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的防范对策探讨

2013-04-29柳汶秀

经济视角·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物流业金融机构

柳汶秀

摘 要:物流金融既是一种创新的金融产品,又是物流业的一种新型的增值服务,它的出现是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增强了金融机构的主动性。当前,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表现在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物流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等方面。通过对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的分析,从物流金融的主体视角提出防范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物流业;金融机构;信用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9.3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9-65-03

物流业和金融业的有机结合,不仅是金融业创新的结果,也是物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需求,是经济飞速发展下的必然结果。据统计,2006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为3.78万亿,其中运输环节增加值为2.10万亿,占比54.4%。如此规模庞大的资金投入,与金融业的参与分不开。物流金融的信用风险就在合作中,参与方之一或更多的参与方无法在约定的条款下完全履行自身承诺,而使其他的参与方遭受到因其违约而造成的损失。由于我国相关的征信体系不健全,信用风险一触即发,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关系到物流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的含义

研究物流金融信用风险需要首先明确物流金融的含义,其来源于物流业和金融业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二者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的结合,既是一种创新的金融产品,又是物流业的一种新型的增值服务,它的出现使得金融业在市场上出现新的渠道,增强了金融机构的主动性。物流金融的出现,给金融行业创造出了新的业务模式,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逐渐地物流企业也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对象。对于银行业而言,物流金融既满足了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控制信贷风险,同时物流公司也借此业务扩大了业务范围和业务量。[1]

对物流信用风险存在很多理解。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是在以信用为基础的物流交易的过程中,交易的一方违背承诺无法履行自己的义务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客户到期不付款或没有付款能力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是在以信用为基础的物流交易过程中,交易的一方违背承诺无法履行自己的义务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以及物流交易一方无法履行责任使另一方蒙受担保责任的损失。

物流金融信用风险是一种综合的信用风险,在物流金融活动的背景下,对融资企业而言,不仅包括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信用风险,还包括物流金融的运营风险因素给企业带来的信用风险,如质押货物风险、产品风险、质押物变现风险等。物流金融业务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供应链上的每一个企业都是紧密相连的,彼此间都有衔接的内容。[2]因此,为保证业务的顺利进行,在运营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顺畅,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极有可能波及其他,由一个小问题引发出一个大的隐患。融资企业中的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所限,竞争力不强,因而面对物流金融业务时,运营风险等操作问题风险很大。

在信用交易过程中,物流企业既可以作为授信方,也可作为受信方。因此,物流信用风险可解释为:在物流信用交易的过程中,因物流企业的客户或物流企业自身存在信用缺失,而引起物流企业的损失。

二、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的构成

(一)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

金融机构最直接的信用风险来源于融资企业,因为在物流金融活动中,融资企业多是中小型企业,此类企业正处于成长阶段,不具备完善的财务制度和严格规范的管理,因此无法提供给金融机构完整、详细的信息,这是产生信用风险的因素之一。另外,中小企业普遍在治理上没有完善的制度结构,由于客户较少等原因,还会过分依赖于客户受其制约,因此其业务波动较大,具有不确定性。同时,由于企业自身规模小,融资能力较差,产品与技术都不成熟,抗风险能力很低,这直接影响了企业履行合约按规定还款等问题。因此,这些问题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很高的信用风险。

金融机构受呆账、坏账的困扰,对企业信息了解不全,没有健全的信用指标体系可以参考。而对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市场地位、风险程度及经营模式等方面的考察是很困难的。金融结构对于中小企业的信息筛选工作成本很高,不易进行,因此导致金融机构风险信用识别成本高,给企业贷款的可能性低。

金融领域的信用风险与社会信用的状态密切相关,在经济领域并没有树立起良好的信用环境,也并未对失信行为进行惩罚。因此,基于这种信用的软环境,物流金融业务还是一种新兴产业,自然在信用方面的保障较低,由于一些破坏因素的出现,更使得物流金融的信用风险增加,从而使金融机构受到很大打击。

(二)物流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

物流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来自于中小企业违约的影响,尽管物流企业有质押物在手,但仍避免不了损失。有些融资企业若是恶意骗取贷款未被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察觉,这不但使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遭受很大打击,同时也会给信用不稳定的物流金融领域带来重创,使得信任机制再次崩塌。物流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还与质押物存在的市场风险、安全风险等有联系。

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物流企业还需对融资企业进行资信考察,信用方面一般是凭借以往的业务往来凭印象而定,因此存在主观性和假设性,信用等级的判断对物流企业而言就是严峻的挑战。另外,对于融资企业资产状况的考察是物流企业考察的主要对象,这很大程度代表了企业的经营状况,但物流企业也只是了解其中最原始的数据部分,由于中小企业变化浮动大,因此有些数据和信息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物流企业在这方面的数据掌握也并不完全准确。

由于物流企业对融资企业起到部分担保的作用,因此当融资企业违约时,变卖的质押物若无法偿还金融机构的本息,这使得物流企业也连带承担了责任。[3]

(三)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

信息不对称是物流金融信用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融资企业对自身的资产、偿债能力等方面都非常了解,而金融机构对其了解却很不充分,这就造成了信息不对称情况,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存在于不同阶段:在事前阶段,融资企业为了获得贷款故意掩盖自己的真实状况,而金融机构处于信息劣势状况,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在事中阶段,融资企业获得贷款后,不理会与金融机构事先的约定,擅自决定资金的用途,参与到高风险的投资中,最后失败,无法偿还金融机构贷款,而金融机构在此过程中完全不知情;在事后阶段,物流企业专业水平有限,对融资企业抵押的物品估值不准,并且还有担保的责任,因此对于抵押资产的真实价值,更是产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三、规避我国物流金融风险的建议

目前,我国物流金融借贷刚刚起步,各种物流金融模式存在很多缺陷,同时,我国对于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处于滞后状态,因此会给物流金融信贷造成很大的风险。通过上文对于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的分析,从物流金融的主体,即金融机构、物流企业、融资企业视角提出几点防范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的建议。

(一)金融机构的防范措施

1.信用管理。对金融机构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对融资企业的信用管理。由于很多情况下对融资企业的真实情况无法了解,也就无法对其信用等级作出判断,因此设立一套完备合理的制度非常重要。对于融资企业的资料收集,资料的管理,资信的调查,都需要专门的管理机制,不能随意进行。应逐步设立客户信用等级制度,合同与结算过程中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信用额度稽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

搭建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处理系统,对搜集到的客户信息进行深入统计和分析,以确定是否应该投资或投资多少。此外,金融机构需要判断出自己所获得信息的真实与否,在选择物流企业时应选择资产规模较大,信息化程度较高,具备专业的质押物监管能力,信用级别较高,并能正确评估质押物价值的企业。严格防范物流企业与融资企业串通合谋的情况出现,以免出现信息不对称而造成信用风险。

2.金融机构对融资企业的监管贯穿始终。在贷款之前,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就处于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下,当资金借出之后,金融机构更是无法跟踪资金的流向和用途,因此这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造成很大威胁。金融机构在和企业有过业务往来之后,对企业的了解应该更加深入。因此,在合作之初,金融机构对企业应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充分、全面、及时、高效的掌握所有信息。[4]这样,即便是在最初金融机构对融资企业的信息情况判断有误的情况下,及时发现风险和虚假信息,金融机构也便于及时作出补救措施,不至于使金融机构遭受的损失那么大,降低了风险。

3.与物流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关系。在物流金融活动中,若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合谋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就处于被孤立的状态,所承担的风险巨大,因此需要笼络物流企业与它站在一个战线上,成为合作同盟的关系。

首先,在初始的信息筛选过程中,物流企业由于充当中介的角色,会帮助金融机构搜集正确、可靠、全面的信息,从而使金融机构大致了解融资企业的真实情况,对抵押物的估值工作也属于物流企业,会给与金融机构一个正确贷款的金额,不至于使金融机构在此过程出现贷款金额不准而造成损失的情况。其次,在资金流出之后,物流企业由于对市场上商品流通或市场的信息能够灵活快速的掌握,这样就可以掌握市场商品的价值和变化,以便对质押物估值和对融资企业监控。

(二)物流企业的防范措施

1.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物流企业在最初的信息搜集环节是可以避免风险的,正确而全面的信息是保证资金可全部按时收回的关键。首先要对物流企业的信用级别进行调查取证,考察该企业以往的交易活动中,是否完成其履行的承诺;其次,需要调查该企业的质押物的物权是否属于该企业所有,需企业提供货物的归属凭证,以免出现风险。(下转89页)

2.信用上的保证。物流企业作为物流金融活动中三者关系的中介媒体,它的沟通联结必须是真实而恰到好处的。需要物流企业在另两个主体间充当一个良好的媒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物流企业的表述和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双方的协调达到和谐状态是物流金融活动顺利的前提。

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的重要性对于双方都是有利的,他们的联盟是保证降低风险的重要举措。它们的良好关系是建立信用机制的第一步。同时,物流企业还要与融资企业加强合作关系,多进行其他业务上的合作和沟通,这样既给自身带来收益,还能够对融资企业有一个更充分的了解,以便控制风险。在这样的一个长期合作的过程中,还有利于两个主体间建立信任的机制。

由此可见,物流企业若是在两者间均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无疑是保证物流金融业务顺利进行的方式,大大缩减了风险的发生。

(三)融资企业的防范措施

对融资企业来说,它的风险来自于物流企业。最初物流企业对融资企业的信息反馈直接影响了融资成功与否和融资的数额,这对于融资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其次就是对质押物的监管工作,融资企业应选择一个专业能力较强,有丰富的仓储管理经验的物流公司合作,这样也避免在货物质押的过程中造成大量损毁而影响效益,这也是融资企业面临的风险之一。因此,融资企业应该严格甄选出适合自己的物流企业来参与物流金融活动,以降低风险发生。

四、总结

物流金融信用风险只是物流金融风险中的一小部分,此外还有很多,如管理风险、技术风险等。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上这些考虑因素全方面的分析。此外,对于物流金融服务的代客结算模式、仓单质押模式、保兑仓模式等产生的风险,也需做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 熊小芬.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及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20.

[2] 潘圣辉.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信用评价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1,(03).

[3] 方晨曦、杨献杰.博弈论视角下的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管理[J].经营与管理,2012,(08).

[4] 王元元.物流金融面临的信用风险及参与方博弈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03).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物流业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物 流 业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信用风险的诱发成因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