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探讨

2013-04-29闫晓前

职业时空 2013年9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闫晓前

摘要: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高职化工类专业“虚实交替,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点,探讨“虚实交替,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以期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虚实交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应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推行订单培养,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1]。本文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以陕西区域经济为依托的高职化工类专业“虚实交替、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陕西区域经济对高职化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陕西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原油、天然气、煤炭及原盐等石油化工资源优势。随着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规划实施,“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煤化工、石油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稳定发展天然气化工,突出发展石化新产品和化工新材料,加快发展农用化工;形成油气化工、甲醇化工等八大产业链;形成延安、榆林两个千万吨级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和20个化工园区;建成100个重大项目[2]。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形成化工领域对高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为高职化工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平台。

二、“虚实交替,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化工行业具有生产过程复杂,技术密集度高;工艺条件高温、高压,反应介质易燃、易爆;生产装置的大型化、综合生产流程及多功能生产装置、生产过程的连续化等特点。这些特点对高职化工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虚实交替,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即针对化工产品生产的特点和特殊性,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先通过虚拟仿真操作掌握化工产品生产操作原理、流程及异常处理,加强感性认识,再进行实际操作,将虚拟仿真操作和实际仪器设备、生产操作相结合,相互交替进行,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实现“理论学习→仿真训练→岗位实操”能力逐级提升。同时,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校企共同开发以企业产品生产为主线的订单培养课程,进行订单培养,减少企业培训成本,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及就业率。

理论学习:指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及拓展学习领域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在此阶段,一部分课程采用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交替进行,一部分课程采用“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灵活应用讲授法、项目导向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安排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做中学”,从而实现知识及能力的逐级递进和提升。

仿真训练:《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工产品生产技术》、《化工产品检验技术》、《有机合成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引入精馏及吸收系统、聚丙烯聚合工艺、甲醇合成工艺、催化重整、分析仪器、火炸药生产工艺等仿真软件,进行具体产品生产工艺、操作过程、大型分析仪器操作的虚拟仿真训练,熟悉化工产品工艺流程、操作原理、设备原理、控制原理、事故现象、异常产生原因和排除方法等多方面知识,与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实际操作交替,培养学生现场操作、总控操作、分析操作技能。

岗位实操:在校内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及仿真训练的基础上,在订单培养企业岗位进行“订单”课程学习及顶岗实习,重点完成面向“订单”企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先在DCS操作系统进行仿真操作与控制,熟悉工艺流程、工艺控制要求、设备操作要点等内容,再在生产现场实际操作,形成“边工作边学习,为工作而学习”的教学模式。顶岗实习时,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指导教师,学生在实习基地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企业生产活动,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了解企业文化,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经济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精神等职业素养,实现学习目标与就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

“虚实交替,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学习→仿真训练→岗位实操”能力进阶过程中,体现了三个特点:第一,无论是在校内学习还是校外订单企业的学习和顶岗实习,都体现了虚拟仿真和实际操作的不断交替、能力的逐渐提升即“虚实交替”的技能培养特点;第二,把与化工类专业相关的国家标准、职业技能资格标准要求融入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实现“双证书”制的特点;第三,在校内的学习以及校外订单企业的学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态度等职业素质,体现了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特点。

三、“虚实交替,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创新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邀请陕西化工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与校内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化工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长期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组建校企合作工作站,下设企业联络部、技术研发部、化工技术培训部、职工培训部、教师培训部、学生培训部。明确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校企合作内容,明晰校企合作责任与权利关系,根据企业需求、校内教学资源,统筹调度,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

2.校企合作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专业优质核心课程

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工作站,进行企业调研,确定专业岗位面向,通过专业主要面向工作岗位的业务范围分析,确定专业的工作领域,并进行工作领域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专业所需的职业能力,根据专业职业能力要求,融入职业资格要求,校企联合共同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构建与专业岗位相耦合,“理论学习→仿真训练→岗位实操”能力逐级提升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共同设计、制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图1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校企合作开发实施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工产品生产技术》、《化工产品检验技术》、《有机合成技术》。与订单企业合作开发实施4门订单培养课程:《产品生产工艺》、《产品生产岗位操作》、《产品生产设备》、《产品安全生产管理》。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教学过程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来组织教学,灵活运用引导文法、角色扮演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利用多媒体、网络、生产现场、仿真软件、技能鉴定等教学资源,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素质。

3.“内培外聘”,共建师资队伍

结合学院师资培养相关制度,通过内培外聘、校企双挂、下企业锻炼、专兼结合等有效途径,以实践技能过硬、基础理论扎实、能够带领教学团队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发展为标准,培养、聘请专业带头人;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为核心,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以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为目标,从企业聘请一线技术能手、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坚持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相结合,在不同时段,以多种形式安排教师下企业挂职顶岗锻炼,联合培养专任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专业理论在职业实践中的应用能力,专业职业教育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打造一支“双师”素质的化工类专业教学团队,为创新“虚实结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师资保障。

4.整合资源优势,校企共建实验实训条件

按照“校企共建、校企共管、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建设思路,考虑化工专业的特殊性(包括物理因素、安全因素、投入因素等),充分利用现代虚拟仿真技术建立虚拟教学环境,利用企业生产现场资源,校企共建精细化工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了由基础实训→模拟仿真→单元实训→生产实训、由小型装置→大型装置训练的教学思路,满足了化工职业技能培训及技能鉴定要求。为创新“虚实结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举办省级化工技能大赛,开展高职教师培训、企业员工和社会人员技能培训,为进行企业科研开发、技术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

总之,在化工类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依托校企合作工作站,以就业为导向,校企深度融合,共同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共同设计、制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创新了“理论学习→仿真训练→岗位实操”能力逐级提升的“虚实交替,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联动办学、联动培训、联动研发,课程体系与专业岗位、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实习作品与企业产品、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耦合,为陕西化工企业培养了大批高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

见[Z].教高[2006]16号文件.

[2]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陕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

五”发展规划(2011-2015)[Z].201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