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生物科学素养规范课堂教学模式

2013-04-22陶秀国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新课标生物

陶秀国

四川省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已进行到第三个年头,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要坚决落实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种教学理念的改变,使我们不再局限于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在对新课程的感知到熟悉的过程中,新老教学观念不断撞击出火花来,这种火花,偶尔兴奋、偶尔阵痛,尽管情感很复杂,不过我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所以,在高中阶段,让全体学生都学好生物学是历史的召唤,未来的期待,势在必行。《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 、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的理念变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个新的挑战。我们绝不能依据过去的经验从事今天的教学活动,避免穿新鞋走老路。那么,我们在依据课程标准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如何根据课标要求,有效地利用教材内容和身边的课程资源,达到课标要求呢?近年来新课程实践使我体会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起码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1.与科学前沿接轨,开发科研潜能

新课程增添了一些科学前沿的知识,尤其是在现代生物技术方面改动很大。这就提醒我们,培养科学素质绝不是纸上谈兵。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浅出地介绍最新科研成果,与科学前沿接轨,以便达到新课标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我在课堂上经常根据课标内容,与科技新闻接轨,通过讨论来实现课标要求。

2.与生活实际相关,指导正确消费

许多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我经常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探讨身边事例的科学性,以指导正确消费。比如:好些生物制品和广告语,药品和食品说明书,就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当讲到酶的专一性时,我建议学生讨论药物的胶囊和糖衣片作用及原理,从而掌握用药常识,保证身体健康。讲到细胞的化学成分时,发现学生缺钙症状——抽筋现象比较普遍,大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如何补?市场调查发现,有关钙剂从上百元到几角钱不等。那么,吃哪一种产品既经济实惠,又有效果呢?大家利用所学知识讨论以后,豁然开朗。原来,经常喝骨头汤才是最好的办法。类似这样的实例很多,涉及食品、药品、饰品、衣物、家居装潢等许多方面,在消费观念上,生物学知识起到了指导作用。

事实上,一些学生在私下里视我为知心朋友,把青春痘、消化不良、便秘,甚至是女生长汗毛、家人疾病的治疗方案等都拿来跟我探讨,我力争做好他们课内的指导、课外的参谋,抓住这个契机因势利导。

3.与生产流程衔接,理论联系实际

新课标教材中有不少生产流程的实例,好些都是学生必做实验和实验建议。根据课标内容适当编排教材顺序,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酿葡萄酒是选修一的内容,可是,其原理对必修一的重点突出和难点突破特别有好处。我就在高一的9月中旬布置这个课外实验,建议学生自愿完成。然后,随着课程深入和家里酿酒的进展情况开展教学活动,贯穿模块一始终。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体会到生物技能和科研的乐趣。尤其是当元旦葡萄酒成品出市、搬上餐桌时,就会把一学期的教学成果推向高潮。

4.与传统美德挂钩,弘扬民族文化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许多传统美德需要不断地发扬光大。比如:在讲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大家理解了精子的长途跋涉和胚胎发育的辛苦,从而唤起珍惜生命和孝敬父母的意识,同时唤醒大家尊爱生命。

5.与相关学科联系,提高综合素质

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基础。所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这个角度上讲,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独立的,必须协调合作,共同帮助学生形成综合技能,才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重在兴趣的培养。提高素养是主要的,理想成绩只是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对于新课改中生物教学的模式有以下体会,新课标下的生物课要在教师为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标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并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教师具有控制权:决定讨论的主题,设置话语的转折点,引导学生的思路,要求学生的言语参与。笔者认为生物课堂教学可采取以下模式:

5.1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恰当的导言可以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例如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的特点可以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说明;遗传现象可以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生来会打洞”来说明;变导现象可以用“龙生九仔,九仔各不同”来说明等等。课堂中精心设计导言,利用学生们的“知新”欲望引导思考,开始新知识的探索以及运用有趣的小资料给学生提出疑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自觉思维,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2认真组织,强化探究式教学过程。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没有兴趣,我们的一切探索计划就会落空。探究式教学是回归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提,问题的确立是学生探究的动因和目标。探究的实施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手段。学生只有在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在体验中学习,进行他们自己的科学探索。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二是给学生提供诸多事例,提供探究的材料;三是给学生提供指导,避免学生进入“死胡同”或钻“牛角尖”;四是向学生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去探究。

5.3巧妙安排,设计问题调动思维。一位英国科学家曾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多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学生喜欢听,就导致了多想,而多想就会引出多问。所以教学中有意地通过创设情景、疑问、故事和矛盾等去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要让学生愿意提问,那么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前提。教师要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标新立异,这样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此外还应加强课堂问题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堂中多些指导激发,少些批评斥责;多些鼓励表扬,少些权威专制;多些民主平等,少些直接告诉结果或答案,多让学生去尝试成功或失败来获取新知。这样使学习任务处于既适合学生但又具有挑战性的水平,刺激学生进行思考、善于用脑。最后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再将知识拓展延伸,提出更多的问题。

5.4重视实践,通过实验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把那些既源于课程内容,又能够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生物学问题开发成实验,或观察、或探究、或实践,则对于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素质非常有益,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许多技能的形成都是与此活动分不开的。以课外实验验证假设或猜想,不仅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事实依据,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更能以其丰富生动的内涵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实验、去探索、去研究,延伸课内,充分利用课外,开展研究性学习,使课内理论性的知识、理论上的解题思路,通过实践、探索、论证,更好地掌握。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对他们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落实新课标理念,培养生物科学素养,任重而道远。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应规范我们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只要激发起兴趣,就会从多种信息源中找到资料,学会自己学习。这种终生学习的能力就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新课标生物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第12话 完美生物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生物趣多多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