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及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研究

2013-04-20刘桂芝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24期
关键词:豆状变性心率

刘桂芝,张 岩

表1 对照组与肝豆状核变性组心率和HRV指标比较

注:SDNN=24 h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RMSSD=全程相邻两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PNN50=一定时间内相邻两正常心动周期差值>50 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

表2 对照组与不同临床分型肝豆状核变性组心率和HRV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肝型组比较,△P<0.05

肝豆状核变性又名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累及肝脏和大脑的豆状核。肝豆状核变性同时也可累及自主神经系统,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1]。心率变异性(HRV) 作为反映人体自主神经活动的定量指标,是目前无创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重要方法和独立评价手段[2]。本研究对不同临床类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HRV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以及与临床分型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郑州人民医院肝豆状核变性病区住院治疗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107例为肝豆状核变性组,其中男62例,女45例;年龄5~60岁,平均(21.2±9.5)岁;病程6个月~18年,平均(3.3±2.1)年。按照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分型标准[3],将107例患者分成脑型组62例、肝型组29例、混合或其他型组16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有完整医疗档案记录,性别和年龄与患者相匹配的50 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9 例,女 21例;年龄8~50 岁,平均(21.4±7.4)岁。病例入选标准:均符合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标准,并均于入院后7 d内由同一个医师完成临床分型。诊断和临床分型按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与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病学组共同推出的诊断标准[3]。对照组入选标准按照国际上推荐的筛选健康人方案[4]。

1.2 方法 入组患者于入院后3 d内、对照组于体检当天记录12导联同步24 h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采用DMS公司的Version 12.5动态心电图采集分析系统,获取窦性周期的HRV指标:24 h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三角指数、全程相邻两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一定时间内相邻两正常心动周期差值>50 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PNN50)。记录者和数据分析者均不了解受试者入组情况。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肝豆状核变性组心率和HRV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肝豆状核变性组心率增快,SDNN和三角指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MSSD、PNN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照组与不同临床分型肝豆状核变性组心率和HRV指标比较 对照组、脑型组、肝型组及混合或其他型组心率和HRV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对照组比较,脑型组、肝型组心率增快、三角指数降低,脑型组、肝型组及混合或其他型组SDNN降低,肝型组RMSSD降低,混合或其他型组PNN50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型组比较,混合或其他型组心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肝豆状核变性常合并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但自主神经受累主要以交感神经还是副交感神经为主,各家观点仍不一致[5-6]。目前,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方法主要有:交感神经皮肤反映、R-R间隔变化、Valsalva动作和HRV等。HRV是了解人体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一种方便的窗口,对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异常变化有敏感、定量、直观的优点。其时域分析指标中SDNN和三角指数包括HRV各种频率成分,反映HRV的总体情况,可用于评价自主神经系统总张力的大小,其值减小表明自主神经张力下降;RMSSD和PNN50反映心率的快速变化,是评估副交感神经功能的敏感指标,当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时其值降低。但HRV却罕见用于评价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自主神经的功能状态。

本研究通过记录所有研究对象24 h动态心电图,获得HRV,用于评价其自主神经功能。HRV作为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敏感指标,影响自主神经活动的因素均会对其产生影响,尤其是性别和年龄。本研究选取的患者与对照者的性别和年龄相匹配,有效地去除了这一混杂因素。在两组性别和年龄同质的情况下比较,肝豆状核变性组平均心率高于对照组。副交感神经的抑制作用在静息心率的调节中占优势,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平均心率增快,间接反映其迷走神经功能受损。

比较肝豆状核变性组和对照组HRV指标,反映自主神经总体张力的指标SDNN和三角指数在肝豆状核变性组均降低。而反映副交感神经功能的敏感指标RMSSD和PNN50 虽然也有所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尚无差异。表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合并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但自主神经受累并非以副交感神经为主。

本研究将107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一步分成脑型、肝型和混合或其他型3组。与对照组比较脑型组和肝型组平均心率增快。反映自主神经总体张力的HRV指标SDNN和三角指数均降低,而反映副交感神经张力的敏感指标RMSSD和PNN50,仅肝型组RMSSD降低,混合或其他型组PNN50降低,余变化不明显。以上结果表明:各种临床类型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均合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肝型组以副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占优势。由此推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是以交感还是以副交感神经为主各家结果不一,可能与观察对象的病例构成不同所致。

综上所述,HRV作为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有效方法,不仅能够定量评价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而且还能分别评价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受累程度。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肝型组以副交感神经受累为主。

1 杨任民.肝豆状核变性[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3-65.

2 王甜,刘剑锋,余晴.自主神经功能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2):2193-2195.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病学组.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1(8):566-569.

4 Wu J,Kors JA,Rijnbeek PR,et al.Normal limits of the electrocardiogram in Chinese subjects[J].Int J Cardiol,2003,87(1):37-51.

5 Soni D,Shukla G,Singh S,et al.Cardiovascular and sudomotor autonomic dysfunction in Wilson′s disease-limited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severity[J].Auton Neurosci,2009,151(2):154-158.

6 Kuan P.Cardiac Wilson′s disease[J].Chest,1987,91(4):579-583.

猜你喜欢

豆状变性心率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心率多少才健康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征兵“惊艳”
豆状囊尾蚴人工感染家兔效果研究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肝豆状核变性:一种先天性遗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