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读的魅力,享受语文学习
2013-04-29董运祥
董运祥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知阅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此加以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朗读的量。由于一节课的时间很短,很多教师都不愿意把时间过多地花在朗读上,这样导致很多学生成为考试的强者,运用知识的弱者,我觉得这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我觉得应该在课堂上留点时间给学生读书,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以在整堂课上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感悟上下功夫。经过训练,让学生在读课文时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发音准确、声音洪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明显提高,运用能力也在增强。
其次,教师要注意范读。教师要在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在教学新文章时,教师要搞好范读,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教师以读代讲,如不能很好地范读出来就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有时候教师富有感情朗读还可以营造课堂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研究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慢慢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样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去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再次,在阅读中,除了读得准,还应该富有感情。学生最厌烦的是教师无休止地传授知识。初中学生已经有了逆反心理,教师一味地讲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解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 只传授学生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对于通俗易懂的句段,则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提出疑问,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作适当的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学任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在阅读中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给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曲、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为说明文制作电动课件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最后,抓好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丰富的知识,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因此,我除了上好阅读课,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首先,我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其次,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俗话说得好:“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最后还应该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尽量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我经常组织“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活动,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热情。
总之,阅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真的很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重视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去依据教材,抓住文章所要表达的重点进行有感情的范读,有目的性地指导朗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中去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