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考
2013-04-29黄建先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我国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实施英语课程改革。课程改革需要改革课程结构体系,将积累知识、锻炼能力和养成素质融为一体,设置多样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满足个性化培养的要求。不断改革教学手段,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科学的评价手段,进而实现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课程改革 个性化教学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05-0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很短,20世纪80年代才正式诞生,但是历经短短二十多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不管是学校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等都在50%以上。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双重重任,是我国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发展时间很短,教育改革中必定存在诸多问题,高等职业院校中的英语教学,作为一门公共课程更是如此,必须加以改革。只有开展有效的、适用的高职英语教学,才能培养出综合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进行的轰轰烈烈,但是这些改革大都是以普通高校为对象,高职院校由于其生源质量、学习任务、目标及环境等的不同,英语课程改革必然存在着与普通高校不同的特质。因此,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改革与创新必然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英语课程改革中,应遵循高职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基本理念,设置与学生就业后比较实用的、能够运用的教学内容,并与学生的个体特征结合,开展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一、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各高职院校的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程,教学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个性化。英语课程设置,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学生,开设课程都是一样,没有变化;起点较低的学生没有得到照顾,基础较好的学生也无发展空间,课程也是一样。片面追求统一而忽视个性化和实用化的结合,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课程内容没有与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没有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即使有的学校也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但是很多也是流于形式,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变革。这样的结果就是不仅难以培养出具有一定英语交际能力的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制约了高职院校英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二、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很重视专业建设,对于课程建设来说,非常重视专业课程的建设。但是,大家都忽视了一个问题,要建设好一个专业,不仅仅是专业课程的建设,同时也应该重视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没有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铺垫,专业建设也不可能搞好。
在高职院校中,英语课程是一门公共课程,涉及到所有的专业,课程比例大,学生面广,其教学状况和学科建设一直不能得到各个院校应有的关注。由于各个院校对英语学科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对英语学科建设方面的投入也很低,甚至有的院校根本就不投入,就连满足实践教学的语音室也没有一间。目前,从诸多英语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应该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是很多院校都不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这是问题症结所在。
1.不重视学生的特点和要求
我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在他的相关论著中曾论述“如果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要不一致,就可使用心理匹配策略,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如果教学内容平淡、枯燥,就可通过使教学内容超出学生预期,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来至于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的内容应该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否则学生就不会学习或者消极地学习。要让学生学习,必须首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对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分析。我们必须认识到高职院校的学生毕竟是进入高校的素质比较差的学生,他们在高中阶段要么是学习方法不得当,不能考取好的大学;要么是本身学习态度就不是很端正,只是勉强上了大学。我们应该对他们的这些问题进行关注,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自卑、不自信、焦虑等等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消极情绪。本身他们进入了高职,有部分同学就存在一定的自卑、不自信或焦虑的心理,作为教师就更应该去关心他们,关注他们心里想的事情,尝试不断地改善他们的心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第三,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死板。其实,不管是什么课程,教师如果没有好的教学方式、教学技巧,学生不但不能很好地学习知识,最终的结果就是没有人愿意听课,彻底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采用轻松、多样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
2.不重视个性化教育
目前,高职院校中,很多院校开展英语教学,是为了开设课程而开设课程,“学”“用”完全脱节。主要表现在:
首先,课程开设上存在问题。课程比较单一,设置不合理,从而造成一些学生因为达不到毕业的“基本要求”而不能毕业。由于课程单一,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一些英语基础很差的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一些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希望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学习的还是这些基本的课程,又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限制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没有考虑学生的专业差别。很多院校忽视了专业不同所造成的需求不同,不同的专业开设相同的课程,造成他们的专业需求得不到满足。
第三,没有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的学生不仅仅是专业课程成绩很好,他们还有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比如有的学生还在争取“专升本”,但是学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却没有加以考虑,势必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总之,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学校为了管理的方便,总是喜欢追求统一。追求统一的结果就是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追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不重视教学评价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一直很重视以鉴定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而不重视过程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格局,只是限于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业成绩”和毕业过后能否适应工作环境的“他评”,不能放映出学生的动态发展历程,很难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不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最终限制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英语课程改革的内容
高职院校开设英语课程必须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使英语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应充分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就必须围绕高职教育的基本理念,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当今,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进入到一定阶段,对外经济交流已经成为日常经济活动,社会需要的是在某一方面具有过硬的英语语言能力、能够胜任在英语环境下专业工作的专业人才,这样的人才才是符合21世纪经济发展需要的。那么,高职院校开设英语课程,就不仅仅为了追求统一性,只是开设一些英语基础课程,更应该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因此,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改革,就应该以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我们改革的宗旨,着重于学生今后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恰当的教学技巧,灵活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着眼于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实行有效的监控与管理。进行英语课程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时应该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基础性教学与拓展性教学相结合,通过精简、重组、增设等途径改革课程结构,实施多样化英语课程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首先,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英语基础不同学生的需要。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实行分级教学,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内容应该简化,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对于成绩较好的、希望有更大发展的学生,应该加深教学内容,并且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更多英语实用的机会。
其次,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开设英语基础课程基础上,应尽可能多地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学生可以在完成英语必修后,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专业需求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这样既能满足他们想进一步学习英语知识的需求,也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开设快乐英语等选修课;可以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开设英语视听说、口语甚至是四、六级英语考试课程;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可以开设商务英语、会计英语等与专业有关的英语课程;为学习外语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开设日语、德语、法语等。
第三,应加大英语实践教学的比例。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使用,如果仅仅就是学习一些理论,写也不能写、说也不会说,这样的英语学习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课程设置时应该加大英语实践的课时比例,充分运用多媒体语音室的功能,锻炼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2.建设教学资源
实施多样化的教学,就必须建设和完善相应的教学资源。首先,教材方面,应确立主干教材同辅导教材并举的模式。选择教材时,应当突出教材的“实用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的特征,要注意教材内容与教学改革是否配套;其次,应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现状,编写适合自身教学需要的“校本教材”,突出教材建设计划和教材内容的更新,实现课程改革。比如,我院属于财经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占了60%左右,会计专业是主打专业,我们根据自身特色,专门编写了“高职会计英语”校本教材,使用效果很好。第三,应加大多媒体语音室的建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英语使用的锻炼机会。
3.完善评价体系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需要加以科学的评价。应建立“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拓展评价的内容,取消纯粹以考分来评价学习效果的做法,要把“态度、完成任务、学习方法”等纳入评价范畴,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提倡学生彰显个性和发挥特长,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通过督促学生做好学习记录,如记录本周学习的单词、阅读的文章、甚至一学期、一学年学习的内容等,让学生自己对自己负起责任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
四、英语课程改革的措施思考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开展英语课程改革,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评价、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着手,采取有力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进行。
1.课程设置方面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发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之规定改革英语课程内容,重新调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减少基础性知识的课时,增加实用性、运用性的多样化选修课课时;从教务管理来说应逐步由“计划”过渡到“市场”。总体措施:构建“础英语(必修)+多样化英语(选修)”的课程体系。具体实施:时间安排一年(基础英语一学期+多样化英语一学期);第一学期开学进行英语测试,根据成绩高低分为“AB”班(《基本要求》规定:考虑到目前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差异,教学和测试分A、B两级),实施分班教学,学习基础英语,周课时为6课时,参加国家组织的英语A、B级考试;第二学期由学生根据自身的要求学习选修课程,实施个性化教育。
2.教学评价方面
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教学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过程性评价就是要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学习能力和策略、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学习的内在潜力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这种评价方式不再只关注结果,而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总体措施:构建“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具体措施:出勤10%+课堂提问、师生互动、平时表现等20%+平时测验20%(一学期三次左右)+期末考试(占50%)。
3.教学模式方面
要实现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达到高职教育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元认知(metacognition)理论”是近二十年来西方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新理论,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元认知策略的研究明确指出:英语学习者对元认知策略不同程度的运用会导致其英语学习效率的巨大差别。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该引入该理论的运用,首先让学生做到自我认知,清楚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引导学生参与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总体措施:构建“教师督促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具体措施:一方面教师应督促学生努力学习英语;另一方面,教师应转变角色,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从入学就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上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4.教学资源方面
要实现英语的多样化教学,相应的教学资源必须完善,要加大多媒体语音室的建设,也应重视教材等资料的建设。总体措施:构建“主辅教材+校本教材(含专业英语教材)”的教材选用及建设体系。具体措施:选择配套的主干教材和辅助教材,比如国家英语A、B级考试及辅助教材等;同时根据高职教育和学校特色,建设校本教材,比如我们学校编写“高职会计英语”,这很重要。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应体现高职教育理念,实现高职教育目标。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是当前英语教学和管理改革的重要方面,应改革原有的教学内容、模式和教学评价,完善教学资源,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就业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着重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Robert Wood,2001,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姜辉.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育中的情感关注[J].教育科学,2006(2):28.
[3]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范谊.英语学习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伍建桥.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6(2):56.
[6]周可荣,龚丽英.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外语界,2006(1):46.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黄建先(1970—),女,重庆江津人,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