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杀人碎尸案24例法医学分析

2013-04-18葛延昌马祥涛马开军高丽伟顾毅

法医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杀人法医嫌疑人

葛延昌,马祥涛,马开军,高丽伟,顾毅

(1.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83;2.余姚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浙江余姚 315400;3.蚌埠铁路公安处,安徽蚌埠 233000)

·案例分析·

上海市杀人碎尸案24例法医学分析

葛延昌1,马祥涛2,马开军1,高丽伟2,顾毅3

(1.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83;2.余姚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浙江余姚 315400;3.蚌埠铁路公安处,安徽蚌埠 233000)

目的分析上海市杀人碎尸案件的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2012年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已侦破的24例杀人碎尸案件,从被害人基本情况、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死亡原因、作案动机、尸块情况、碎尸工具、抛尸情况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杀人碎尸案中,被害人以女性为主(16例),犯罪嫌疑人以男性为主(23人),熟人作案22例。死亡原因主要为机械性窒息和颅脑损伤。作案动机多为情感纠纷。碎尸块数量多在20~30块,碎尸工具均为锐器,其中家用菜刀20例。多为多处、跨区域抛尸,抛尸工具以汽车为主。结论上海市杀人碎尸案件的鉴定中,碎尸块数量多,碎尸手段复杂多样,犯罪嫌疑人职业特征难辨,抛尸距离相对较远,多有交通工具。

法医病理学;杀人;碎尸;上海

杀人碎尸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将被害人的尸体全部或部分分离为若干块,或经过其他处理(如剔除重要部位、高温作用等)后,四处抛尸、掩埋,隐藏其犯罪行为的杀人案件。近年来,杀人碎尸案件逐渐增加,手段复杂,罪犯反侦查意识增强,尸块检验和查找尸源困难,致使分析作案手段、刻画犯罪嫌疑人等较难把握,案件破获难度加大。本研究对24例上海市杀人碎尸案件的鉴定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此类案件的特点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2005—2012年上半年经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鉴定的24例杀人碎尸案件。所有案件均经系统尸体(块)检验,并进行了常规毒物化验、DNA检验,死亡原因明确。所有案件均已侦破,案件性质明确,现场勘验材料全面,所有尸体身份经DNA比对确认。将所收集案例从被害人基本情况、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死亡原因、作案动机、尸块情况、碎尸工具、抛尸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被害人的基本情况

被害人共24人,男性7人,女性17人。年龄在22~50岁,平均年龄34岁。职业:普通工人8人,娱乐场所工作女性6人,无业5人,个体户4人,农民1人。

2.2 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犯罪嫌疑人27人,男性23人,女性4人,其中3例作案人有2人。年龄在18~55岁,平均年龄32岁。职业:无业12人,普通工人8人,个体户5人,农民1人,娱乐场所工作女性1人。

2.3 死亡原因和作案动机

死亡原因:10例为机械性窒息死亡,其中扼颈3例,捂口鼻3例,勒颈4例;8例为颅脑损伤死亡,均为钝器打击所致,其中2例先被服用安眠镇静药物(未达致死量)后被打击头部致死;2例先被钝器打击头部,然后被勒颈致死;另有4例为失血性休克死亡,均为锐器刺戳所致。

作案动机:13例因情感纠纷,5例为谋财,3例因经济纠纷,2例为性侵害,1例为泄私愤而杀人碎尸。熟人作案的22例(其中关系密切的如夫妻、姘居关系有10例),互不相识的仅2例。分尸地点均在室内,为犯罪嫌疑人的固定住所或被害人的住所。

2.4 尸块情况和碎尸工具

碎尸后尸块的多少不一,最少为10块(1例),最多达300余块(有2例更甚者:1例用绞肉机绞碎后倒入马桶冲走,尸块软组织呈泥浆样;另1例用切割机把骨质切碎、软组织煮熟后抛入公共垃圾箱),但以20~30块最多(18例),其中7例存在严重的毁尸行为,如用锐器反复切割、油炸、水煮、焚烧、硫酸处理等。

分尸手法较为复杂,3例将被害人头部及颜面部的皮肤整体剥离;4例将被害人躯干部、四肢的皮肤及肌肉整体剥离后切成更小的尸块;17例被害人在关节处被离断,其中1例被害人的十个手指和十个脚趾全被切下,1例被害人左手拇指至环指的远节指端被切下。

只有2名犯罪嫌疑人在屠宰场工作过,3名做过厨师,对动物解剖结构有一定了解。15名虽无相关职业经历,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有2例取正中切口,并将躯干及四肢的皮肤剥离,胸腹腔内器官完整取出,各个尸块均从关节处离断。7名犯罪嫌疑人既不懂解剖学知识,也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纯粹用蛮力将尸体肢解,其中有2例先用小刀切割,然后用菜刀砍断,砍的部位在颈椎、股骨中段等处,腰椎处则用手工锯锯断。

碎尸工具均为锐器,家用菜刀20例,其他刀类如小刀、斧头、剔骨刀、手工锯甚至电动切割机等,其中14例是几种工具交替或依次使用。

2.5 抛尸情况

16例为多处抛尸(两处以上),6例被抛在一处(2例被掩埋),1例藏尸于家中冰柜,1例被绞碎后冲入下水道。

在抛尸距离上,21例均为跨区域甚至跨省抛尸,一般从上海市区抛往郊区的居多,其中抛尸在江河、沟渠、垃圾堆等野外16例,抛尸于外省的3例,抛在市区楼道垃圾站及街道边2例。1例碎尸后由于来不及抛而藏尸家中,1例抛在离暂住地约20 m的公厕化粪池内,1例用绞肉机将大部分软组织绞碎后冲入下水道。

运输工具以汽车为主,21例远距离抛尸均为汽车,其中自备车11例,借车(单位或朋友的)5例,租车3例,出租车2例。

3 讨论

杀人碎尸案件因其性质恶劣、社会影响极坏,往往被刑侦部门列为特大案件,也成为法医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之一。但由于地域、文化、城市建设、人口密度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杀人碎尸案件呈明显增多趋势,以无业人员作案为多,受害者多为普通工人或者娱乐场所工作女性,碎尸手段日趋复杂,尸块数量明显增多,且有的存在严重毁尸行为,以远距离抛尸为主。本研究通过对24例案件的回顾性分析,发现近年来上海市杀人碎尸案件有以下几个特点。

3.1 被碎尸块形态复杂,数量明显增加

与20世纪80、90年代相比较[1-2],碎尸案件的尸块数量明显增加,且碎尸手段复杂。本资料收集的最多可达300余块,将骨骼与软组织完全分离,甚至通过各种手段毁坏尸块(如油炸、水煮、焚烧等)。究其原因,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犯罪嫌疑人为了延缓发案时间或毁尸灭迹,多采取碎尸处理;(2)随着城市视频探头分布的范围越来越广,使得运、抛尸体或大块尸块外出易被发现;(3)随着抛尸距离要求的增加,对尸块的便携性要求更高,使得作案人不惜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将尸体分离得更彻底;(4)个别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恨之入骨,泄愤将尸体分成多块,故多出现毁尸行为;(5)媒体关于犯罪情节和侦查手段的报道,使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意识有一定程度的增强,有时为逃避打击而故意毁损。如本文中1例被害人的十个手指和十个脚趾全被切下,因犯罪嫌疑人害怕通过指纹等找到尸源;但另1例犯罪嫌疑人只除去被害人的左手拇指至环指的远节指端,因在打斗过程中被害人用手抓过他,其害怕指甲缝内留下自己的组织(DNA)而将手指远节切除。这与云会新等[3]报道的碎尸案中尸块数量较少有较大差距。

3.2 碎尸手段复杂多样,难辨职业特征

碎尸工具以菜刀为主,有的辅以其他工具,如小刀、斧头、手工锯甚至电动切割机等,故尸块多表现为锐器作用的特点。但个别分尸手法,特别是一些下意识的动作,可能提示嫌疑人有一定的职业特征或相关经历,如杨胜杰等[4]曾报道1例通过碎尸手段来推断凶手职业特点的案例。本文也有5例有屠宰场工作或做厨师的经历。但随着网络、电视等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得犯罪嫌疑人有了模仿、学习的各种途径。资料中有4例分尸手法类似,有2例正中切口,并将躯干及四肢的皮肤剥离,胸腹腔内器官完整取出,各个尸块均从关节处离断,手法娴熟,但破案后证实两名嫌疑人均无明显职业特征,但年龄均较大(分别为46岁和48岁),生活经验丰富。有1例犯罪嫌疑人因家庭纠纷扼死妻子后,因公房、楼面等均有监控和保安等,先碎尸八块后仍不便运出,便上网查找处理尸骨和尸块的方法,后知用煮、煎等方法把人体皮肤、肌肉、器官等烧熟后抛到公共垃圾箱,以使不易被认出是人的组织,用电动切割机把骨质碎成小块或碎屑,以使从下水道内冲走不被发现,以致本案的现场勘验中未发现死者的任何组织成分。碎尸的目的主要是便于抛尸、毁尸灭迹、掩盖罪责,也提示法医工作者在判断嫌疑人是否有职业特征时一定要慎重。

3.3 抛尸距离相对较远,多有交通工具

对抛尸距离的判断,首先要参考尸块之间的相对距离,这对推断分尸现场极为重要。受犯罪嫌疑人人数、体能、运输工具、交通状况、预留时间等条件限制,抛尸距离可远至省外,近至现场周围。资料显示大多尸块(16例)被抛两处以上,且以跨区域甚至跨省抛尸为多,提示近年上海市杀人碎尸案件以远距离抛尸为主。随着汽车使用的便捷,在杀人碎尸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为逃避刑罚而毁尸灭迹,用私人汽车、单位汽车,甚至租用出租车等进行抛尸已非常普遍,这也为远距离抛尸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在实践中也证实,尸块越小,越分散,越不易被发现,确定尸源、死因、死亡时间等难度越大,而尸块越小,越易进行隐藏包装,易于远距离抛尸。

[1]王慕生.8例凶杀碎尸案分析[C].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1991:163.

[2]张平,罗世广.10例碎尸案分析[J].刑事技术,1997,(6):38-39.

[3]云会新,杨振来.50例杀人碎尸案分析[J].刑事技术,2007,(1):59-61.

[4]杨胜杰,杨宇雷,闫建军.根据碎尸手段推断凶手职业特点1例[J].法医学杂志,2008,24(4):319-320.

Forensic Analysis of 24 Dismembered Homicide Cases in Shanghai

GE Yan-chang1,MA Xiang-tao2,MA Kai-jun1,GAO Li-wei2,GU Yi3
(1.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Crime Scene Evidence,Institute of Forensic Science,Shanghai Public Security Bureau,Shanghai 200083,China;2.Criminal Investigation Team,Yuyao Public Security Bureau, Yuyao 315400,China;3.Bengbu Railway Public Security Bureau,Bengbu 233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membered homicide cases in Shanghai and to provide the valuable guidance for forensic pathological practices.MethodsTwenty-four cases of dismembered homicides were selected from 2005 to 2012 in Institute of Forensic Science,Shanghai Public Security Bureau.The general information of the victims and suspects,cause of death,criminal motive, postmortem body parts,tools and information of discarding body par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Among the 24 dismembered homicide cases,victims were female in 16 cases,and suspects were male in 23 cases and were acquaintances in 22 cases.The main causes of death were mechanical asphyxia a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ost of the criminal motives were emotional disputes.The number of postmortem body parts was commonly from 20 to 30.The tools were mainly sharp instruments,including kitchen knives used in 20 cases.The postmortem body parts were discarded to different transregional areas,mainly using vehicles.ConclusionThe dismembered homicide cases in Shanghai show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the number of postmortem body parts is in large quantity;the methods of dismembered corpse are complex and different;the job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cts are difficult to determine;the distance from homicide scene is far and the vehicles are commonly used.

forensic pathology;homicide;dismembered corpse;Shanghai

DF795.1

A

10.3969/j.issn.1004-5619.2013.03.008

1004-5619(2013)03-0190-03

2013-03-25)

(本文编辑:张建华)

葛延昌(1983—),男,河南平顶山人,硕士,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和法医临床学工作;E-mail:yanchangge1008@foxmail.com

顾毅,男,副主任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和法医临床学工作;E-mail:makaijun@sina.cn

猜你喜欢

杀人法医嫌疑人
虫虫法医
绑架杀人潜逃24年终落网
可怕的杀人风
光从哪里来
定位嫌疑人
环境法医“捉凶”记
20年了,我还是嫌疑人吗?
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可怕的杀人风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