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如何出新意
2013-04-29金志锋
金志锋
只要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都可以叫创新文章。有了新意,才让人拍案叫好。作文中只要在某一方面有了突破,有与众不同之处,都可以说是有新意。当然,不能把作文中的新意与文学作品中的创新等同。中学生要使作文有新意,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反向思维
反向思维就是倒过去想。即从某一问题的相反方向去思考、分析,以求得到新的认识。这是作文出新意最常用的思维方法。
用反向思维来否定原来的固有观念,在立意的过程中破旧。比如,从各人自扫门前雪倒过去想,引出只有各人完成本职工作,才能出色地完成总任务的新观点、新见解。由此可见,倒过去想,往往可以得出不同寻常的观点。
反向思维还可以用来补充某些原有的单一观念,使之更加丰富完善。如有学生从“开卷有益”反向提出开卷未必有益。由于读书的内容、态度、方法等因素,有时读书可能无益甚至有害。这一观点并没有否定开卷有益,而是对其进行补充。逆向开拓法是思维的催化剂,它往往能引导作者步入新境,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给读者以出乎意料而又耐人寻味的启迪。
二、深入挖掘
“深入挖掘”即在原有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出新的思想、新的意境。“深入挖掘”是纵向思考、前后联系的思维方式。 “纵”是事物的前后联系,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纵向挖掘,要求逐层深入思考,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使立意深刻。对一个复杂的事物,要有一个认识、分析、再认识、再分析的过程,方能避免肤浅,达到深刻。例如对于愚公移山这件事,人们都以为愚公目光远大,不怕困难,是英雄。但也有同学认为,愚公移山精神虽然可嘉,但方法未免太落后,况且移山又破坏了大自然的美,不如搬家或开发开山的技术。这种想法就有了新意,这就是纵向开拓法。
深入挖掘还是一种可以进行左右联系的思考方法。从事物的不同方面或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逐层深入挖掘。可以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由此地方联想到彼地方。按空间地点的转移展开联想,或按事物性质的分类展开联想。例如,布置学生写以“桥”为题的作文时,一步步引导学生横向开拓,由现实生活的桥联想到人生的桥、知识的桥,并深入联系它们之间隐含着的逻辑关系,得出知识是到达成功彼岸的桥等新观点。例如《桃花源记》《天上的街市》这类文章,都是用艺术的手法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以“梦”为题的文章。学生通过写在梦境中看到地球环境正在恶化,说明环保的迫切性。由环保之梦想到应试教育的弊端、战争带来的创伤等,从而由环保联想到众多领域,文章便有了深度。纵向开拓和横向开拓往往是紧密相连的。上面所举的例子就体现出这一点。
三、角度独特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所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是从不同的角度看景物,会看到景物不同的形态。同一种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会有所不同。同一个题目、同一种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去构思、立意,往往能翻出新意。选择独特的角度往往是创新的关键。例如在学校运动会中,冠军总是亮点,总是人们竞相赞誉的对象。然而那些身居幕后、默默无闻的陪练员、拉拉队员很容易被忽视。当作为配角的服务员、陪练员被报道后,往往会引起师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再如,提到英雄人物,人们都会想到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战士。生活中其实也有英雄。《二六七号牢房》中伏契克被打两个月不能动弹,被审时仍握紧拳头不向敌人示弱,他也是英雄。《十五天——最后的五个男子汉》中矿工们在矿下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也是英雄。
换角度看还要善于以独特的视角选择新颖的材料。例如歌颂教师是作文中常见的主题。一般都写教师带病上课、雨夜家访、灯下批改作业等。这些材料都是“大路货”,流于一般。有这样一位老师,校长来听他的作文课,他却迟到了十分钟,后到班上布置了作文题“迟到”,让学生写老师迟到时领导、学生各自的表情、心理。因学生有了感受,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四、全局观念
我们用发散思维求异,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思考后用整体思维求同,选取本质的东西来写。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立体的、多侧面的。所以,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描写事物,全面、真实地反映事物立体的面貌。生活是五光十色的,把不同的侧面合起来想,往往可以立体地反映事物,反映人物丰富的个性特征,给人以新意。
如写“自我”,这类题目要求写自己的个性,但要写出新意实属不易。我们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多想几个方面。然后合起来想,形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我”的形象。有学生在作自我介绍时,先说自己是一个爱学习的学生,然后说自己富有爱心,最后写自己很勇敢。这三个侧面组合起来,勾画出活生生的“我”的形象。从不同侧面选材要注意集中,也就是在散的基础上注意合,做到形散神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