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2013-04-29刘理云
刘理云
摘要:根据十多年从事高职教育的经历和感受以及相关调研情况,从办学理念、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校企合作、敬业精神、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分析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根源分析;对策
我国高职教育定位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办学规模、招生人数、在校生数都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在高职教育办学规模与数量快速发展、高职学生大批输出的同时,我国企业却存在着高素质技能人才匮乏的严重问题。与此同时,我国高职学生总体就业率却不高,就业难的问题日趋严重。多数高职院校由于没有特色,得不到社会的认可。随着本科院校的扩招,生源总数的减少,很多高职院校都面临生存问题。由此可见,我国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迫在眉睫。
一、我国高职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办学理念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符
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一线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的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它是有别于学术型、研究型普通高等教育的职业技术型教育。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教学管理、教学标准、教学模式、教学实施方法、考核标准及考核方法沿承传统的高等教育,导致文字表达上一个是高职教育,一个是高等教育,但实际上模糊不清,区别不大。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专合并升格而成。通过调研发现,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师,既没从事过职业教育,也没在企业生产一线工作过,对如何提高技能感悟不深,对探索出像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针对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管理方法、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考核标准与考核方法的自身能力有限,特别是学院领导在这方面的能力缺限非常致命,导致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不相符。
2.区域投资重复,管理水平跟不上规模发展
我国高职院校一开始就大搞规模建设,高职院校的数量多,一所高职院校内所设专业多,邻近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重叠的现象非常严重。如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都在长沙,他们所开设的专业有很多是重叠的。很多高职院校的规模上来了,但其管理者大多没有技术背景,也没有管理高职院校的经验,决策、运作比较乱,表面东西多,内涵少,出现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但没有哪个专业能真正地成为品牌。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不深入,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全面加强。这些是高职院校管理水平跟不上规模发展需要的表现。
3.办学经费短缺,实验实训条件差
通过与兄弟院校同仁交流,感到大多高职院校经费非常紧张。办学经费短缺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的教育投资体制是成倒三角形的,最顶尖的是知名的学术型大学,它们得到的经费最多。最低层的是职业类院校,它们得到的办学经费最少。二是高职院校没有企业所欣赏的科研成果、技术或工艺,不能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自身发展所需的经费。同时,职业教育现在是起步阶段,投资巨大。
通过去兄弟院校学习交流及在带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时与一些兄弟院校老师交流的过程中,都感觉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条件差。实验实训条件差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的高等职业学校都是由原来的中专合并升格而成,而原来的中专是传统教育,故大多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验实训条件基础差;二是在办学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学校领导为表现自己的政绩,大搞校园建设,对很难看到成绩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很少做。纵观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简章,大多都是在夸耀自己的校园有多大,学生有多少,有多少间(种)实验室等等。但实验室能做什么样的实验,一次能容纳多少学生做这个实验,很少有哪所高职院校能做为自己的亮点进行宣传,即使招生简章上写了,也很少有高职院校经得起验证。
4.教材标准不统一,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资源少
高职教育有别于学术型、研究型的高等教育,不必追求高深的理论,于是有些高职教育学者在编写教材时,简单地把许多基本理论知识简化,甚至删除,有点像罗列内容提纲,为了评职称,简单地把几个不同版本组合,把章改成项目,上网查看一系列高职教材感觉就很明显。通过对学生进行调研,大多学生反映有些高职教材根本看不懂,内容不系统。高职教育的教材没有标准,没有特色,其所谓的精品专业、精品课程也只是一些传统资料的组合,对如何做,如何提高工艺的特色资料基本没有。加上教师技能差,课堂学理论,课后对如何做,如何提高工艺的参考资料找不到,结果学生比较茫然。
5.职业教育教师社会地位低,教职员工敬业精神差,教师队伍实战技能差
教职员工的敬业精神是以全体或绝大多数教职员工感受到的社会地位、对学校管理与前景的充分信任为基础所反映出来的内部凝聚力。它可以通过教职员工离职率、教职员工合理化建议率、教职员工自豪感来体现。目前高职院校的一些青年教师或通过公务员等考试离开高职院校,或考研考博后,基本上不再回校任教。一些优秀中青年教师,在评上高级职称后,往往跳槽到一些本科院校或沿海地区的高职院校任教。由于家庭等方面的原因没有离开的,也不愿全身心投入高职教育。由于上述原因,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同时在学历、职称、年龄、知识、技能等方面还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其中“双师型”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是当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这在地方高职院校表现更为突出。
教师队伍实战技能差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一是目前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中大多是传统的理论学习者,没有企业工作经历,自身实战技能基础差;二是职业教育教师资格的认定和职称评审沿承高等教育的标准,没有把实战技能做为一项重要指标;三是由于高职教师社会地位低,敬业精神差,自我提高技能意识不强;四是在办学经费短缺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管理者重视学校的规模建设,轻视教师技能培训,虽然加强了校企合作,但由于企业技术员的时间有限,高职院校本身教职员工数量多,实际工作中企业技术员兼职教师的非常少。
6.职业教育与企业脱节
通过调研可知,高职院校真正与企业在办学上有实质性合作的非常少。企业要追求利益最大化,目前高职院校给企业带来的只是简单的不符合其所要求的劳动力的供给,企业看不到回报,政府也没有给出相关政策让其看到更长远的利益。由于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普遍短缺,管理者也做出了一些缓解燃眉之急的决策。于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所谓的校企合作,也就是在学生就业时与企业有点沟通,甚至有些所谓的校企合作企业是一些中介培训机构,很多高职院校所谓的顶岗实习实际上就是提前就业。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单纯为了企业利益,学校单纯为了学校利益。高职院校的管理、办学经费的筹集没有企业的影子,教学标准、教学模式与方法、考核标准与方法没有企业专家的思想。高职院校的办学与企业脱节,自然会造成企业严重匮乏高素质技能人才,而高职学生总体就业率不高,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
7.学生敬学精神差
通过多次调研发现,企业管理者和技术员无不反映高职毕业生专业基础差、上进心不强的问题。这与学校专业基础教育有关,因为专业基础没学好,遇到问题很茫然,当然会表现出上进心不强。同时这也与现在独生子女多,本科院校扩招不无关系。因为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所招收的学生,多是未被本科批次录取的学生。
二、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对策
1.评估体系要改变
在评估一所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时,要加大实验实训条件、数字化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的分数,要改变现有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评估的单一评估体系,要具有很浓的行业色彩。
2.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技术化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果学校的领导不懂技术,他所做的决策往往带有纯管理的色彩,会偏离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一所高职院校的领导必须有2/3来自于企业,并且至少要在企业技术部门工作过3年以上;即大部分学校领导必须有技术背景,要能带领教职工改变现有的办学理念。
3.发展模式要改变
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可以参考借鉴湖南的代表企业——中联重科的成长之路,起步阶段产品的种类不要太多,但要创出品牌,然后在有品牌的基础上扩大规模。一所高职院校的专业,开始不要设置太多,集中人力物力,搞好3个专业,但要创出品牌。一所高职院校具体主要发展哪3个专业,教育主管部门要有宏观指导与调控,不要造成邻近高职院校的专业严重重叠。高职院校要改变发展模式,不要连路都走不稳,就想跑得很快。
4.校企要深度融合
政府要创造环境,为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办学提供有利条件,让企业自发投资高职教育,让高职院校真正成为企业的产品研发基地、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要通过更新观念,采取积极行动,主动出击,去争取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寻找那些有经济实力、有发展前景、有人才需求、设备先进、管理现代化,并有合作愿望的企业与之进行合作。其次要找准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就是产品,学校要善于以产品为中介,切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通过合作开发新产品、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和产品检测等,成为合作伙伴,共同获益。
企业要投资高职院校的办学,要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要参与教学标准、教学模式与方法、考核标准与方法的制定及实施。企业与学校互培互聘,共同培养人才。同时企业与学校之间要有利益联结机制,要有相互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5.注重高职教师地位与技能
一是要提高高职教师地位,提供有利条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高职教育,提高高职教职员工的敬业精神。二是职业教育教师资格的认定和职称评审要有别于高等教育,要把实战技能做为一项重要指标。
6.教材标准要统一,注重课程资源建设
全省甚至全国对教材的内容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材的编写要系统,要严把教材关。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要加强实战技能训练,所以要加强实训项目视频资源等教学资源建设,让学生在实训过程或在课后技能训练中,对产品怎么做,怎样才能提高技能有资料可查,时时刻刻让学生感到可边学边做。
高职教育只有办出了特色,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经济从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使高职教育实现科学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杨琼.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5).
[2] 耿润.高职院校内涵建设问题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11,(9)7-9.
[3] 许士群.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8).
[4] 王文智.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33).
[5] 李忠华.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4,(30).
[6] 许德宽.试论全面质量管理与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12).
[7] 张绍兰.内涵发展视域下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