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体系中学科竞赛的问题与应对措施探讨
2013-04-29何义团钟厉韩西张继祥
何义团 钟厉 韩西 张继祥
【摘要】学科竞赛对提高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过程中,暴露出制度不完善、经费短缺、试验设备不足等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应措施,促使学科竞赛在大学实践教学体系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实践教学 学科竞赛 应对措施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2216)。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08-01
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环节的培训,这已经是高等教育界公认的现实。经过多年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从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以前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做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不利于本科教学的有序开展。本文针对学科竞赛融入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式进行探讨,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并重,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校学科竞赛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学生学科竞赛取得了一些成绩,客观上促进了大学生整体实践能力,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1)制度混乱,没有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要深入开展学科竞赛,就必须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制度做保障。但是实践证明,大多数学校在组织结构上比较混乱,通常是临时委任一些领导组织安排,临时制定一些规章制度。由于个别主管竞赛组织的领导自身职务比较忙碌,并不能把全部心思放在竞赛上,这样容易造成监管不力。学生因为“无章可循”,并没把竞赛当作严肃的事情对待。
(2)缺乏高水平的师资力量,难以大面积提高指导水平
一些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形成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一些真正有能力的教师,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不愿意指导。例如“挑战杯”这样的学科竞赛,需要指导老师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而我们很多老师由于职称、科研、项目上的事情,很难抽出时间来指导学生。
(3)一切为了“荣誉”,顾此失彼,假大空现象屡见不鲜
一些学校,本身各方面基础比较薄弱,为了吸引考生的眼球,千方百计地要出“成果”。为了所谓的集体荣誉,完全忽略课堂理论学习。参加竞赛的学生可以连续一两个月不上课,专门针对竞赛做各种各样的演练工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不会老师“帮”。一些大二、大三的学生,知识储备不够,在此阶段要做出高水平的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了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拿到更好的成绩,只有老师来“帮”。这样的做法,怎么能提高学生的水平。
(4)缺乏足够的经费,学科竞赛不能惠及绝大多数学生
现代大学生学科竞赛对竞赛作品要求越来越高。要想获得较好的成绩,需要学生制作出模型作品和实物作品。用于竞赛的各种费用便逐年上升。地方高校经费有限,为了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能量”,绝大多数高校采用选拔方式,推选出极少数人去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竞赛,学院或学校的资金、设备和师资只为这少数几个人服务,其他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受惠。
(5)缺乏必要的试验设备
学科竞赛的初衷就是通过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学院提供学习、试验、实习的必要设备。但是在部分地方高校,并无完善的配套试验设备提供。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准备竞赛过程中不能亲自试验,为了得到预想的结果,只能乱编数据,使得最终的成果并无太大的实际意义。
二、应对措施探讨
为了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学科竞赛在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制度。第一,建立科技竞赛多层管理体制,明确各管理层的工作职责,规范组织机构。第二,制订科技竞赛经费保障、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考核评价及奖励等制度,使科技竞赛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 第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指导各级实践创新,并给予一定的待遇。
(2)建立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
学校应该安排更多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参与到一线的指导环节中来,定时定期对指导教师进行学科竞赛的相关培训,对于竞赛制度、流程,以及竞赛所需的知识如电子、计算机、试验操作规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细化的培训。为竞赛提供良好的师资保证。
(3)动员学生和教师全员参与
为了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应该在完善组织制度、提高教师能力的基础上动员学生和教师参与。为了鼓励学生参与,除了日常的宣传动员之外,还可以将竞赛成绩作为实践环节成绩的一部分,获得一定的学分。对于大多数同学,组织校内的比赛,对成绩较好的同学,也给予相应的学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为了鼓励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可以根据竞赛的级别、影响力和竞赛的获奖情况,对参赛团队补贴一定的培训费,并把竞赛获奖情况列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加分项目,与年终考核和工资挂钩。
(4)解决经费及设备的问题,走校企合作路线。
企业力量是学校教育的必备补充资源,也是开展学科竞赛的经济基础之一。在学科竞赛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企业通过承办、协办等方式参与其中,既可以补充部分学校资金和设备短缺的问题,又可以有效地推动高校的就业工作。同时,利用学科竞赛的成果,可以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推动高校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真正实现校企双方的“双赢”。
三、结论
学科竞赛在培养大学生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同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学校应以创新人才的培养理论为指导原则,通过完善政策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及软硬件配套设备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科竞赛能够深入、持久的开展。构建良好的学科竞赛实践体系,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丁辉,潘操. 基于多层次学科竞赛平台培养IT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电脑知识与技术.Vol.8,No.16,2012.4
[2]周济. 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增强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15)
[3]龚放. 对教育本质的反思与追问:高教研究的重要前沿[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3(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