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3-04-29柳倩王洪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病理诊断乳腺

柳倩 王洪伟

【摘要】 目的 分析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讨论其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例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光镜下组织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 2例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3岁和67岁,2例患者均以乳腺肿块就诊,病程长短不一,1例伴有乳头溢液,肿块大小分别为1.2cm和2.5cm。光镜下组织学特征为具有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的真性乳头状结构,瘤细胞可以排列成实性、筛状、乳头状或微乳头状等结构,瘤组织被以较厚的纤维性包膜。肿瘤性上皮细胞具有低级别导管内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大于90%缺乏肌上皮。肿瘤细胞ER、PR均阳性,CerbB-2阴性。随访11个月-3年均存活。结论 囊内型乳头状癌是乳腺癌的一种少见亚型,生长缓慢,治疗原则推荐现行导管内癌的方案,预后良好。

【关键词】 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病理诊断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6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50-01

乳腺标本在病理活检中是非常常见的,在本院外科手术病理检查中占第2位,仅次于甲状腺。乳腺癌是一种很常见的恶性肿瘤,而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是乳腺癌中的一种少见亚型,其定义和诊断标准并不为广大病理诊断医生所熟知,了解并掌握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及其预后是很重要的。为此,我们收集本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乳腺外科手术标本2372例,其中囊内型乳头状癌2例,并对2例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进行了生物学特征和临床病理特点的研究,现将体会与同道交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收集营口开发区中心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2012年12月外科手术切除乳腺标本2372例。

1.2 方法 2372例乳腺标本均经过4%甲醛固定,常规取材,石蜡包埋,厚4um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两步法,抗体ER、PR、CerbB-2、P63、SMA、CK5/6等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染色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2 结果

2372例乳腺标本中,诊断乳腺癌107例,其中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2例,占乳腺癌的1.87%。

2.1 临床资料 2例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3岁和67岁。2例均以乳腺肿块就诊,其中1例伴有乳头溢液。2例均无疼痛,无乳头凹陷。X光及B超影像界限清楚,1例伴少量散在微小钙化。2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未行放、化疗。现2例患者均存活。

2.2 病理检查

2.2.1 巨检 2例均为界限清楚的结节状,切面表现为扩张的囊腔内见肿物灰褐或灰白色,囊腔直径分别为1.5和3.2cm,腔内肿物1.2cm和2.5cm。肿物呈乳头状或分叶状,质中,1例有宽蒂附着于囊壁上。

2.2.2 镜检 病变均位于扩张的孤立的囊腔内,囊壁为厚的纤维性包膜,囊内为具有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的真性乳头,病变缺乏肌上皮层,病变排列成实性筛状,腺样或微乳头状结构,乳头多级分支。乳头衬覆单层或复层上皮,瘤细胞之间界限较清楚,细胞形态多样,胞浆大多嗜酸或透明,细胞核居中,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瘤细胞大多具有低级别导管原位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1例可见少量沙砾体样钙化。

2.3 免疫组化 P63、SMA、CK5/6显示>90%的乳头及导管周围完全缺乏肌上皮,SMA显示乳头及实性区中央血管结构。2例癌细胞ER、PR均强(+),CerbB-2(-)。

3 讨论

乳腺乳头状病变较乳腺其他病变相对较少,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则更加少见,在乳腺癌中所占比例<2%。

3.1 临床特点 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多见于绝经期女性,年轻患者少见,平均发病年龄65岁左右,比普通乳腺癌大。多以发现乳腺肿块而就诊,生长缓慢,少数以乳头溢液就诊。影像检查均为界限清楚的孤立的肿块。

3.2 诊断 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的诊断则难度较大,一直是乳腺病理诊断的一个难点。乳头溢液细胞学,细针穿刺细胞学或穿刺活检常常造成假阳性,不可靠。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又很难将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头状癌相鉴别。因此,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的诊断,必须将肿块切除进行活检。光镜下见病变位于大的囊性导管内,是一种较大的乳头状病变,平均2cm。其组织学特点是具有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的真性乳头。乳头分级分支复杂,缺乏肌上皮层>90%,肿瘤性上皮细胞群具有低级别导管内癌的各种组织学类型。癌细胞可排列成实性、筛状、微乳头或复层梭形细胞。部分病例可出现瘤周导管内癌或假浸润图像。而只有当浸润乳腺组织的肿瘤性上皮结构超出纤维管壁且存在可识别的浸润癌生长方式或特征时,才能明确做出囊内乳头状癌伴浸润癌的诊断。

3.3 鉴别诊断

3.3.1 导管内乳头状瘤(伴有或不伴有不典型增生) 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和乳腺良性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鉴别,对于做出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的正确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光镜下导管内良性乳头状瘤必须证实有肌上皮细胞层,而乳头状癌则>90%缺乏肌上皮细胞层。而当良性乳头增生掩盖肌上皮或增生明显充满整个导管时,与实性型乳头癌鉴别困难,此时,需借助免疫组化标记判断有无肌上皮层。此外,良性乳头状瘤病变常伴有大汗腺化生,而乳頭状癌则缺乏大汗腺化生,常见坏死,CEA常阳性,ER、PR常弥漫阳性。

3.3.2 转移性乳头状腺癌 甲状腺、肺、胃肠道、卵巢等的乳头状腺癌转移到乳腺可能很少发生,临床病史及免疫组化有助鉴别诊断。

3.4 治疗与预后 一般来说,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大多为非浸润性的、无囊外浸润,治疗上应推荐导管原位癌的现行治疗方案。外科手术切除为公认的首选。由于该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率极低,可做肿块局部切除,不必做乳腺全切除而造成治疗过度。是否进行腋窝淋巴结的清扫,尚有争议。如果同时存在伴随的浸润癌,应根据病变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一般认为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预后良好。本组2例术后均未接受相关辅助治疗,分别随访11个月和3年,未见复发和转移,目前病人仍都健在。

参考文献

[1] 魏兵,步宏.乳腺囊内型乳头状癌.《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6年05期.

[2] 杨文涛,喻林,陆洪芬,张廷璆.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年第4期.

[3] 黄传生,蔡勇,高文,涂侃,罗庆丰.乳腺囊内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探讨.《实用癌症杂志》,2007年06期.

猜你喜欢

病理诊断乳腺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得了乳腺增生,要怎么办?
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探讨
影响乳腺癌术中冰冻诊断准确性的病理与临床因素研究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360例炎症性肠病及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红外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容易误诊的高回声型乳腺病变
针吸治疗乳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