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政广场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
2013-04-29尹素英
尹素英
摘 要: 市政广场是用于政治和文化集会、庆典、游行、检阅、礼仪、传统民间节日活动的广场,是政府定期与市民交流和组织集合活动的场所,多修建在城市的行政中心区,一般与城市重要的市政建筑共同修建,成为标志性场所。其往往是由政府办公等重要建筑物、构筑物、绿化等围合而成的空间,是城市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各城市之间竞争加剧,各地方政府为迅速改变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竞争力,市政广场纷纷修建,这样市政广场的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适宜美观,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改善生态环境,展示四季自然生态景观。
关键词: 市政广场 绿化景观 规划设计
一、市政广场的特征
市政广场应集中体现广场的主题,具有特征鲜明的建筑物与空间形态,有明确的向心空间形式,有上下、左右、前后的空间方位感,能通过穿透、重叠、连接、透视、序列、光影等手法表达并阐明空间。
二、市政广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市政广场是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是政府和民众沟通的桥梁,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它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和时效性,区别于公园的设计,所以它的规划和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总体布局上,还着重考虑植物景观和灯光夜景效果,以圆形、椭圆形、扇形和自然流线型进行构图,通过对交通流线的组织分析,利用铺装、绿化、灯光、水景和园林小品等景观元素,与建筑物前的景观空间有机地融为一体,互相渗透、互为对景,组成各具特色的、简洁大方的、色彩明快的景观空间。重点突出政府广场的植物景观效果,充分展示行政中心形象,强调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以雕塑、园林小品的表现形式,赋予文化内涵,突出时代气息,以植物造景为主,既突出景观效果,又注重生态效益。特别应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一个聚集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机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的活动和形式相符。即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宜,其使用进一步贴进人的生活。其次要有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又包括社会特色。但要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旅游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要注重高质量的生态学效应。
三、市政广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
市政广场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其尺度也是影响广场空间效果的重要因素。合适的广场尺度应是广场尺度与周边围合物的尺度有适应的比例关系,广场与人的行为活动、观赏、和使用尺度要匹配。要对它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从整体上考虑它在城市空间序列上的作用,这样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既符合建筑规划格局,又顺应城市空间机理,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体现“人性化”,为市民创造宜人的城市空间,满足市民对市政广场的需求。
四、市政广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
市政广场绿化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应注重高质量的生态学效应。因地、因材制宜地配草坪、花卉、灌木、乔木等生态要素。植物培植以乡土树种为主,并且考虑植物造景,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长习性,以点、线、面的形式种植,通过植物高矮、疏密、色彩的合理搭配,以简洁大方明快的植物配置突出植物的空间和色块的景观效果及生态效益。为了突出色块种植的景观效果,可采用多种颜色植物搭配种植,对比强烈,色彩艳丽,富有动感,充分展现流线型色块的景观效果。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寒地城市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冬季由于缺少绿化,景观较为单调,广场利用率和其他季节相比不高。因此,一方面应选择适合于寒冷地区生长的植物类型,加大常绿树种的比例,另一方面应避免设置大面积的空旷草坪。
市政广场在规划和设计上还要符合季节变化,使广场在一年四季中可展示不同的自然景观。通过这些极富地方特色的景观,改善寒地城市广场冬季萧条的景象。在塑造广场自然景观的同时,应注重城市布局生态环境的改善。广场绿化设计夏季以遮阴通风为主,冬季以向阳避风为主。因此,在冬季主导风向一侧可设计常青树作为防风屏障而在向阳的一侧采用落叶乔木,达到冬季不挡阳光、夏季又可遮阴的效果,提高广场热环境质量。
科技进步使我们足不出户便能知天下大事,甚至能知道许多小事。人在室内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正因为这样,社会对城市空间表现出了更多关注。这样市政广场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为生活空间提供了更多的物质线索。市政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筑类型,继承了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是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在日益走向开放、多元、现代的今天,市政广场的景观设计这一载体所蕴含的诸多信息,已经成为规划设计研究的课题。这样,现代的城市广场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更是政府和百姓交流的平台。应该满足人们多层次活动的需求,改善城市的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让人们在享受园林美景的同时,缅怀过去,把握现在,憧憬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