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致猝死1例

2013-04-18蔡一倩顾毅葛延昌马开军

法医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母细胞小脑脑室

蔡一倩,顾毅,葛延昌,马开军

(1.嘉兴市第一医院病理科,浙江嘉兴 314000;2.蚌埠铁路公安处,安徽蚌埠 233000;3.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83)

·案例报道·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致猝死1例

蔡一倩1,顾毅2,葛延昌3,马开军3

(1.嘉兴市第一医院病理科,浙江嘉兴 314000;2.蚌埠铁路公安处,安徽蚌埠 233000;3.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83)

法医病理学;猝死;血管母细胞瘤

1 案例

王某,男,21岁,因“发热、头痛、冷汗”到某诊所进行治疗,在输液过程中突然死亡。家属提出可能因输液导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申请进行尸体解剖。

尸体检验:全身体表未见损伤,颅骨、胸肋骨及四肢长骨等未见骨折,脑、心、肺、肝、脾等重要器官未见损伤。全脑质量1550g,肉眼观表面光滑,水肿明显,蛛网膜下腔未见出血,切面见两侧脑室扩张,小脑蚓部见大小为5.0 cm×4.5 cm×3.0 cm瘤样组织伴出血,第四脑室少量出血。镜下脑组织轻度自溶,水肿明显。小脑蚓部瘤样组织内见血管成团分布,管壁厚薄不一,部分血管壁呈玻璃样变性,管腔内淤血。心、肝、脾、肺、肾等器官未见致死性病变。毒物检验呈阴性。心血总免疫球蛋白E在正常范围。

病理诊断:小脑血管母细胞瘤。

2 讨论

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又称血管网状细胞瘤,男性多于女性[1],80%在小脑半球内,13%在小脑蚓部,少数在幕上、脑干或脊髓。从新生儿到80岁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居多[2]。本例血管母细胞瘤发生于小脑蚓部,为21岁男性青年。

血管母细胞瘤有囊性和实质性两类。囊性肿瘤约占80%,多位于小脑的皮质下,囊内有草黄色至深黄色液体,量为10~100mL;囊液蛋白含量较高,放置后可自行凝固;囊壁内面光滑,与周围脑组织无明显分界;可见1个或1个以上的圆形豆状结节,为肿瘤的主体,其大小与囊腔无关;结节常靠近脑表面,与软脑膜常有粘连,表面血管供应异常丰富。实质性肿瘤约占20%,体积较大,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无包膜,血供比囊性的更为丰富,外观类似动静脉畸形,色泽鲜红,容易出血;大多数病例只有1个瘤体,但少数病例可有多个,分布在脑的不同部位;镜下肿瘤一般由不规则的毛细血管和基质细胞组成,毛细血管网构成“支架”,管腔内充满红细胞,部分视野见到的薄壁血窦即为支架;可有出血、液化及血管玻璃样变。本例患者肿瘤位于小脑蚓部,体积较大,血供十分丰富,表面有假性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为实质性,镜下见瘤样组织内血管成团分布,管壁厚薄不一,部分管壁呈玻璃样变性,管腔内淤血。

小脑由于其解剖结构特点,肿瘤早期症状常缺乏特异性,一般的全身症状和体征常先于特定的局部症状[2]。这不仅是因为小脑肿瘤的占位效应,而且由于肿瘤靠近第四脑室,较早就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造成颅高压症状。早期最常见的颅高压症状是频繁呕吐,且多发生在早晨。患者经常主诉在颈部和枕部有持续的头痛,少数疼痛部位在前额部。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局部压迫加重,侵犯中枢神经,通过第四脑室压迫脑干的血液循环或使脑干受损,或发生急、慢性小脑扁桃体疝。表现为一阵头痛后,面色苍白、冷汗、呕吐、呼吸慢而不规则以至停止、神志不清、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如没有及时诊断和治疗,常出现呼吸、心搏骤停而死亡。如果肿瘤破裂出血,即使是很少量,破入第四脑室也可加速其死亡。此外肿瘤破裂出血、脑水肿、颅内高压等亦可独立成为猝死原因[3],进程迅速,常来不及抢救而死亡。经查,本例死者平素有头痛,本次系因感冒、头痛而当作一般疾病进行常规输液治疗。患者猝死前头痛、出冷汗等症状典型,尸检发现肿瘤体积较大,占位效应及压迫症状明显,且少量出血破入第四脑室,使脑干受压而很快出现呼吸、心搏骤停而死亡,而未见小脑扁桃体疝形成。

通过本例分析,笔者认为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猝死的鉴定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排除其他死因(暴力性或其他疾病等)竞争。本例家属怀疑是输液过程中药物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提取心血经生化检验,总免疫球蛋白E处于正常范围,又无其他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形态学证据(如喉头水肿、黏膜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故可排除因过敏性休克而导致的死亡。(2)获取肿瘤存在的客观依据。通过尸检,应用组织学检查弄清其肿瘤类型以及发生部位。客观记录肿瘤大小,照相固定证据,有条件的可进行显微照相,并将照片附于鉴定书中。(3)当其与外伤或其他疾病同时存在时,特别是有肿瘤组织破裂出血时,要综合分析肿瘤出血与外伤的关系。因为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含有丰富的血管组织,特别是实质性肿瘤,在组织增大到一定程度,由于肿瘤自身的原因及颅内占位效应、压力改变,肿瘤极可能发生自发性出血。当然在外力作用下颅内压力急剧变化,肿瘤组织发生出血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可能成为出血的诱发因素。与其他疾病同时存在时,要排除其他疾病致死的可能性,综合考虑其相互作用,权衡病变轻重及其相关程度后,作出正确的鉴定。(4)在此类猝死案例的鉴定中,必须详尽了解发病和诊疗过程,解剖操作必须全面(特别是首次尸检),观察必须仔细,器官和可疑病变部位必须进行系统的病理学检查,以取得客观、科学的诊断依据。

[1]赵继宗.颅脑肿瘤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2.

[2]唐镇生.神经病学-神经系统肿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66-169,282-289.

[3]成卫东,吴克荣.脑肿瘤猝死4例的法医病理学分析[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3):290.

DF795.4

B

10.3969/j.issn.1004-5619.2013.03.021

1004-5619(2013)03-0232-02

2012-08-14)

(本文编辑:张建华)

蔡一倩(1981—),女,浙江嘉兴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病理学诊断及研究;E-mail:yanchangge1008@foxmail.com

马开军,男,副主任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和法医临床学鉴定和科研工作;E-mail:makaijun@sina.cn

猜你喜欢

母细胞小脑脑室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新生儿小脑发育与胎龄的相关性研究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动动小手和小脑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1例以小脑病变为主要表现的Fahr’s病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