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换生成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对比浅析

2013-04-29王玉丹

现代语文 2013年2期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对比分析

摘 要: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是当今语言学两大主要流派,对研究人类语言发展有重要理论意义。本文拟从理论渊源、语言观、研究对象与方法等方面对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进行简要分析,找到两种语言学派的不同以及相似点,进而深入研究这两种语言学派对外语学习的启示。

关键词:转换生成语法 系统功能语法 对比分析

一、引言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是当今语言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语言学派。作为美国和欧洲极具代表性的语言学范式,这两大流派从理论起源、基本语言观、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各有建树,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它们从不同方面推动了现代语言学的研究。这两大学派引入中国之后,徐烈炯等(1988),胡壮麟(1989),朱永生(2001),石定栩(2002),戴炜栋(2004),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其中一种语言学派,对国内研究者和学习者深入了解这两种当今国际主流语言学派提供了极好的理论平台。随着研究学习的深入,对这两大学派的对比分析也引起了部分研究人员的关注。比如,林六辰和韩秀珍(1996)从语言和思维、文化的关系出发,将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进行对比;苗兴伟(1998)从认识论的差异出发,初步探讨了两大学派在理论基础、研究任务等方面的差异;林芳(2003)探讨了这两种流派的语言本质,周长银等(2006)探讨了功能主义和形式语言学的区别,罗全书(2006)则通过对比看到两种语言观的互补之处。

本文将对这两种语言学流派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差异和共同点,并简要探讨这两种语言学范式对今后的研究和外语学习的启示。全面的对比分析有助于让语言学学习者加深对这两种语言理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语言学理论研究和语言教学实践。

二、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的主要差异

(一)理论渊源

作为对美国结构主义语法的“反动”(刘润清,2002:158),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他所受到的最初的语言学教育仍然是结构主义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语言丰富的描写为生成语言学提供了翔实的材料;对乔姆斯基影响很大的是他的老师哈利斯(Zellig Harris)关于语言创造性的观点。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兴起的理性主义为生成语言学的出现提供了哲学基础,乔姆斯基发挥了笛卡尔关于“固有结构”的思想以及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关于“语言是对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的观点,同时又反对笛卡尔关于存在着一个精神实体和一个物质实体的二元论观点。他还参照数学原理来研究语言,用排列组合和直角坐标系来分析、验证由一些词构成的句子是否合乎语法。又发现哈利斯的成分分析法可以改进为形式化的句法规则,用形式上的转换关系解释语言单位在同一语言结构中的分布。基于这些考虑,乔姆斯基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

韩礼德是伦敦学派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以弗斯(Firth)为首的伦敦学派基本理论,特别是弗斯的两条基本原则:语言环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系统”(system)的概念,吸收了布拉格学派(the Prague School)的功能主义,特别是交际动态(Communicative Dynamism)以及哥本哈根学派(the Copenhagen School)和沃尔夫(Whorf)的某些观点。由于早年曾主修中国语言文学并在北京大学和岭南大学深造,韩礼德也受到中国语言学家罗常培和王力方言学和音韵学等理论的影响,建立和发展了当代系统-功能语法(systematic-functional grammar)。

(二)基本语言观

1.转换生成语法语言观

转换生成语法是以乔姆斯基为首的形式主义语言学派,主张单纯从形式的角度研究语言。转换生成语法诞生前,美国语言学主流是基于经验主义的结构主义语法。乔姆斯基在研究语言时发现,许多现象是结构主义语法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所无法解释的,他认为“白板说”和“刺激-反应”论解释不通语言的创造性和生成性。因而,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假说,认为幼儿有一种天生学习语言的能力,一切正常幼儿,只要稍微接触语言材料,就能在几年之内习得母语。

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在批评和改进结构主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修改、完善。从1957年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50年代初到1965年为第一阶段,称为第一语言模式时期(the First Linguistic Model),主要内容体现在《句法结构》一书中,试图找寻句法上的普遍现象。从1965年到1970年为标准理论时期(Standard Theory),克服了转换规则力量太大、规则会生成不合语法的句子以及被动转换规则不能随意运用等问题,提出转换规则要加上一定的条件、受到限制。1970年以后,生成语法进入扩充式标准理论时期(Extended Standard Theory)。由于标准理论时期的语法生成能力仍然太强,乔姆斯基从上世纪70年代以后大力削弱了语法的生成能力,设置了短语结构规则(或范畴规则)、移动规则、过滤规则、格确定原则、控制理论、制约理论等许多应用条件。

贯穿乔姆斯基语言理论的核心是心智主义认识论。该理论认为,认知系统和语言能力最终要靠人的大脑来实现。认为人脑的初始状态应该包括人类一切语言共有的特点,称为“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是一切人类语言必须具有的原则、条件和规则系统,代表了人类语言最基本的东西。”(刘润清,2002:161)

2.系统功能语法语言观

系统功能语法学派以韩礼德为代表,十分重视语言在社会学上的特征。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最关心的问题是语言的社会功能是什么以及如何完成这些功能。系统语言学以“系统”为基本范畴,语言是由各种语义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

(1)韩礼德的语言观

a.语言的(社会)符号性

韩礼德强调要用符号学的观点解释语言,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社会性的,强调它们的交流功能。符号是一种思维方式,表达文化的意义潜势,是人们缔造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语言是表现社会符号的众多方式中的一种,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符号系统。

b.语言的普遍性和变异性

这一观点表现在对语言进行功能区分具有普遍意义,对人类文化的普遍现象感兴趣。将语言变异区分为方言(dialect)和语域(register),前者因为使用者的因素而导致变异,后者因为使用情境因素而产生变异。

c.语言行为

索绪尔和乔姆斯基都区分语言知识和语言行为,并主要研究前者。而韩礼德把“语言”看成是“语言行为潜势”。人们观察到的行为是它的实际表现。每一个系统都是语言行为中的一种备选可能,是人在特定环境中可以选用的一种语言形式。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基于不同的语言观,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并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首先,转换生成语法研究的重点是句子,并且主要是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试图找寻句法上的普遍现象。而系统功能语法把语言看成一个系统、一种活动,更加重视描写个别语言、个别语言变体、个人语言特点(idiolect)以及个别语篇的分析等。系统功能语法对语篇功能分析的内容包括三个子系统:主位-述位系统(或主位结构);已知信息-新信息系统(或信息结构)和由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五种手段组成的衔接系统。

其次,转换生成语法把注意力放在对语言本身的研究,通过研究分析句子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间的关系,试图发现句子的生成规律和转换规则,进而从个别语法中找出普遍语法来。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则注重意义和功能的研究。韩礼德等人接受了马林诺夫斯基和弗斯的语言环境理论,深入探讨了语境的含义、分类及语境对意义的影响,主张语言的意义存在于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离开了语言使用的环境,就很难确定语言的具体意义。

第三,转换生成语法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语言,不涉及语言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系统语言学从社会角度研究语言,不重视语言的心理基础(刘润清,2002:230)。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的任务正是要揭示儿童大脑的初始状态和内化了的语法规则”(刘润清,2002:161),他宣布语言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系统语言学家则关心语言的社会功能问题,致力于发现和描写由于语境和说话人的差异而产生的各种语言变体,以及这些变体和语言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第四,转换生成语法采用成分分析来描写语法,在具体研究中引入数学原理和逻辑学符号和公式将语言结构抽象出来,写成语法公式,再根据这些规则生成大量符合语法的句子。此外,乔姆斯基还采用内省式(introspection)的方法(郜媛、齐茜,2010),要求任何人——包括语言学家或完全没有经过专业语言学训练的人依据他们的预感来判断一些句子是否合乎语法。系统功能语法则主要使用功能分析法,韩礼德认为儿童在语言发展中逐渐掌握7种功能:工具的(instrumental),控制的(regulatory),交往的(interactional),个人的(personal),启发的(heuristic),想象的(imaginative)和信息的(informative);而到成年时期,语言功能范围缩减为三个宏观功能: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刘润清,2002:242~243)

三、转换生成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的相似点

在索绪尔区分了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之后,许多语言学家接受了他的观点,也做了类似的区分。乔姆斯基区分的是“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performance),韩礼德区分的是“语言行为潜势”(linguistic behavior potential)和“实际语言行为”(actual linguistic behavior),二者对“语言”的理解不同,但“言语”却基本相似。对待“言语”,乔姆斯基的“语言运用”指语言使用者关于语言规则方面的知识在语言交流中的具体体现(戴炜栋、何兆熊,2002:5);韩礼德的“做事”(a form of doing)是讲话人“实际做了”什么。

这两种语法都是描写性的(descriptive),不是规定主义(prescriptive),都倾向于对语言共时性(synchronic)的描写,一般不追溯历史。

四、转换生成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对研究和学习的启示

(一)转换生成语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跨学科、多模态研究的不断深化,我们可以尝试借用其他学科的先进理论和设备拓宽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渠道。转换生成语法着重从心理学角度去研究语言,试图探寻人类大脑的初始状态、找出语言习得的奥秘和机制。在乔姆斯基提出“语言习得机制”之初,遗传学、生命科学及临床医学的发展远远没有达到今天的高度。如果可以引入生命科学学科中的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寻找到生物领域和语言学领域的契合点,也许可以将语言学理论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然而,这种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绝非易事,对研究者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无数研究者长时间的辛勤努力。

另一方面,转换生成语法的心理学视角也启示我们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语言习得的心理机制,积极创造外语环境,激发外语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者内在的创造性。同时,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一书中阐释了句子的生成过程,指出一个句子是由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一系列的转换规则形成,这一点可以被应用到外语阅读的长难句解析中,有助于尽快把握句义;同时,在外语写作中,学习者应该注重句型和表达的多样化,尝试用多种不同的句型表达同样的含义或用相同的句型表达不同的含义,以提高写作水平。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实际使用中方能体现语言的价值。系统功能语法侧重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语言,其中备受关注的纯理功能、语篇分析、语域理论等启示我们也要注重语言的功能。比如:阅读和写作中,除了关注词汇、表达的精确和多样以外,也要从宏观上把握语篇,注重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结合社会环境来理解语言运用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韩礼德的语义学实际上具有语用学的思想,他指出句子的“语法性”(grammaticality)应该由具体情境来定。所以在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确保遣词造句正确的同时,表达的合适与否更应成为关注重点,以实现更有效的交际。

参考文献:

[1]徐烈炯,程雨民.生成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1988.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

育出版社,1989.

[3]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1.

[4]石定栩.乔姆斯基的形式句法——历史进程与最新理论[M].北

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5]戴炜栋.功能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林六辰,韩秀珍.转换生成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对比[J].湖南师

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5):117~121.

[7]苗兴伟.系统功能语法与转换生成语法对比刍议[J].外语研究,

1998,(3):25~29.

[8]林芳.乔姆斯基与韩礼德的语言本质观[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3,(6):65~91.

[9]周长银,张法科.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语言学的区别与对话[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3~56.

[10]罗全书.论生成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的互补[J].广东教育学院

学报,2006,(12):94~98.

[11]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2]郜媛,齐茜.系统功能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对英语教学的启

示——基于二者比较分析[J].科技信息,2010,(35):289~293.

[13]戴炜栋,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2002.

(王玉丹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210003)

猜你喜欢

系统功能语法对比分析
《西游记》余国藩译本的及物性系统分析
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财经新闻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政治演讲中的人际功能分析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与研究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师生互通英文电子邮件的情态分析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从系统功能框架下的语篇分析到其经济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