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对《卜算子》汉英对比分析
2013-04-29张红艳张文宇
张红艳 张文宇
【摘 要】本文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功能语言学,首先讨论了系统功能语法的框架, 包括语言的层次及其实现关系、纯理功能系统和有关的子系统和功能, 还涉及到语篇分析的两个层面; 然后使用“语境- 语篇- 评论”的分析方法,对李之仪的《卜算子》两个译文进行语篇分析, 用来说明系统功能语法对语篇分析的应用价值,进而对这首词的衔接与连贯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语篇分析的入项条件选择问题。本文从语境,语篇,评论方面对李之仪的《卜算子》以及其英译文进行了尝试性的比较分析。希望此比较能给汉诗英译带来帮助。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语篇;评论
1.引言
李之仪的《卜算子》是很多人喜欢的词,其中的“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常被恋爱中的男女用来表达自己情意的坚定不移。这首词的风格近似于民歌,以最平易浅显的言词描写出了人间的真情。亲切感人。翻译界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译者由于自身的不同经验以及对同一部文学作品的不同理解。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译本。然而对于这些译本.不同的翻译
理论和学说也有各自成套的评价标准。例如,我国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信,达,雅”.西方翻译理论家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 “动态对等”,等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大量借鉴了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语篇分析。因此对目的语语篇的评价也有了较为客观的标准。本文拟从语境,语篇,评论方面对这首词及其英译文进行功能分析。以探讨汉英语言的不同特点。
2.系统功能学
黄国文在成功地应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分析了广告语篇之后指出, 这种语法比其他任何语言学框架“更适合用来分析语篇”(2001)。这是因为系统功能语法本身就是一种语篇语法, 其“语法范畴可以被解释为对语义范式的实现”, 也就是说“其语法形式與所编码的意义自然相关联”(Halliday, 1994: xvii) ,这个语篇语法清晰地描述了语言各个层次及它们之间的实现关系; 这是因为系统功能语法系统清楚地描述了语言的三个纯理功能网络系统, 以及它们的子系统的概念和应用的可能性; 这还因为它将语篇分析的层次和步骤都清晰地勾勒了出来,应用这个语法框架分析语篇可以使我们避免对语篇只作出主观的“随意的评论”(xvi)。写这篇文章有两个目的: 进一步论证系统功能语法在语篇分析方面的应用性; 提出一个更实际的应用这个语法框架分析语篇的方法或步骤。下面将首先讨论系统功能语法的主要理论方面:语言的层次和他们之间的实现关系(Halliday,1994) ; 然后提出“语境- 语篇- 评论”分析语篇的方法, 分析时将提及有关的功能系统; 最后将举例说明系统功能语法在语篇分析方面的应用价值。
2.1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
2.1.1 语言的层次及语言的纯理功能系统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由三个纯理功能构成的意义潜势系统构成的, 而这三个纯理功能又受制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Halliday, 1994)。语言和它的语境有五个层次,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的关系, 即上面一个层次由下面一个层次来实现: 文化语境由情景语境实现, 情景语境由词汇- 语法实现, 词汇- 语法最后由音系系统(口语) 或拼写系统(书面语言) 实现文化语境代表生活中各种社会活动的抽象意义,它涉及到很多层面(Halliday, 2002) , 至少涉及在某个文化中的观念形态和语篇类型(Martin, 1992;Eggins, 1994) , 因而是一个较抽象和笼统的概念。而一个语篇是实际社会交往中的一种形式, 它必然发生在某一种文化的某个情景中。因而在分析一个语篇时, 我们必须考虑它的情境变量: 所发生的事或语场, 话语的参与者或语旨, 交际的形式或语式(H &H, 1985; Huang, 2001: 72)。
2.1.2 语篇分析的步骤
Halliday 提出分析语篇的三个步骤( 1994: xvi) :1) 词汇语法分析, 这是分析的基础; 2) 评论这些词汇语法特点, 将它们放在语篇的情景语境甚至文化语境中; 3)“联系其他社会意义系统进行分析”,“因为语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在分析语篇(方琰, 2001) 的实践中, 将它称为“语境—语篇—评论(联系其语境变量) ”模式。
1)首先分析情景语境变量,为评论做准备(有了这一步,在评论时更易于将纯理功能的一些特点与语篇的情景语境联系起来);
2)分析相关纯理功能,即词汇-语法的特点;
3)评论这些词汇语法特点,将它们放在语篇的情景语境甚至文化语境中进行解释和评论(一般情况下,只联系情景语境,因为情景语境是文化语境的一个实例(Halliday,2002));
4)如有必要应“联系其他社会意义系统进行分析”. 应当指出, 在分析过程中, 我们始终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对语义内涵的解释方面, 因为语篇分析的过程就是释义的过程。
3.语篇分析举例
3.1 语篇
卜算子 译文(1) Busuanzi
我住长江头。I live by the Yangzi River near its source.
君住长江尾。While you reside farthest down its course.
日思君不见君.You and I drink water out of the same stream.
共饮长江水。I havent seen you, though daily of you I dream
此水几时休? When will this river water cease to run?
此恨何日已? When shall I not love you, the way I do?
只愿君心似我心,I only wish our two hearts would beat as one
定不负相思意。You wouldnt disappoint me in my love for you
(李之仪) (徐忠杰译)
译文(2)
I live upstream and you downstream.
From night to night of you I dream.
Unlike the stream you are not in view.
Though both we drink from River Blue.
When will the River no more flow?
When will my grief no longer grow?
1 wish your heart would be like mine.
Then not in vain for you I pine.
(许渊冲译)
3.2 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目的:从情态意义观察妇人思君的感情起伏。情景语境的变量: 1,语场: 女子徒自伫立江头,翘首企盼。2,语旨:抒情的主人公是一位深于情,专于情的女子,其芳心早已有所属,但心上人却与她天各一方,别多会少。3,语式:妇人思君的独白,正式体英语。
意态成分分析:意态系统: 有两个选择: 倾向性或义务性, 又分别有高、中、低三个程度不同的选择, 用来表示说话人对事物的态度,
语篇意态成分分析:徐忠杰的译文中出现7个表示意态成分,如“shall not”, only, wish, wouldnt, dream, disappoint, love. 而许渊冲的译文中出现5个表示意态的成分,如“dream, wish pine, would, grief. 这些意态成分用来表示女子思君的情感起伏过程。
3.3 评论
意态成分的使用时这一语篇的文体特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连贯不仅可以通过各衔接手段实现(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小句与另一个小句的衔接手段都不是单一的),交际双方还可以通过共有知识或逻辑推理来理解话的意义与语篇的连贯。衔接与连贯都是语义概念.语篇一定是连贯的,但不一定存在衔接现象。原词借悠悠的江水,描写情人绵绵不断的相思情意。整个语篇意思明确,是个连贯的语篇。整首词中词汇衔接手段贯穿始终。通过对词的重复(如第五行的“此水”就是指第四行的“长江水”),反义词的词汇衔接(如第一行的“长江头”与第二行的“长江尾”),同义词的词汇衔接(如第五行的“几时”,“休”分别与第六行的“何日”,“已”).从而使整个语篇的意思表达更加突出与连贯。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译这两句时,徐先生采用了直译法,清楚地译出女子住在靠近长江的源头,而情人住在长江的下游。把女子与情人之间不能相见的缘由明确为地理因素。用词方面,为了避免重复用了“live”和“reside”来译同一个词,译文作到了达意。而许先生译时将原文中的两句合为一句来译,也并未直译“长江头”“长江尾”而是译“upstream”和“downstream”两个对仗副词,这两个词在形式上对称,在词义上相反,一端一尾,遥隔千里之意早已跃然纸上,与原文所体现的分离意境十分吻合,突显意美。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两句进一步抒写女子深深的相思。她虽日日思君,可恨不能相见,但饮水同源,可以稍稍慰籍女子的愁情,显然这两句在语义上具有内在逻辑性,徐先生译这两句时,将日日思君不见君置于共饮长江水之后,调换了源语语序,在一定程度弱化了源语中句子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所以与原文在语义上有所偏离,有损传情和达意。许先生显然注意到了这两句之间潜在的逻辑性和关联性,保持了原文的语序。他用拆句法来译这两句将日日思君译为“from night to night of you I dream”,即我夜夜做梦梦到你。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译者从反面衬托出女子对情人的思念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断,无日无夜。将不见君译为“unlike the stream youre not in view”,译文增加了原文中没有的词,但原文本以水起兴,以水寄情,译者联想到水,可谓合情合理,与长江水的常见和与君的不能相见形成鲜明对比,极大的反差更加突出女子的愁情与别恨。
4.结论
本文从系统功能角度在语境,语篇,评论方面对李之仪的《卜算子》以及其英译文进行了尝试性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法框架可以用来揭示语篇的深层含义, 可以用来理解和解释语篇的语境和文体特点, 这一点不仅对于阐释和赏析语篇至关重要,而且也对英语的阅读理解教学有着实际的应用价值;第二,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 语篇- 评论”模式用来分析语篇是可行的。另外,在李之仪的卜算子一词和它的英译文中,语篇分析中词汇衔接,语境方面汉语的原文与其英译文间存在较大差别。这种差别不仅表现在本语篇中。其它“汉语原文一英语目的语”中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我国对比语言学界和翻译界的学者对此现象的解释为汉语注重意合而英语注重形合,在诗词翻译中,由于诗词是短小精悍的语篇,语言精华的体现.所以英译中也做到简洁,含蓄,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把再创造的余地留给读者。最后,希望本文地分析能给汉诗词英译时多少能够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Edward A rnold,1994.
[2]Halliday,M.A.K.Linguistic Studies of Text and Discourse[C].London& New York:continuum,2002.
[3]Halliday and Hasan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 Semiotic Perspective[M].Australia:Deak in University Press,1985.
[4]方琰.系统功能语法与语篇分析[J].外语教育,2005.
[5]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賀新辉.全宋词鉴赏辞典[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
[7]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8]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湖传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