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走进生活、融入生活
2013-04-27黄玉珍
黄玉珍
[摘要]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下《品德与社会(生活)》实践与生活相符合,必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
[关键词]体验 感悟 道德情感
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品德与社会(生活)》实践与生活相符合,必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因此,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做到“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一、注重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与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我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例如:《远亲不如近邻》这课的教学,我先向学生播放小华帮邻居收被子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听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再问学生你们喜欢自己的邻居吗?为什么?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的邻居,说说邻居让你感动的事你们又是怎样和邻居相处的?学生自由讨论。最后让学生演一演,让学生知道居住在同一个小区,或者左右隔壁、楼上楼下的,都是我们的邻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邻居的帮助,邻居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这种相处是相互的,当你帮助别人越多时得到的帮助就越多。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文本中获得体验,而且还让学生知道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和邻居相处。
二、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亲历过程、观察生活。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结合他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他们的生活经验。例如:我在《品德与生活》教材中,在学完《我为家人添欢乐》后我让学生先自由讨论平时自己是怎样和家人相处的,你带给家人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在家里有没有帮爸爸妈妈做事情。通过学学、做做、帮帮,基本上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爸爸妈妈做不过来的事情帮着做。并对学生及时做出评价、鼓励。
2.展示现象,体验感悟。《课程标准》强调:社会实践是本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课程教学活动,我注意利用教育活动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使学生把道德认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消化、理解和提高,逐步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有发展空间,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把课文内容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生活空间。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植物生长的秘密》一课,在设计活动中,让同学们进一步交流寻找果实和种子的结果。向同学介绍自己收集的果实和种子是什么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我还选择一个晴朗的日子,带学生到野外观察小花、小草是怎样长出来的?用嘴轻轻地吹一下蒲公英,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教学中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课堂,创设条件向社会延伸,满足了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换言之,品德课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儿童,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汤塘镇大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