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备类课程考核与军校学员能力培养研究

2013-04-29田广邵新杰刘金华宋彬周景涛

职业时空 2013年9期
关键词:考核模式能力

田广 邵新杰 刘金华 宋彬 周景涛

摘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科学的考核评价模式对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基于能力的装备类课程考核模式是装备类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针对装备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能力的装备课程考核改革要求及内容,并在《轮式装甲车辆构造》课程考核中进行了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能力;装备课程;考核模式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起着基础性作用。军校通过教员对课程内容的讲授实施教书育人,学员通过课程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学员能否切实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课程教学中,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科学的考核评价模式将对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调动教员的教学积极性,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改革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学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素质[1]。

与理论基础课程相比较,军校装备类课程教学重在提高学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目前装备类课程在课程考核模式上未能很好地体现这一教学目的,其中未能将学员的能力素质与课程考核充分结合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基于能力的装备类课程考核模式是此类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装备类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装备类课程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不同层次的武器装备使用保障人才,对部队战斗力的提升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坚持以岗位需要为导向,并以此规范教学实施过程,提高受训人员在院校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素质。装备类课程的教学具有岗位指向性、教学实践性、武器装备的多样性等特点,因此,如何有效评价学员学习效果、能力素质和教员教学质量,对装备类课程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笔者所在学院推行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考核模式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现有的考核模式仍或多或少地存在下述问题。

1.考核方式单一[2]

目前,我院的装备类课程成绩主要由课终(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一方面主要通过课终(期末)闭卷笔试作为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以卷面成绩来衡量学员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平时成绩没有一定的标准,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这种考核模式主要考核学员对知识的记忆,考核方式单一、内容僵化,对学员的考察不全面,无法测出学员真实的能力,不符合新时期军队高素质人才目标的要求,也会抑制学员的个性、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考核内容重知识轻能力

目前很多装备类课程教学考核,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但在实际考核中,实践教学的考核却被忽视,课终(期末)考试仍以卷面理论考试形式为主,重知识点的考核,主要还是考核学员对单个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并且考试的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填空题、辨析题、简答题、计算题等,而对学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操作动手能力等很少考核,导致学员大都采用突击背诵课本或笔记取得所谓的高分,忽视了学员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员下部队后,不适应和部队装备相关的实际工作。

3.考核重结果轻过程

一方面是在课终(期末)都有一次很正规的考试,而对学习过程中效果的反馈多以迟到旷课、作业完成情况、课题表现、操作练习等作为依据,应该说这是没错的,但是平时的考核学院很少管,基本都是掌握在教员手里,考核尺度不明,学员对平时的考核不怎么重视,作业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因为没有实践技能的正规测试,学员对实践课也只是当做练习,不是很用心。这种不科学的考核方法直接导致了教学过程中教员为考而教、学员为考而学的“应试教育”倾向。

二、基于能力的装备类课程考核实践

在信息时代,现代军事装备技术含量增多,技术战术性能强、装备结构复杂、相互交联广泛和功能强大。为适应军事技术发展和新装备应用的需要,熟练掌握武器装备使用保障技能,更好地发挥武器装备的效能,必须加强学员能力培养。军队院校是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军校学员是未来战争的战斗员和指挥员,是我军战斗力的主体[3]。因此,军校学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军队院校在学员能力与素质培养过程中,应重视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作为未来的指挥员,更应注重对军校学员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组训能力的培养。

基于能力的装备类课程考核模式下,考核内容应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1.基本知识及知识综合运用的考核

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其中一部分侧重单个知识点记忆和理解的考核,可以采用闭卷考试;另一部分侧重知识综合运用的考核,这部分内容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书本上一般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采用开卷考试。

2.操作技能的考核

每个教学模块可以进行操作的内容都尽量安排操作实践,以便对这个模块理论联系实践。课程结束后,要安排课程的综合实践考核,把单个模块的内容综合起来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实践考核最好以正规的形式进行考试,让学员对实践操作重视起来。

3.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核

此部分的考核内容可以就部队某个实际问题进行设计,比如自行火炮行军前某项重要准备工作以及对某项突发故障排除等。这种考核内容不仅要求学员要对学过的知识比较了解,而且还考核了学员分析问题能力以及组训能力等综合素质。

笔者以《轮式装甲车辆构造》课程为例,进行了基于能力的装备类课程考核应用实践。

《轮式装甲车辆构造》课程考核总成绩为100分。基于能力的考核方式注重学员学习过程的检验和能力素质的锻炼,考核分为三部分:其中日常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20%,实践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40%,课终(期末)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40%,如表1所示。

第一部分:日常考核。针对学员课堂讨论、课堂提问、预习及复习情况、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考核。

第二部分:实践考核。针对学员进行分解结合练习、操作使用练习、维护保养练习,进行技术检查、故障分析和故障排除等方面进行考核。

第三部分:课终考核。分为课终理论考试和课终操作考试两部分。

《轮式装甲车辆构造》课程基于能力的考核方式,注重学员能力的培养,表现在考核设计的以下几个方面:

1.以培养学员自学能力为导向,进行考核设计

随着我军装备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新装备不断列装部队,特别是大量新装备都以轮式底盘为基础,学员到任职岗位后,面临多种型号的轮式底盘,为了适应岗位任职需求,学员必须具备自学能力,才能不断掌握新装备的知识和技能。在考核设计中,考核学员预习及复习情况,课后作业、资料查找等情况,就是为了检验学员的自学能力,从而引导学员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2.以培养学员实践操作能力为导向,进行考核设计

为了提高学员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全过程中,穿插考核部队任职岗位必须的各项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分解结合、操作使用、维护保养、故障分析和排除等等。

3.以培养学员综合能力素质为导向,进行考核设计

新型军事人才强调的是综合能力,我们对学员进行日常考核、实践考核和课终考核,目的是为了引导学员具备综合能力,到任职岗位后,能够满足第一任职需求,能够解决部队实际问题。装备类课程中的理论教学要以任职岗位的需求来取舍。针对章节复习情况进行的小测验、课终考试的理论试卷,都是为考核学员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而设计的。

4.以培养学员“重要能力”为导向,进行考核设计

指挥领导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组训能力等都属于“重要能力”,它是学员胜任任职岗位的必备条件之一。以培养学员“重要能力”为导向,在考核中体现的具体内容如下:引导学员进行小组学习和讨论,回答课堂提问,组织实践操作,完成课前预习和综合分析,书写课后作业,并对这几项内容进行考核。

三、课程考核改革后的教学成效

过去两年,基于能力的装备类课程考核模式在教学中进行了六个班次试用,在培养学员能力素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学员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基于能力的考核,全面考核了学员的学习情况,有效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员表现的优势不同,有的学员组训能力比较强,有的学员理论知识掌握得好,有的学员表达能力强等等。学员的各种学习优势在考核中都能得以体现。通过学员各自优势的发挥,也便于在学员中产生互相学习、相互提高的氛围。二是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基于能力的考核,注重学员学习全过程的考核,突出对学员实践技能、重要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引导学员重视学习的各个环节,注重学习的实际效果。同时,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每个学员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通过了解学员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把握,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三是学员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经过课程全过程、全方面的考核,学员各项能力反复得到锻炼,培养了学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对提高学员的第一岗位任职能力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益波,王志铮.高校课程考试改革初探[J].高教论坛,

2005,(5):43-44.

[2] 朱晓莹.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探索

[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118-119.

[3] 冯德巨,刘存义.试论对军队院校学员能力的培养[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7-48.

猜你喜欢

考核模式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幽默是一种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努力拓展无人机飞行能力
以仲裁法学为例谈考查课的考核模式改革
以仲裁法学为例谈考查课的考核模式改革
浅析主旋律电影的现实困境
高校《税法》课程考核模式的现状与改革的思考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