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英语写作研究述评
2016-12-21侯慧芳李跃
侯慧芳+李跃
摘 要: 近年来,国内和国外的学术英语写作研究发展迅速,国外的研究面主要表现在界定重要概念,创建新的并修正分析旧框架;考察的对象范围趋向完整;研究视角从宏观到微观。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多数注重关注学术文本特征,缺少关注写作者的认知过程。本文研究该领域当前面临研究范式的接口问题、如何运用理论阐释数据的问题及国内缺乏人本研究和跨学科创新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学术用途英语 英语写作 系统功能语言学 学术语言能力
学术英语写作研究作为写作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察的对象主要是学术语篇与相关写作实践活动。最近,根据Coffin和Donohue,以及Gardner的归纳,这些年学术用途英语(EAP)的研究与教学总体在两个理论模式下开展,分别是澳大利亚的系统功能理论(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以下简称SFL)和英国的学术语言能力理论(Academic Literacies,以下简称AL)。SFL理论范式主要采纳客位视角,先进行系统描述,再解释这些描述特征,AL理论范式主要采纳主位视角,观察他们如何进行学术英语写作的实践,怎样找出新的写作教学方法。
本文倾向于研究学术英语写作,分为三大路径和六个子路径。三大路径是:(1)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的学术英语写作研究;(2)学术语言能力理论视域下的学术英语写作研究;(3)对自身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的探讨。六个子路径是:学术语篇的语类(genre)结构潜势研究、语域(register)特征研究、人际意义研、写作的认知过程研究、有关非英语国家学者在国际主流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的问题、学术英语写作的教学研究。
1.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的英语学术语篇研究
SFL视阈下的学术研究表明了学术文本的语言使用特征和人际意义功能。三个子路径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文章结构特征和语言形式的使用特点有学术话语社团的共性,以及学科差异、语体差异、体裁差异和语类差异。例如if条件句式在写作中得到高频使用,表明体裁差异的特点;中国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中滥用大量虚词,这些词不属于常规学术用词;学生经常把小句和主句倒置,使得很多学生的文章看不懂。
2.学术语言能力理论视阈下的写作实践研究
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外写作研究导向由结果转变为过程,然后强调后过程导向,与文本研究一同发展起来。第一个子路径是学术英语写作的认知过程研究。过程研究主要包括写作过程个案分析、撰文过程,以及探究学者的学术写作策略。第二个子路径是国际发表问题,研究朝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揭示了EAL学者的论文质量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另一方面非英语国家英语作为附加语言(English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EAL)的研究者国际发表的复杂性及他们采取的应对策略。第三个子路径,学术英语写作的教学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EAP写作教学策略、教学资料手段的开发运用,以及课程项目设计与评估。研究表明,EAP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应用,而且在批评和实验中不断更新与发展。这些教学研究应用在写作文本和写作实践中,可兼具两个视角,因此三个子路径之间的融合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3.论范式与方法研究
虽然该路径研究论文的不如其他两个路径的数量多,但意义重大。研究内容包括界定重要概念、构建分析框架、评价研究方法、阐释教学原则、反思存在的问题或争议,以及探讨理论视角和梳理发展脉络与趋势。研究进展主要体现于六个方面:首先是一系列重要概念得到界定,包括学术用途英语、学术英语能力、言语体裁、话语团体、学术英语的使用者、论文作者等。第二是构建和修订一些描述性分析框架。第三是评价研究方法。第四是在该领域高级学者运用各类理论视角,阐释和思辨学术写作教学理念、原则和ESP学习模型。第五是反思部分概念的理解问题,或者探讨研究与教学中有争议的话题。最后是梳理现有研究对书面话语、学术英语写作、语类体裁等领域的发展脉络,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语言能力理论、跨文化修辞、社会认知理论等。
4.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研究迅速发展是在2003年,前23年(1978-2002)仅11篇,后11年(2003-2013)共103篇,特别是从2003年起,论文从未间断地发表。从三大路径的研究成果来看,在SFL看来,国内研究主要考察英语的学术文本特征。其中,语类结构研究发表不多,主要是对学术语篇的宏观结构分析,对论文的摘要部分考察较多,但是对引言、综述、致谢等部分的语类结构研究较少。从发展看,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研究的视角在不断深入,科技的语篇特点得到进步与发展。
5.当前学术英语写作研究面临的问题
第一,研究范式的接口问题,包括理论和方法两个层面。理论层面上,SFL视角下的学术英语写作研究过于关注文本,忽视社会语境对写作实践的影响;而AL视角缺乏对文本的关注。如何开展对社会语境和文本的接口研究,并将两方面应用于教学,国内外研究目前都停留在初级阶段。方法层面上,语料库和话语分析的界面研究同样存在如何接口的问题。语料库研究注重描述,难以提供系统的理论解释。话语分析虽然能够进行细致的分析,但无法统计大规模样本的频率。第二,如何运用理论阐释数据的问题。该问题在研究文化差异对语言使用是否存在影响的过程中可能最典型。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学者在学术写作过程中避免明确谈到自己的研究价值,使得中国学者的思维模式受到禁锢。第三,国内少见人本研究和跨学科创新研究。中国学者需要在研究人本价值、揭示写作者和写作过程的复杂性中发出中国的声音,需要用多元的视角和学科间的融合,促进当前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昉.非英语国家学者国际发表问题研究述评[J].外语界,2014.
[2]徐昉.学习者英语学术写作格式规范的认知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2012.
[3]杨惠中.科技英语的教学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78.
[4]徐昉.学术英语写作过程与认知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理论与践,2013.
[5]张大群.《评估研究———学术写作中的评价》述评[J]现代外语,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