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在大学精神形成过程中大学理论型红色社团建设的思考

2013-04-29赵志强王雷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大学精神建设

赵志强 王雷

【摘要】当前,在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科学发展观思想教育时, 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活动也作为大学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受到高校和社会的空前关注。因此,探讨在大学精神形成过程中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 大学精神 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学生行为规律、群体特征与维护稳定工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B32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15-01

高校学生课外理论学习社团始创于上世纪80年代,这些年来,参与面越来越广。特别是最近几年,党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和团中央实施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更是激发了大学生参加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的热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团员青年,引导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已经成为大学理论型红色社团思想活动开展的理论基石。

一、规范管理,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开拓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的活动方式

切实加强自身主要成员的党性修养,提高理论业务水平。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要健康、稳步地发展,取决定性的作用的是理论成员的理论素质和党性修养。积极努力创新社团活动方式,突破原有思维定式。创新活动需要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抱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其关键在于摆脱原有的习惯上的思维束搏,开拓出新的理论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思想理论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求社团成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在实践中,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要秉承“有追求、有特色、有坚守”的科学精神,充分利用整合资源发展理论学习的创新实践,通过“请进来”邀请知名学者、两课教师、关工委教师开展报告会、学习会,“两课”教师与关工委退休教师深入理论型社团,把在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活动中与青年学生的学习互动,作为了第一课堂的重要延伸,为学生会员们设立专题,开设讲座。在重要的形势政策学习时期,为学生解读形势、分析政策,并提出思考和研究方向。同时加强理论学习社团实行“走出去”的方针,走进社区、农村、部队、革命历史纪念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加强自身中国国情认识,认识人民群众,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思想引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构造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的活动阵地

为了进一步拓展理论学习型社团的内涵与外延,明确承载社团内涵的载体,增强群团组织对于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的指导和服务能力,要切实加强对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的投入,积极发展通过网络、电台、党团活动室等作为加强和指导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有形载体。同时,要通过丰富学习资源、邀请校内外资深专家指导、举办鲜明主题实践活动,使得理论型红色社团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理论、研究思想、实践理论、提升素质的重要平台和阵地。实现了“两课”教师和学生成员的学习互动、社会名家和青年学生的交流互动、网上网下的讨论互动。进一步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网络在理论学习型社团建设中的信息交互作用。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成员“隐身”于网络中,实现了网上网下的互动交流,并对同学的思想进行了“隐蔽式”引导。这一理论学习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同学所接受与认可。

三、努力探索,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健全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的学习机制

实践是理论的升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动力、激励机制,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动、指导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一定要走出去,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要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认真到基层接触工人、农民、解放军等,虚心向他们学习,从中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走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同时进一步体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进一步增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四、积极引导,以明道济世的社会关怀精神加强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监管扶持

关注现实、服务社会是大学育人的重要使命,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要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才能深入了解理论内涵。把社团活动更有效地开展下去,积极利用“三下乡”、“四进社区”、“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与社会接轨,建立建设有实践育人功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把服务社会、奉献人民与自身成才相结合,使社团活动成为学生实践理想信念、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的途径。支持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成员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下企业、进社区,开展调查研究,增强应用能力,深化思想认识。社会实践中,祖国灿烂的历史文明、优良的革命传统、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成为现实的教育资源,从而社团成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把自我与人民、民族、国家、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作为活跃校园氛围、发展校园文化、补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因其民众性、创新性、多样性、活跃性等特点,一直是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理论型研究红色社团的成员灵魂上得到了洗礼,精神上得到了充实,坚定了理想,树立了信心,积累了经验,明确了目标,制定了自身发展的规划。

参考文献:

[1]何海兵.“红色社团”的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03,(4).

[2]俞进伟.高校红色社团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

[3]黎斌,刘海峰,岳云飞.对当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风,2012,2.

作者简介:

赵志强(1979-),男,研究生,吉林省东北电力大学团委组织部部长,研究方向:高校共青团建设。

王雷(1975-),男,研究生,东北电力大学学工部副部长,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精神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提炼大学精神内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大学和大学精神的思考
大学精神的培育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探析
大学精神培育是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的必要途径
女排夺冠与大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