西藏是一个人口分布相对分散的地区,实地统计这些资料有一定难度,因此信息化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是现代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加快农牧区信息化建设,要按照城市支持农村、先进地区支持落后地区的要求,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农业的带动作用,把更多财力和物力用于支持和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三)发展商贸流通。一是搞活农产品流通。大力推进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抓紧研究指出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直接向超市、社区菜市场等配送产品。二是加快农牧区消费品市场建设,大力培育农牧区新型流通方式,积极引导和扩大农牧民消费。三是积极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鼓励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吸引小型农资经营企业加盟,扩大经营规模;鼓励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农资经营;鼓励合作社建立销售网络。

四、西藏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岗德林合作社是西藏农业产业化的一个缩影,充分体现了西藏农村产业化发展的进程,西藏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还可考虑以下四方面: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调整财政支出力度,增强社会保障基金的调剂功能。一方面,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把城镇所有劳动者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开展农牧区社会保障试点,逐步建立覆盖农牧区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做好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工作,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弱势群体抵抗风险的能力。

2.大力发展金融等新兴服务业。积极探索和完善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等新兴服务业,认真执行特殊优惠的金融政策,加大小额贷款发放力度。努力增强服务功能,调整信贷结构,重点扶持农牧业、扶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具有市场潜力的特色农产品,促进业务结构优化升级,为加快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经济环境。

3.加强援藏农牧业建设力度。对口援藏工作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单一项目援助向资金、物资、技术、信息、市场、人才等领域不断拓展,由城镇向农牧区延伸,由单项援助向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纵深延伸。充分利于对口援助省市的科技优势和使用技术,强化对农牧业的科技服务支持和对农牧民的生产技能培训。

五、结语

岗德林合作社是西藏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一个典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化规模不断壮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并发展了一批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企业,在西藏坚持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引导农户走向市场,克服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效率;促进工农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农牧民就业;有利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毛阳海.西藏经济结构转型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2] 狄方耀.西藏经济学导论(第三版)[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

[3] 牛治富.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研究[M].拉萨:西藏民人民出版社,2012.

[4] 王太福、王代远、王清先.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

[5] 朱玉福.西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的成就和经验[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6] 贺新元.中央“援藏机制”的形成、发展、完善与运用[J]. 西藏研究,2012,(06).

[7] 周莉蓉.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作用、特征及对策建议[J].西藏研究,2013,(01).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我们一起去西藏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邛崃市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西藏:存在与虚无
探析电商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与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