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感悟 快乐学习
2013-04-29沈梦飘
沈梦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等亲身体验的学习活动,在观察、分析、比较、类推、概括等过程中,充分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才能切实发展数学交流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的素养。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交流,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的交流,说、写、读、听是交流的主要方式。
一、说数学,在思维碰撞中互补提高
老师精心组织数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够有根有据、由浅入深地思维,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注意培养学生清晰、完整、连贯、合乎逻辑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质疑、争辩、论证、总结,通过充分的感悟去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找到方法,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互补提高。
如教学《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在竖式计算900÷40时,
老师提问:“等于号后面的商和余数怎么写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商22余2。”师追问:“有不同意见吗?”教室里安静了片刻,有2个学生举手,我请其中一个学生回答,他说:“商22余20?”老师问:“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你觉得哪个正确呢?请小组讨论一下。”教室里学生都在进行着热烈的讨论,老师巡视着也参与着小组的讨论,随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学生A说:“如果不用简便方法计算而用一般的方法计算这一题,会发现余数是20”。学生B说:“我通过验算发现余数是20才正确。”学生C说:“从题目看,900元钱,篮球的单价为40元,不可能出现多2元的情况,余数应该是20。”学生D说:“2在十位上,表示20。”老师又问:“那在竖式上的余数应该写几呢?”学生回答:“写2,因为把900÷40看作90÷4来计算,90÷4的余数是2;如果余数写20,余数比除数大了。”老师追问:“那你发现商不变的规律中,可以添上余数也不变吗?”学生发现:“把900÷40看作90÷4来计算,商不变,余数要扩大10倍。”师:“你觉得怎样验算呢?”指名回答:“900÷40=22……20,22×40+20=900。”
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充分地交流和感悟,明确了竖式中、横式上余数的写法以及验算的方法,课堂效果的及时反馈以及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都很好。
二、听数学,在倾听思辨中修正完善
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地倾听——专心、细心地听别人讲话,还要一边听一边思考。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开启思维的火花,在思辨中修正完善自己的想法,获取知识和能力。
如《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复习》中,老师让学生尝试画出“某公司一种绿色食品包装盒的展开图”。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有的学生挑比较简单的正方体画展开图,画出了多种不同的形状;有的学生经过思考、尝试和修正,画出了长方体的展开图,通过动手折的方法进行验证后,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的学生在动手卷一卷后发现圆柱的侧面和底面不能完全重合,一下子陷入了沉思;有的学生选择圆锥体来画展开图,反复尝试,还是以失败告终等等。集体交流时,当有学生提出圆柱的问题时,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不断完善,最终得出:先确定半径,画出圆形作为底面,求出圆的周长,这个周长便是圆柱侧面展开图中长方形的长,最后定高。问题迎刃而解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圆柱的特征及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提出圆锥的问题时,教室里学生沉默了,老师适时点拨:回忆圆心角的知识,想想是否可以借鉴画圆柱展开图的方法。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请教他人、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第二天有不少学生抢着介绍方法,从争议到认同,果真想出了好方法,并使绝大多数学生理解了画法。
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巩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画法,通过圆柱长方形侧面的特点探究了圆柱展开图的方法,又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了圆锥展开图的画法,这其中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层层深入的,倾听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读数学,在阅读积累中感受进步
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还需要引导学生认真而广泛地阅读,读数学课本、老师和同学的解题过程、学习资料、课外书报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拓宽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阅读积累中感受进步。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可以从书本入手。如《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字母与数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的简写形式,主要有三条:第一,数与字母相乘时的乘号还可以写成小圆点,通常都省去不写,但数必须写在字母的前面。如a×4通常写成4a。第二,字母与字母之间的乘号,也可以写成小圆点,通常也省去不写。如x×y通常写成xy。第三,两个相同的字母相乘,可以写成平方的形式。如a×a可以写成a2。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再通过交流解决问题。还可以用好课本上的“你知道吗”栏目。这个栏目,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材料以及社会、自然、科学、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数学问题和数学应用,拓宽学生知识面。例如:结合千克和克的认识,介绍乘坐火车、飞机时免费携带或者免费托运物品重量的规定,介绍小学生每天所需要食物的合理搭配方法等等。
可以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像“帮你学新课”、“教你思考”、“奥数辅导”、“数学故事”等栏目,都很受学生的欢迎。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情况,引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如:《数学家的成长经历》,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更加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写数学,在思考记录中体会价值
课堂交流大都时间是以语言进行交流,教师还可以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写数学”,引导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观察发现、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探索创新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写数学日记、考试分析等,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写数学小论文或是参加一些数学趣题的竞答。
对于考试中的一些错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等进行质疑、探索,寻找错误的根源,重新审题与解答,改变思考的角度,写出经过反思后的答案。学生的反思写得好,答案正确的,给学生加上附加分,以激励学生写反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以下的一道填空题:用2个2、2个0组成一个四位数,一个0都不读的数是( )。某位学生的答案是2220,她的反思是这样写的:当时真的好粗心、好糊涂,题目要求用2个2,我只看题目本身中出现3个2,就出现了2220这样的错误答案,真的不应该啊!还有怎么就没想到用读一读的方法来检查自己做得是否正确呢?其实我完全能够做对的,答案是2200;我还知道只读一个0的四位数是2020或2002。这次的教训对我来说很深刻,下次的测试中,我一定要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这样的学生反思就可以达到“不攻自破”的功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同时,老师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试题反思的交流,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交流的效果远大于老师的试卷讲评。
在數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构建多向交流的模式,创设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与教材之间多向的、动态的交流氛围,“说、听、读、写”,为学生创设数学交流的机会,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