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2013-04-23郑春松
郑春松
【摘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对语文教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分析阅读的误区入手,对如何在新课标下搞好阅读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 阅读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195-01
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等阅读教学的要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呢?
1 培养兴趣,开发创造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就能深入的阅读文章,领悟语言妙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上应该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更应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例如在一次观摩会上,笔者上《故乡》时,把指导朗读、学习语言文字、表演捕鸟过程有机结合起来。课堂上,教师先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自读自悟。接着指导朗读,品味语言。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和理解、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最后自我推荐上台表演。表演捕鸟的过程中,领悟动词的用法。导读《皇帝的新装》时,要求学生自读自悟,然后抓住重点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再观看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发挥想象:皇帝在出行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神态如何?最后,学生表演“皇帝游行”,最后师生评议。
2 形式多样,提倡个性化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指的是学生情感体验的个性化,更好地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读。如: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对比读、默读、小声读、大声读、诵读、分角色读、有感情地朗读、表演地读等。无论那一种形式的读,要对学生的读作出明确的要求,杜绝泛泛而读。任何形式的朗读,都是要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南宋朱熹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奇强暗记”,“逐句玩味”,“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切记向学生讲什么叫有感情地朗读。用什么语气,带什么感情。特别在许多课文的后边要求学生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或抄写下来。要达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教师的教不是为了学生教,讲不是为了学生讲。教学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情景激读,加强阅读方法指导
为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要进行情景激读。首先是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主导者,指引者。一堂富有生机活力的语文课,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用充满激情而又富有哲理的儿童化语言,创设出一定的语文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要让学生产生读的兴趣,一个重点就是体现在教师是否有达到预期目的。学生与课文言语的对话就是通过作品,享受鲜活的言语内容和形式,感受言语习得和语感积淀,形成一种言语或精神同构共生的情景。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了“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的确,朗读把教材的无声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流动的思绪,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阻拦的接受课文内容的感染熏陶。在讲授“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歌的时候,笔者定下了“反复朗读,品味语言,体会诗人情感”的教学目标,在音乐背景下,采取示范读,努力创设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把平面的教材还原成立体的生活,在严肃的课堂上注入浓浓的人文气息。因为有了声情并茂的朗读,一幅幅春天美景逐渐出现在大家面前,换起了学生美好的情怀。接着,由朗读到思考,由思考到说话训练,学生的感悟力、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充分训练,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4 改进阅读教学,注重培养语感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可以说它是语言能力多种因素的综合,不仅包括语言文字表面意义的了解,深层意义的领悟,更重要的是能从这些意义中,品味其中的情趣,体会其中的感受。例如在讲授“观沧海”的时候,在学生读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诗句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辽阔、威严及其惊人的力量和宏伟的景象。还有诗人驻足远看的神态,迅速感受到诗人慷慨悲壮的感情,进而获得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若单让学生自己去读,一下子是感悟不出那么多诗中的意蕴,那么,读诗至多剩下一个文字的外壳。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只有深入学习,准确把握新课标新理念,努力运用于阅读教学的实践,并不断的调整修改,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