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词汇“家/Home”的词义延伸与隐喻对比分析

2013-04-29张贞贞陈建平

现代语文 2013年10期
关键词:对比分析隐喻

张贞贞 陈建平

摘 要:本文是基于隐喻的基础性研究,就汉英词汇“家/Home”的词义延伸与隐喻,结合相关语料进行对比分析,探索隐喻在词义延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分析汉英词汇“家/Home”隐喻的异同之处。由于文化积淀的不同,汉英词汇的词义延展和隐喻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关键词:“家” home 词义延展 隐喻 对比分析

一、引言

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方式,普遍存在于交际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影响人们的说话方式,还影响人们的语言行为和交际活动。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最基本的认知方式,而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是源自自身的经验、感知和概念化的理解。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在ICM(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的认知模式下进行的。

隐喻之所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因为人们需要通过隐喻这种手段来表达内心与精神的真实感受。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能力。随着人们对于认知这一基本思维能力的认可,生活中许多本不相关的事物在隐喻的作用下也发生了映射(mapping),远远地扩大了原有词汇的意义。本文将对汉英词汇“家/Home”的词义延展以及隐喻做对比分析,探求隐喻在词义延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分析汉英词汇“家/Home”隐喻的异同之处。由于文化积淀的不同,汉英词汇的词义延展和隐喻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二、隐喻、词义延伸和文化

理查兹指出,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传统隐喻理论最大的缺陷是忽视了隐喻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思想之间的交流,是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的思维是隐喻性的,它通过对比而进行,语言中的隐喻由此而来(Richards:94)。Lakoff&Johnson认为,隐喻是“从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的结构映射”,即从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的域(target domain)的映射。隐喻之所以能够形成,主要是基于两个认知域的相似性(similarity),即两个不同的域中的事物在某种语境的作用下具有相似的特征。隐喻指的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类事物(Lakoff&Johnson,1980:5)。根据这一定义,人类认知活动都可以理解为隐喻。当人们对于某一新鲜事物的认知处于模糊状态时,通常会借助于已知的事物来理解,或是用已知的某一事物来解释另一已知的事物,可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可见,隐喻无处不在。

一词多义现象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极为普遍,这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积累起来的,所以词本身的含义就会逐渐扩展。由于隐喻是通过另一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类事物,在词义的延伸过程中,隐喻就是必不可少的。Sweetser(1990:19)指出,在词义变化中,隐喻起主要的建构作用。赵艳芳(2001:36)认为,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借助隐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基本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而词义的变化和延展都是基于特定文化的产物,也是某一群体的人们思维活动长期变化而来的。Lakoff和Johnson(1980:22-24)曾指出,某一文化中最为基本的价值观与这一文化中最为基本的概念隐喻结构相一致,并且文化还包括一个人生活于其中的大文化、亚文化、群体文化和个人价值观,不同的文化对同一个认知客体有时会形成不同的概念。现代语言中的词汇多是由于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需要而演变来的,故词义演变和概念隐喻也作为现代语言进化发展的一般趋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汉英词汇“家/Home”的隐喻分析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家”有12个名词义项,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以下简称OALD)和《剑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以下简称CALD)中对“home”的解释则有9个名词义项。分别对汉英词汇“家/home”的义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本义和延展意义都有相似和相异之处。

《现代汉语词典》给“家”列出的名词义项有:

①家庭,人家;②家庭的住所;③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④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分的人;⑤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⑥学术流派;⑦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⑧表示属于那一类人;⑨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

OALD和CALD给“home”列出的名词义项有:

①place where one lives, esp with one's family 居住的住所,家庭。

②a house, apartment, etc. when it is considered as property which you can buy or sell 家(房产)。

③the type of family you come from 家庭类型。

④district or country where one was born or where one has lived for a long time or to which one feels attached 家乡;故乡;老家。

⑤your own country or your own area 自己的国家或所属地。

⑥institution for people needing care or rest 为需要照顾或休息的人们设立的机构。

⑦place where an animal or a plant is native or most common;habitat (动植物的)生息地, 栖息处。

⑧place from which something originates 发源地; 发祥地。

⑨(in sport and in various games) place where a player is safe, cannot be caught, etc(体育活动及各种游戏中)安全﹑不会被捉住等之处。

通过对以上汉英词典所给出的名词义项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其本义都是指人所居住的地方,其他的义项则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引申。由这些义项所构成的汉英认知肯定也存在差异,由于文化、地域、宗教、习俗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现相应的差异。“家”是一个空间实体词,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逐渐扩展到抽象意义中去,产生了情感、思想等隐喻意义。

(一)汉英“家”隐喻的相同之处

为了更好地研究汉英词汇“家/home”,本论文检索了大量的语料,来源主要是CCL(北京大学语料库)、BNC(英国国家语料库)、COCA(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现代汉语词典以及网络。以下就“家”所构成的隐喻的相同之处进行具体分析:

1.“家”指“人”

(1)你知道吗?你把录音机搁在屋里头,这一[家]子都回来了,也不知道有录音机,该说什么说什么。(CCL)

(2)除去税以外,给五十块钱维持全[家]很难维持。(CCL)

(3)我们[家]三辈儿的内务府大臣,这纯粹是偶然的,不是世袭的。(CCL)

(4)再一个做[家]长的像我还能理解,再比我岁数大的他理解不了。(CCL)

(5)[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

(6)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7)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左传·桓公十八年》

(8)All our family came to our grandfather's eightieth birthday party.(OALD)

(9)In fact the entire family agreed that eating like Shahid would be a good idea for all of them.(COCA)

(10)For the two of us,[home] isn't a place. It is a person. And we are finally [home].—— Stephanie Perkins, Anna and the French Kiss

(11)[Home] is people. Not a place. If you go back there after the people are gone, then all you can see is what is not there any more.——Robin Hobb, Fool's Fate

(12)A [home] filled with nothing but yourself. It's heavy, that lightness. It's crushing, that emptiness.—— Margaret Atwood, The Tent

“家”在英文中有很多表达方式,如“home, family, homeland,house,household”等。其中“family”可以指家庭,也可以指家人。有人这样解读“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家”的本义是供人居住的地方,在此隐喻为家人,甚至是更大范围的人,主要是因为家人是家庭这个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人在社会中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可以用“家”来隐喻,这是人类思维联想的结果。“家”用以隐喻的时候,用的都是其概念义,而不是实际的空间实体词“家”。

2.“家”指“故乡”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1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5)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16)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乡思》

(1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18)She was born in London, but she now looks on Paris as her [home].

(19)She lives a long way from [home].

(20)He left India for [home].

(21)Will the Spanish authorities send him [home] for trial?

(22)I live in London, but my [home](= where I was born) is in Yorkshire.

(23)I was actually born in New Zealand, but I've lived in England for so long that it feels like [home] now.

王文斌(2001:255)指出,词义延展的过程往往不是朝一个单一的方向发展,也不是以一种单一的方式演进,而往往是在辐射型(radiation)的变化中交织着连锁型变化,在连锁型(concatenation)的变化中又交叉着辐射型变化,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态势。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家”的概念不会那么深,但是几乎所有人都会对“故乡”这样的概念更加敏感。一个词离自己本身的意义越远,那么它的修辞性相对就会越强。在此,“家/home”的修辞意义虽不是很强,但也是极易联想的,尤其是在古诗当中,运用隐喻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3.“家”喻指“归属”

(23)汽车之[家];小说之[家];软件之[家]。

(24)“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白居易《种桃杏》

(25)高山竹林是国宝熊猫的[家],原始森林是珍稀植物的[家],滔滔长江是白鳍豚的[家],高楼大厦中,山区茅屋里有人类的[家]。(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9086174.html?fr=qrl&index=1)

(26)I must find a [home] for all these tins.(OALD)

(27)He spent his last years in a [home] for the aged.(OALD)

(28)He drove the nail [home].(OALD)

(29)Teaching and maintaining behavior management skills in the nursing [home].(COCA)

(830)It was good to walk into a library again; it smelled like [home].——Elizabeth Kostova

(31)[Home] is where my habits have a habitat.——Fiona Apple

(32)[Home's] where you go when you run out of [homes].——John le Carré, The Honourable Schoolboy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而不得不背井离乡,致使人们无法回到家园,但是内心对于“家”的渴望会更加深刻,这是在寻求一种归属感。我们所说的“汽车之家”“心安是家”这样的概念也是人类在认知过程中所产生的思维变化。词义的变化与人类认识世界、人类与外界的互动是密切相关的,是人类认知的结果,它受到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多方面的影响,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这种意义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系统的、自然的(Saeed,2002:313),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呈链锁状,即后一个义项以前一个义项为基础。(Taylor,2001:106-15)

4.“家”喻指“温暖和爱”

(33)[家]是温暖的岸,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魂牵梦萦”和“永远的牵挂”。

(34)[家]是一座山,让你感到无穷的力量。

(35)[家]是一盏灯,[家]是一个屋檐,驾驶一张柔软的床。

(36)[家]不仅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风港,是心灵的驿站。

(37)There are some people who believe that [home] is where one hang's one's hat, but these people tend to live in closets and on little pegs. ——Daniel Handler: Bitter Truths You Can't Avoid

(38)There's a million places I can go, but without you it isn't [home].

(39)Where we love is [home],[home] that the feet may leave, but not our hearts.——Oliver Wendell Holmes

亚里士多德认为,创造隐喻是从不同的事物中发现相同之处。在以上的例句中,不论把家隐喻成什么,都是在两个事物之间寻求相似之处,其目的都是在表达一种情感。这也是人们在生活中经验的写照,用这样的隐喻方式,更能清楚地展现某种情绪的抒发(赵艳芳2001:101)。在隐喻结构中,两种通常看来毫无联系的事物被相提并论,是因为人类在认知领域对它们产生了相似联想,因而利用对两种事物感知的交融来理解、评价、表达他们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和情感。用实物来隐喻“家”这样的概念,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温暖的感觉。

5.“家”喻指“情怀”

(40)[家]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41)[家]是聚散别离欢喜悲苦,[家]是携子之手共伴红烛。

(42)[家]是漂泊中的寂寞孤独,[家]是生命中的辗转征途。

(43)[家]是夕阳下的依偎,[家]是风雨中的搀扶。

(44)[家]是离乡背井时沉重的一声声嘱咐,[家]是度过苦难时滚落的一滴滴泪珠。

(45)[家]是火车晚点站台上不安的脚步,[家]是飞机落地拔通的第一个长途。

(46)[家]是天涯海角兄弟手足,[家]是陌生相识彼此关助。

(47)[Home] isn't a place, it's a feeling.——Cecelia Ahern, Love, Rosie

(48)They always make us feel very much at [home].

(49)Her remarks were embarrassingly close to [home].

(50)You will find our hotel a true [home] from [home]!

(51)It's time you listened to a few [home] truths about yourself.

(52)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Proverb)

(53)You can't go back [home] to your family, back [home] to your childhood, back [home] to romantic love, back [home] to a young man's dreams of glory and of fame.—— Thomas Wolfe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经常把“家、国、天下”挂在嘴边,而“家”是社会里最小的单位,是社会的基础,所以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愿望。以上例句用一种抽象的感情来隐喻实体词汇“家”,这在汉语中的应用也是比较普遍的。用这样的隐喻,也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表达思想感情。人们通过对已知事物的理解,寻求新事物与已知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是人们在理解这些新事物时具有主观上的相似性,使词汇意义得到了扩展,也使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得到扩展。

(二)汉英“家”隐喻的相异之处

汉英词汇“家/home”所表现出的相异之处,主要是由于长期的文化影响。文化是一种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与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密不可分。由于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以及环境的不同, 必然形成语言与社会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语言与社会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必定会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在民族文化、习俗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的差异上。汉英词汇“家/home”在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必然会有不同的隐喻发展趋势。

1.“家”喻指“一类人”

(54)那时候儿有溥心余,那会儿想把满族团结起来,人名溥心余,画[家],有名的画[家]。(CCL)

(55)经商的人,什么资本[家]啦,什么城里头的啊,都在东城住的人多。(CCL)

(56)咱么听着人[家]冤枉,就是确实冤枉。(CCL)

(57)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家”可以隐喻“家人”,在此基础上,类似家人的人就构成了一类人,在汉语中就构成了特殊的隐喻。比如“作家、儒家、道家、法家”等都各自是一类人的集合。汉语中“……家”可以指这类人,也可以指其中的一个,这是中国人思维模式发展的结果。中国传统文化重集体主义,讲究“人以群分”,而西方文化则重个人主义,自然没有这样的观念。

2.“家”喻指“发源地”

(58)An Englishman's [home] is his castle.

(59)Greece is the [home] of democracy.

(60)The television pictures brought [home] to us all the plight of the refuge.

英语词汇中喻指发源地时用“home”,因为“家”是一个家族、一个家庭、一个组合开始的地方,有“历史悠久”之义。

文化影响行为和认知,至少文化的一部分是通过隐喻表现出来并储存在人的记忆中的,而隐喻的文化表征又被投射到文化世界中。隐喻的基础是体验,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工具,又将某些成分反馈到文化世界中。隐喻和文化共同作用于英汉两种语言,便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

四、结语

本文以词义延展和隐喻为视角,对汉英词汇“家/home”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汉英词汇“家/home”的含义基本上是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的隐喻化过程。从而验证了Lakoff的“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和思维方式”的观点。由于人类发展活动的相似性,汉英词汇“家/home”的隐喻义表现出了相似性,但是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而又呈现出个性化的差异。

参考文献:

[1]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Z].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2]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Z].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3]Lakoff,G.& M.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

[4]Saeed,J.I.Seman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Taylor,J.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6]李丛立.隐喻与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J].教师,2008,(6).

[7]李瑛,文旭.从“头”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J].外语教学,2006,(3).

[8]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9]王文斌.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J].外语和外语教学,2007,(4)13-17.

[10]张悦清,田英涛,王建富.中西方隐喻文化研究及文学翻译的隐喻探析[J].芒种,2013,(7).

[1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12]http://www.pep.com.cn/czyw/jszx/ztts/fenxj/qs/dwdy/mhtx/201008/t20100825_735495.htm[OL].

[13]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9086174.html?fr=qrl&index=1[OL].

(张贞贞 陈建平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猜你喜欢

对比分析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一滴水里的隐喻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与研究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