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小说中的比喻修辞探析
2013-04-29许婷婷
摘 要:本文主要从“喻体的选择”“使用比喻的情境分布”以及“与其他修辞手法的融合”三个方面探析苏青小说《结婚十年》中别具一格的比喻艺术。
关键词:苏青 比喻 喻体 修辞手法
宁波籍女作家苏青曾在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文坛风靡一时,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书写了动荡的社会环境下女性命运的悲欢际遇,与张爱玲并称为“文坛双璧”。受到沦陷区文化政策的影响,苏青的作品题材往往疏离战争和政治,而取材于自身或周围女性的生活体验,刻画都市男女的世俗生活。因此,苏青的语言风格往往是朴素中带着风趣,直白中带着女性的细腻,易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与作者对词语的选择和加工即修辞技巧有很大的关联。比喻是苏青小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它不仅对其语言风格的形成,而且对小说的表达效果和主旨的深化都有莫大的作用。
“比喻,就是借助于两种以上事物之间的相似之点,作为中介物,暂时地有条件地相提并论,互助互补,交相辉映,混为一谈,合二为一。”(王希杰,2003)比喻要求以易知说明难知,以具体显现抽象,以变化彰显平淡,同时喻体不仅要切合情境,更要求神似。苏青小说中的比喻在喻体的选择和使用比喻的情境分布上具有自己的特色;除此之外,苏青在运用比喻时,还注意融入和吸收其他的修辞手法。
一、喻体的选择
首先,在喻体的选择上,苏青多选用大自然中的景物。苏青小说中最常见的喻体是富有清新色彩的大自然中的景物,如花、水、天空等。以《结婚十年》为例,经统计,其中一共有36处比喻,以大自然景物为喻体的有16处,占44%,由此可见苏青在喻体的选择上对大自然景物的偏爱。如:
(1)老黄妈替我拿来件绸旗袍,浅蓝色的,像窗格子外面的悠悠天空。
(2)无上的快乐使我忘记了一切痛苦与不宁,我觉得我的女孩像一朵娇红的蔷薇,我就替她取乳名叫做薇薇。
(3)我的薇薇有漆黑的瞳子,圆而大的眼睛,长得紧密密的睫毛,笑起来一闪一闪,像耀目的星星。
以上三例分别用“天空、蔷薇和星星”作为喻体来形容旗袍、女儿薇薇以及薇薇的眼睛,富有灵动的色彩,以带有诗意的文字将本体形象化,并投入了叙事人自身的情感。例(1)中,将浅蓝色的旗袍比作窗外悠悠的天空,旗袍的颜色和柔软的质地与天空一致,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例(2)中,将“我的女孩”比作“一朵娇红的蔷薇”,体现了主人公对女儿的喜爱,并赋予她美好的祝愿——像蔷薇一样美丽和纯洁。例(3)中,将薇薇笑起来时的眼睛比作“耀目的星星”,形象地描绘出了女孩惹人怜爱的双眼,同时也体现出母亲对女儿的怜爱。
以大自然中的景物为喻体,不仅使本体更为形象生动,也寄托了叙事人的某种情感,体现了作者在选用喻体时的精雕细琢。除此之外,作者往往会在喻体前加上精准妥帖又不乏诗意的形容词,使整个比喻修辞更富有艺术效果,产生很强的审美效应。苏青选用大自然景物为喻体的偏好,体现出一个女作家敏锐而柔和的独特视角。大自然中的景物,无论是微波粼粼的水,还是窗外悠悠的天空,往往具有纯洁美好的寓意。苏青以女性的视角写世俗中的人与物,选用了这些富有诗意的大自然中的景物去描摹,使小说中充满了女性的灵气和细腻,也使读者获得了柔和而广阔的审美体验。
二、使用比喻的情境分布
在使用比喻的情境分布上,即何处使用比喻,苏青的小说文本呈现出明显的运用偏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对人物进行形象描摹时,一类是在表现人物某种心理状态时。
苏青在对小说中的人物尤其是新出场的人物进行外貌或衣着上的描写时,特别擅长用比喻使其形象化,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
(4)在尖尖的下巴上面,玲珑地,端正地安放着一只怪娇艳的红菱似的嘴巴,上唇微微动着,露出两三粒玉块般的门齿。
(5)他的眉毛又粗又黑,斜挂在额上,宛如两把乌金宝刀。
(6)记得我初进大学的时候,穿着淡绿绸衫子,下系同颜色的短裙,风吹过来飘舞着像密密层层柳条儿起的浪,觉得全世界就只有我一个人耀眼:我像娇艳的牡丹,而众人便再好些也不过同绿叶般替我点缀或衬托一番罢了。
例(4)的描写对象是《结婚十年》中女主人公丈夫的嫂子瑞仙。女主人公一直怀疑丈夫和做了寡妇的漂亮嫂子有私情,因此在对瑞仙进行外貌描写时,能明显地感受到叙事人嫉妒又鄙视的情绪。将嘴巴比作“红菱”,门齿比作“玉块”,一方面将瑞仙的外貌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来,一方面又对这种过于娇艳的五官表示不屑,作者在这里将女人间的小心思用比喻展现得淋漓尽致。例(5)是写女主人公第一次悄悄打量应其明时的外貌描写,面对心底默默爱慕的男子,作者用“两把乌金宝刀”来比喻男子又粗又黑的眉毛,描绘出一个十分具有男子气概的人物形象,寄托了叙事人含蓄的少女情怀。例(6)中,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将大学时期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格外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密密层层柳条儿起的浪”比喻女主人身上淡绿色的短裙,使静态的衣着描写有了动态的审美效果,展现出女主人公正值青春的娇俏可人。
除了在对人物形象进行描绘时经常使用比喻,苏青还在刻画人物心理时运用比喻,将人物的抽象心理状态具体化,从而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如:
(7)自己的命运不是正像桃花瓣儿,片片给摧残了,散落在地上,还是没有主儿来收拾吗?什么幻想都消失了!白盔甲,背后插着绣花三角旗的英雄对我已经不发生兴趣,至于那个穿白衬衫,白西装裤子的人呢?他也是别人的,别人的呀!
(8)我想到这里,不禁恨恨地捶了自己一下,不许再想下去。一缕轻烟似的怅惘却又从我的心底冒出来,弥漫在整个的图书室里,弥漫在整个的宇宙之间。我只觉得眼前一切都模糊起来了,一行行蟹行文字,都化成烟样的雾,雾样的烟。慢慢地,慢慢地,从烟雾之中过来了一个灰色衣裳的男子,是他,在我身旁站定了,我觉得迷迷糊糊,只等他一声开口,把烟雾驱散,显露出整个光明的天地。
(9)这时候,女人的梦也应该醒了,反正迟早些总得醒的。花的娇艳是片刻的,蝶的贪恋也不过片刻,春天来了匆匆间还要归去,转瞬便是烈日当空,焦灼得你够受,于是你便要度过落寞的秋,心灰意冷地,直等到严冬来给你结束生命。
以上三例都出现在《结婚十年》中女主人公在遇到爱情、生活各方面挫折时感到内心十分迷茫的心理状态下。例(7)中,作者把女主人公的命运比作“桃花瓣儿”,孤独地散落在地上,无人来照看,将女主人公对爱情由最初的憧憬到现在的失落绝望的心理状态描写得形象生动,正如桃花瓣儿那样随风飘落无人关注。例(8)中,将内心的怅惘比作“轻烟”,使难以描摹的情绪状态具体化,而后又将书上的“文字”比作“烟雾”,将叙事人当时因内心情感而感觉到的眼前的一片模糊进一步深化——连文字都看不清了,都化作一大片迷茫的烟雾,这正是对叙事人初遇爱情时迷茫而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的准确描写。例(9)是女主人公经历婚姻无望后对爱情发出的感悟。作者使用了暗喻,将女人比作“花”,男人比作“蝶”,将爱情由开始到结束的过程比作春夏秋冬四季:女人像花一样的美丽娇艳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逝去;而男人对于女人的贪恋也只会持续片刻;爱情由像春天一样开始,热恋便如同夏天,然而四季轮转,严冬便是心灰意冷爱情结束的时刻。这段对爱情的体悟,作者用比喻将其描绘得极其生动形象,使人仿佛经历了爱情的春夏秋冬,看透了蝶对花的一时贪恋,引起了情感的共鸣。
三、与其他修辞手法的融合
苏青在运用比喻修辞时,还注意融入和吸收对比、通感等修辞手法。
(10)觉得全世界就只有我一个人耀眼:我像娇艳的牡丹,而众人便再好些也不过同绿叶般替我点缀或衬托一番罢了。
(11)蔚蓝的天空中假如罗列着无数隐约的星星,我便应该是那个寒光泻照万里的大月亮;千红万紫的花园里假如充满着没名目花卉,我便应该是那一茎高招的白莲花,飘然站在池中央,向四周围点首微笑着,但却不与它们紧拢来在一起作侪辈的。
(12)他说:“我在这里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吧?”声音很柔和,但微带颤,像后湖粼粼的水。
例(10)和例(11)都在比喻修辞中融入了对比的手法,通过两个喻体的对比,反衬出叙事人想要强调的重点。例(9)中,作者将“我”比作牡丹,“众人”比作“绿叶”,成为我娇艳耀眼的陪衬。例(11)中,作者将“我”比作“大月亮”,而其他人则如天空中无数隐约的“星星”那样暗淡无光,只为衬托“我”的耀眼;将“我”比作“一茎高招的白莲花”,而其他人则如花园里的花朵,衬托出“我”的遗世独立和与众不同。这两例中的比喻连用对比,将女主人公内心的清高和骄傲细致而生动地展现出来。例(12)寓通感于比喻中,打通了听觉和感觉的界线,生动地描摹出“他”因紧张而声音微微颤动,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可见,苏青对其他辞格也有着非常成功的运用,由此更为细腻地传达出女性笔下丰富生动的世俗世界。
参考文献:
[1]王希杰.修辞学导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李茂.不要低估苏青散文的审美价值[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0,(4).
[3]宋彦.论苏青作品中的女权意识[J].齐鲁学刊,1998,(3).
[4]周春英.论苏青作品的地域文化意蕴[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2005,(2).
[5]冯立亚.论苏青散文的艺术世界[J].殷都学刊,2000,(2).
[6]张厚萍.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这一个——试论苏青创作的意义
[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4).
(许婷婷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