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
2013-04-29刘学伟崔传文姜明戴曰梅
刘学伟 崔传文 姜明 戴曰梅
摘 要 当前形势下的社会需求要求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就给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传统电源技术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思考,针对其不足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
关键词 电源技术 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
电源技术这门课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且内容枯燥,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大。大多开设该课程的院校仅由任课老师凭借教材中的图片和电路图原理,进行简单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加上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最后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深入了解电源的相关原理及简单操作更谈不上设计制作。
本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电源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模块化的教学项目,用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目标。
一、传统电源技术课程教学的缺陷
1、课程内容枯燥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电源技术课程的教学,以图纸和图像讲解为主,该模式下教学的效果相当差。其次,任课老师的言语水平和沟通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方式和理解程度。这就从根本上使该课程成为单一的灌输类课程,学生极易出现走神,理解速度慢,概念模糊不清等现象。
2、课堂气氛不活跃,缺少互动
该该类课程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首先,教师主要以讲解员的身份出现,只是表面上知识的宣传,而不是知识的传授,往往会忽视学生在整个课程中的参与互动身份,尤其针对学生好奇心和理解能力的忽视会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厌恶情绪产生。其次,不活跃的课堂气氛会促使老师和学生在思想上的不同步,最终实现不了知识的传递和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3、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该课程作为一门应用类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将知识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从知识理论到实践操作的过渡,这才是该类应用课程教学最终的目的。以前的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面对的学生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是如此.
二、电源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
1、一体化教学的思路
所谓的教学做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模块化的教学项目,用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质是将教室与实训室融为一体,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模块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源技术》这门课就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电子产品工艺》及《PORTEUS仿真与应用》等课程围绕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对目标岗位(群)的分析,逆推得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依据,以真实产品为载体对传统学科体系的知识点、技能点重新序化和重构。
2、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电源技术》这门课程经过多年的改革积累,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目标,我院目前已经形成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在教会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会学生设计、制作、检修和维护实际电源的能力。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可进行项目或任务教学法,将项目分成若干个小任务,即包含知识点的理论知识,也包含知识点的应用。
(2)学生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一体化教学的氛围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更好的掌握相应的理论。
(3)在具体教学组织过程中,改变原有的讲完理论知识后再进行相应的实习、实训的办法。打破理论课和实践课分离的思路,采用在多媒体教室讲授理论知识,边讲授便让学生动手操练的方法上课,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
三、结语
电源技术课程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失,造成了现在的高职学生理解肤浅,认识不够,甚至有些厌学情绪,以至于在应用中理论缺失,动手操作能力差,培养的人才已完全不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任务和要求。
本文思考了该课程教学中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对电源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对一体化教学的思路和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
(作者单位: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