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的研究

2013-04-29迪丽拜尔·吾守尔艾克白尔江·艾尼瓦尔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肠内营养胃肠道肿瘤

迪丽拜尔·吾守尔 艾克白尔江·艾尼瓦尔

【摘要】 消化道肿瘤病人在术后往往会出现严重的消化道瘘,而治愈此病的关键就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特别是针对晚期胃肠道肿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是治疗营养不良的重要途径。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是胃肠道肿瘤病人的显著特征。提倡对术后胃肠道肿瘤病人提供营养支持,对于病人的术后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关键环节是分析晚期胃肠道肿瘤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各种内窥镜,建立肠内营养的支持通道。

【关键词】 肠内营养;肿瘤;胃肠道;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6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43-01

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状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肿瘤对机体的影响造成,和出现消化及吸收的障碍有直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肿瘤会使机体组织的造血功能出现感染、出血甚至是恶液质,肿瘤会将毒素释放出来,导致机体代谢出现异常,同时肿瘤还会消耗和夺取营养物质。营养不良会对消化道肿瘤病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延长了患者术进食和恢复的时间,对胃肠功能的恢复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低蛋白患者,也会延迟胃排空时间和肠麻痹时间。在对胃肠道病人实施姑息性治疗、化疗、放疗的过程中,要系统化的实施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病人采取肠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就是肠内营养支持。

1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性能比较

在近代科学的发展中,全胃肠营养在临床上得到普遍的应用。作为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营养支持方法,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相比,具有并发症少、费用低、可维持肠道功能和结构稳定性的优点,与生理症状相符合。在20世纪80年代后,通过相应的实验研究得到证实,利用肠内营养,可促进肠粘膜功能的完整性,保持肠粘膜结构的整体性,将肠粘膜的屏障功能发挥好。目前对于胃肠功能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若肠道存在功能时,可采用肠内营养的方式。通过相关实验证据显示,针对胃肠手术,为了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改善术后的转归,和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的效果更为显著。

2 术后营养支持对于胃肠道肿瘤病人的康复意义

随着目前临床上技术方法的改进和人们对胃肠道肿瘤的认识程度的提高,对于胃肠道肿瘤病人的术后康复,营养支持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已经被普遍认可和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是过去术后早期治疗时采用的方法,认为可以使胃肠道消化液、胆汁及胰液的分泌减少,使术后消化道瘘的发生率降低。但目前随着对疾病认识程度的提高及各种吻合技术和手术技巧的提升,针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符合术后营养支持指征的,提倡在手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措施。

3 胃肠道患者术后营养支持实施

3.1 实施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方法 术后和术前的营养方案相比,二者基本上是类似的,针对胃肠道肿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是手术后的首选方法,主要是利用留置的鼻空肠营养管及空肠造口管来实施。目前被普遍应用和广泛采纳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就是鼻空肠管,既经济、便利又可靠、安全。还有一些医院是采用空肠穿刺造口管来实施,具体选择要根据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时间及术者的习惯来进行。尽管通过多种研究和对照,结果证明,针对全胃切除术,往往是在术后6小时开始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但多数医师普遍认为在术后1天进行。一些医院往往在术后第一天,对患者给予250-500ml的5%的葡萄糖。而术后第二天,对肠内营养制剂进行应用,在逐渐将用量增加,直到5-6天时,已经全部达到全量的肠内营养。

3.2 术后营养支持的输注原则 肠内营养输注的原则是循序渐进、由慢到快、由少到多,这样可使肠内营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往往要和肠外营养紧密协作,肠外营养所起到的作用是对肠内营养的缺失部分给予补足,以促进患者正常的新陈代谢。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功能是对细菌移位起到了预防作用,同时对肠内粘膜屏障起到了保护作用,并对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规避了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发生,还促进了肠道激素的分泌,使医疗费用降低。通过相关研究证实,早期肠内营养可以使术后胃瘫的发生率降低,促进胆囊收缩素及胃动素的分泌。

3.3 肠内营养的投给方式 为了能够安全输入肠内营养制剂,对肠道营养的浓度和用量,可根据输入途径、配方种类及病情轻重来选择。肠道营养遵循的原则是从等渗浓度20ML/h起步,若机体有一定的耐受力,则可逐渐增加速度。用量的增加是从每8-12h递增20m1/h的速度,之后在逐渐增加浓度,不可同时变动二者的量。针对不耐受者,先将浓度和速度降低到耐受值后,在机体耐受的状态下,在逐步增加,通常采取间歇重力滴注和连续输注两种方式。

4 讨论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中消化道肿瘤占60%左右,以胃癌和直肠癌最为常见。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患者由于病灶直接侵犯消化道,以及肿瘤本身造成的蛋白质代谢负氮平衡,术前多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减退倾向,术前肠道准备的禁食更严重干扰了胃肠道功能,加重了胃肠粘膜损伤和营养不良。传统营养支持治疗采用的肠外营养,主要通过静脉通路对患者补充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维持患者体内的代谢平衡和各器官组织的代谢,减少蛋白质分解,增强机体免疫力。虽然静脉输入的营养液具有使用安全、吸收快、利用率高等优点,但是除价格昂贵外,肠外营养还存在血管栓塞性静脉炎等潜在并发症。虽然本次实验中并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肠功能紊乱、肠粘膜萎缩、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和细菌易位、肠道免疫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一样,可以补充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促进器官组织功能恢复。而且肠内营养的形式更接近于生理方式,可以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防止细菌易位,提高对手术和化疗的耐受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以往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由于考虑到消化道受累,所以常采用肠外营养,而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小肠受手术影响微弱,功能恢复快,可以接受肠内营养治疗。从本研究的结果也可以看出实验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晋林等的研究结果相似。短肽营养制剂百普力的使用,使得肠道消化吸收更高效彻底,产生粪渣少,减少排便对手术切口的影响。肠内营养具有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更接近生理,给药方便、安全,费用低廉,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使用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身体状况,促进机体恢复,起到术后治疗作用。

5 结束语

针对胃肠道病人实施姑息性治疗、化疗、放疗的过程中,要系统化的实施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病人采取肠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就是肠内营养支持。今后亟待解决的临床课题是,如何针对每一个具体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采取合适的肠内营养途径,而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也是临床上的实用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外科学会临床营养支持学组.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J]临床营养通讯,2008,12(5):272-275.

[2] 唐云,李荣,陈凛,等.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9,6(2):128-131.

[3] 童强,王国斌,卢晓明.胃肠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作用[J].中国康复,2010,19(6):342.

[4] 唐云,李荣,陈凛,等.全胃切除術后肠内营养支持[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9,6(2):128-131.

猜你喜欢

肠内营养胃肠道肿瘤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ceRNA与肿瘤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循证护理在严重烧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5年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