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金免疫层析试验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结果评价

2013-04-19张胜兰陈翔林炳亮

浙江医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梅毒符合率阴性

张胜兰 陈翔 林炳亮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金免疫层析试验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结果评价

张胜兰 陈翔 林炳亮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近来年,梅毒的发病率显著上升。目前妊娠期妇女、手术输血及各种创伤性检查的患者均常规进行梅毒螺旋体的血清学检验。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梅毒蔓延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选择一个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适合大批量筛查的检测方法尤为重要。笔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分别对7 568例血清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并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 标本为2011-08—2012-03我院各科门诊、住院手术及输血患者,共7 568例,新鲜分离血清,当日检测。

1.2 试剂与仪器 血清胶体金试纸条由潍坊市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ELISA诊断试剂盒由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TP-PA试剂盒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试剂均在有效期内。酶标仪(ST-360型)和洗板机(ST-36W型)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

1.3 方法 7 568例血清样本分别采用GICA法和ELISA法进行抗-TP检测,对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及不一致的标本采用TPPA试验进行确证。GICA法操作步骤:预先将试剂在室温平衡20~30min,将试纸条MAKK标志线一端浸入血清中10~15s(浸入时血清面不超过箭头指示线),然后水平放置,15~20 min后观察结果。ELISA、TPPA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ELISA设试剂空白、阴性和阳性对照;TPPA设阳性对照,室温放置2h判读结果。

1.4 结果判定

1.4.1 GICA法 质控线和样本线均显红色为阳性;质控线显红色而样本线不显红色为阴性,若两条红线均不出现为实验无效。

1.4.2 ELISA法 采用双波长(450/630nm)比色,吸光度值(OD)≥临界值(COff)者,为抗-TP阳性;OD值<COff值者,为抗-TP阴性。

1.4.3 TPPA法 严格按说明书进行结果判定。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ELISA法和GICA法检测结果比较 7 568例血清标本中,ELISA法检测出阳性239例,阳性率为3.15%,GICA法阳性282例,阳性率为3.72%,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ELISA法和GICA法检测结果比较[例(%)]

2.2 TPPA确证结果 将ELISA法和GICA法检测结果一致的213例阳性血清标本和结果不一致的95例血清标本均用TPPA试验进行确证。213例阳性血清标本的TPPA试验结果均为阳性;检测结果不一致的95例血清中,TPPA试验阳性23例,阴性72例。其中26例ELISA法阳性而GICA法阴性的标本中,TPPA试验阳性17例,阴性9例;69例GICA法阳性而ELISA法阴性的标本,TPPA试验阳性6例,阴性63例。GICA法阳性符合率(即特异性)和阴性符合率(即灵敏度)均低于ELISA法,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高于ELISA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2。ELISA法与TPPA试验结果符合共7 553例,总符合率为99.80%,GICA法与TPPA试验结果符合共7 488例,总符合率为98.94%,两种方法总符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6,P<0.01)。

表2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与TPPA符合率比较[例(%)]

3 讨论

TPPA、ELISA、GICA均为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定性试验。TPPA是目前国内首选的梅毒确证试验[1],有文献报道TPPA对各期梅毒的检出率均在98%以上[2],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但该试剂为进口试剂,价格昂贵,操作步骤繁琐,且需肉眼观察结果,因此不利于大批量标本检测。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使用ELISA法或GICA法作为检测梅毒抗体的筛查方法。

ELISA法是利用双抗原夹心法的原理检测梅毒抗体,可同时检测特异性IgG、IgM抗体,极大地提高了试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有报道称,采用ELISA法进行梅毒抗体筛查可以大大提高门诊和住院患者诊断效率以及输血的安全系数[3]。本文中ELISA法检测结果与TPPA试验的总符合率为99.80%,与文献报道一致[4]。但影响ELISA法检测血清标志物结果的因素较多,如血清中存在非特异性的抗体以及试剂质量、操作不规范、方法学等,均可使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本文7 568例血清标本中,ELISA法检测结果出现6例假阴性和9例假阳性,其中6例假阴性经临床证实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TPPA确证为高滴度的梅毒Ⅰ、Ⅱ期患者,说明ELISA假阴性的出现与其方法学所致的钩带效应紧密相关。为了避免漏检和误检,笔者建议在ELISA试验过程中应加做临界质控和高值质控,以控制灰区和钩带效应;对灰区阴性和阳性结果均应做双孔复查,并充分利用不同血清学方法的互补性,联合RPR或不加热甲苯胺红试验(TRUST)和TPPA试验,以排除钩带效应和假阳性结果的存在,同时应严格按照试验说明书规范操作,有效地控制好反应时间、温度以及血清标本和试剂的增加量,减少由于操作不当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假性结果。

GICA检测梅毒抗体是近年来迅速和广泛地发展起来的快速免疫诊断方法,虽然检测原理与ELISA法同为双抗原夹心法,但本研究的检测结果中出现假阴性17例和假阳性63例,与TPPA结果比较,假性结果发生率较高;与ELISA比较,GICA与TPPA的总符合率和阳性符合率明显低于ELISA法,说明GICA法存在更高比例的假性的结果,且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如ELISA法[5-6]。笔者认为与ELISA法相比,GICA法由于没有温浴、洗涤等操作步骤,且标本量也没有更精准的规定,导致ELISA法OD值为低值阳性(S/CO=0.6~1.0)的17例标本均出现假阴性结果,而63例非特异性抗体导致的假阳性结果更为明显。另外,本研究发现一个现象:ELISA法检测中6例由于钩带效应反应导致的假阴性的血清标本GICA法均为阳性,可能与GICA法的试验设计有关,即所有样品均经过了较窄的纤维素膜的持续性反应,而实际上是被测物质与包被的金标抗体和抗原组分持续反应而导致的结果,但确切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证实。此外,不同厂家的试剂质量也可能是导致GICA方法非特异性反应多、灵敏度不够和重复性差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GICA法虽然可进行单份标本检测,且简便、快速,不需任何仪器设备,但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和漏检率,笔者建议可用于急诊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筛查,不适用于高危人群的检测。ELISA法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上均优于GICA法,可用于梅毒大规模筛选试验。

[1] 林碧,陈筱华.血液梅毒筛查中不同实验方法适用性探讨[J].浙江实用医学,2008,13(1):68-69.

[2] 邹享珍.三种不同梅毒抗体检测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5):740-741.

[3] 徐刚,袁凯.三种不同梅毒血清抗体检测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与评价[J].浙江医学,2007,29(12):1329-1331.

[4] 肖春梅,朴桂花,李富荣,等.梅毒血清学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8):1485-1486.

[5] 王红梅.梅毒抗体胶体金法在街头献血者初筛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68-69.

[6] 徐正红.金标法与滴度法应用于临床检测梅毒的效果观察 [J].西南军医,2011,13(1):51-52.

2013-03-20)

(本文编辑:严玮雯)

325024 温州市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张胜兰);温州市龙湾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陈翔、林炳亮)

张胜兰,E-mail:zsl8963@126.com

猜你喜欢

梅毒符合率阴性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黄癸素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