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学生党组织设置创新的依据、模式与路径——基于“自我教育”的理论视角
2013-04-27封福霖
封福霖
自我教育是一种哲学观和方法论。自我教育循着青年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发挥青年大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律性,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教育达到高级阶段的一种现实体现。而“社会外部教育只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外因,个体自我教育才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因,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还是要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来实现。”自我教育观期冀通过青年大学生的认知、思辨、践行,达到教育的预期成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另一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集体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和信任,旨在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其他广大党建对象作为自我教育的主体,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觉性、自主性,通过党建对象的自我教育完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重要使命。本文立足“自我教育”的视角,创新高校学生党组织设置模式,将有利于学生党建对象“自我教育”的实现。
一、基于“自我教育”的学生党组织设置创新的依据
基层党组织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主体。创新高校学生党组织的设置模式,是适应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有效做好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和管理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党组织设置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加强高校党建的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
(一)提高大学生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应然需求
加强党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2007年召开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强调指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因此,高校要积极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覆盖和创新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基层学生党组织,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二)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
作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行文中强调,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因此,高等学校的党建思政工作者要根据党建工作科学化的一般规律,积极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广大党建对象进行自我教育。
(三)破解高校学生党建现实困境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和创新。同时,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对象、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泛滥的网络信息冲击、生活园区社会化、行政班级作用弱化、学生社团活动增多、学生行为取向多元化等,导致传统的党建工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有效适应当前形势。尤其是学生党组织设置依旧单一,导致学生党建的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活动建设滞后,出现“管不到”、“管不了”、“管不好”的新问题。亟需通过党建对象的自我教育和党组织设置的创新,推动新形势下整个学生党建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二、基于“自我教育”的学生党组织设置创新的模式
几何原理显示,重心位置低的物体容易稳定;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范围内容易稳定。基于此,稳定的学生党组织结构其重心不应该是学校层面的组织部门和学工部门,而应该将中心下移到学生党建对象中间,设“点”、理“线”、构“面”,将单一的纵向一维或纵横向交叉的平面二维升级为党的管理机关、党的服务机构、党建对象自我教育的“自治”组织并存,“点”、“线”、“面”交错结力,构成稳定的网状立体式的组织架构。本文以笔者所在单位南昌工程学院为例进行图景勾勒:
(一)“点”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基础
“点”是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最基本单元,主要分为三类:院(系)班级的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小组、入党积极分子小组 (没有党小组的班级);学生社区楼栋党的工作支部、楼层党小组;学生社团党的工作支部、学生社团党小组、入党积极分子小组(没有党小组的学生社团)。
(二)“线”是提升自我教育的关键
“线”是连接各个“点”的主干。包括一条纵线:“校级(学生工作党委、党委组织部、党委学生工作部)——院(系)(党委、党总支)——班级(年级、专业)(学生党支部)”;两条主横线:“校级(学生工作党委)——学生社区(党工委)——楼栋(党的工作支部)”;“校级(学生工作党委)——学生社团(党的工作总支部)——各学生社团(党的工作支部)”。同时建立一条辅助线“校级(学生党建事务中心)——院(系)(学生党建事务分中心)——学生党支部”。
(三)“面”是扩大自我教育的保障
按照“六个有利于”的原则安排各“点”的工作职责,划分各“线”的职能,构成整个学生党建工作的面。通过建立相关机制和措施,如实行组织发展对象经社区党组织把关审核、院(系)委托楼栋党支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挂职联系学生社团、学生党员双重组织生活等,实现纵横线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发挥党的管理机关、党的服务机构之外的党建对象自我教育的“自治”组织——学生党建事务中心及其分支机构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沟通上下“面”和联系纵横“线”。
党的管理机关、党的服务机构、党建对象自我教育的“自治”组织及其“点”、“线”、“面”构成了多个相互包涵和交叉的稳定的三角形,为广大学生党建对象的自我教育提供阵地和平台。如下图所示:
备注:1各高校情况不一,有专设学工党委的或者组织部、学工部主管的;2指校学生党建事务中心;3指院(系)学生党建事务分中心。
三、基于“自我教育”的学生党组织设置创新的路径
通过组织设置模式的创新,为大学生党建工作奠定基础,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促进人才培养、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发挥学生党员和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强化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
(一)全面设“点”,落实学生党建对象的自我教育
“点”是实现学生党建对象自我教育的基本阵地和主要单元。在纵向方面,由院(系)按专业或班级(或跨专业、班级)建立学生党支部,在符合条件的班级中建立学生党小组,在没有学生党小组的班级中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小组。依《党章》基层组织设置的有关原则,以15000—20000人中等规模的高校为例,将建有学生党支部60多个,学生党小组200个,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小组数百个;横向方面,由学生社区党工委建立楼栋党的工作支部,在楼层建立党小组。以上述中等规模的高校为例,将建立数十个楼栋党的工作支部、百余个楼层党小组;同时,设立学生社团党的工作总支部,在条件成熟、规模较大的学生社团中中初步建立若干学生社团党组织,并在没有党员的学生社团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小组。数百个“点”的普遍建立,让成百上千的学生党员、成千上万的入党积极分子就近、就熟、就便地开展学习、交流、实践活动。
(二 )大力布 线 ,推动学生党建对象的自我教育
“线”是推动学生党建对象自我教育的组织保障,是监督、指导、规范学生党建对象自我教育的主要力量。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06年,学校党委制定了《南昌工程学院学生工作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明确建立“校、院(系)、班”的纵向管理和“校、社区、楼栋”的横向服务两条线;2011年6月,成立南昌工程学院学生社团工作党总支,建立了“校级(学生工作党委)——学生社团(党的工作总支部)——各学生社团(党的工作支部)”横向服务体系;2011年9月,建立一条辅助线“校级(学生党建事务中心)——院(系)(学生党建事务分中心)——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小组、入党积极分子小组”。各条线按照分工侧重点的不同,在学习、教育、服务、监督、实践等方面,规范有序地推动学生党建对象的各项自我教育。
(三)精心拓“面”,保障学生党建对象的自我教育
在设“点”、布“线”的基础上,积极充实“点”、“线”内容,深化大学生党建“面”的内涵建设。将院(系)和学生社区两条线的党组织的联系沟通制度化,如建立院(系)党总支对口分管一个楼栋的工作机制、院 (系)和楼栋共建学生党员活动室;将两条线的党组织在学生党建方面的工作规范化,如制定发展对象经社区党组织把关审核、楼栋党支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学生操行双向量化等,实现两条线的协调、配合;明确学生社团工作党总支工作职责,在学生工作党委的领导下,围绕学生社团工作,做好学生社团中大学生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建事务中心承上启下、连横系纵,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织的优势,组建党员助学团队、党员志愿者服务团队、党员帮扶团队等三大团队;深入大学生中开展党建主题宣教和调研活动,通过校学生党建事务中心与院(系)学生党建事务分中心、学生党支部,与学生社区党工委、楼栋党的工作支部,与学生社团党的工作总支部、学生社团党的工作支部充满活力的互动补充,实现“让大学生联系大学生党建对象,请大学生评价大学生党建工作,邀大学生参与大学生党建事务,由大学生策划大学生党建活动”的目标,填补几何点线面、几何纵横交错形成的空白。另外,针对高年级理工科专业学生校外实践(实习)时间较长的特点,适时成立临时学生党支部。
在自我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党的管理机关、党的服务机构、党建对象自我教育的“自治”组织并存,“点”、“线”、“面”交错结力的网状立体式的组织架构给高校学生党建带来新图景,进而带动整个学生党建工作。一是拓展学生党建覆盖面。在该组织设置模式下,学生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的全部空间。覆盖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学习、活动、生活的全部阵地;二是健全学生党建工作队伍。通过设“点”、布“线”,培养了一批“点”、“线”上的专兼职学生党建工作人员;通过学生党建事务中心的建立,培养了一支协助从事学生党建的学生骨干队伍;三是丰富学生党建工作内容。传统党建项目和抓手得到不断创新,新的工作平台、教育渠道得到拓展和开辟,如建立了网上党校、党员之家QQ群、党员博客(圈子)、党员网上学习沙龙等,在学生集中的网上论坛、贴吧和QQ群里建立网络信息员队伍,积极占领网络党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四是提升学生党建工作成效。发展、培养和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活动平台和教育培训体系更加健全,“三会一课”、创评考核和设岗定责等更加规范,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和文化活动以及考研、就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数百专兼职学生党建的学生骨干投身学生党建活动,成千上万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建党对象参与学生党建活动,在自我教育中,实现学生党建工作成效的提高。
列宁曾说,“徒有虚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力量明显不足,传统的“被动式”、“统一化”的学生党员教育模式缺乏实效性,已经无法适应人数日益增多、自主意识和个性化风格日益显著的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教育要求。学生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是一个不断科学化的过程。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党建对象自我教育影响其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影响着高校党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亟需高校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有利于学生党建对象自我教育的支持系统,引导广大学生党建对象树立自我教育理念、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加强自我教育引导、提高自我教育成效。
[1]孙明,朱洵.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
[2]郑寒芳.自主化与个性化: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模式选择[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