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子宫肌瘤B超诊断的分析研究
2013-04-16胡桂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潘黄街道卫生院彩超室江苏盐城224055
胡桂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潘黄街道卫生院彩超室,江苏 盐城 224055)
在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中,子宫肌瘤较为常见,30~50岁区间的女性发病率最高,运用B超手段进行观察与辅助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运用较为广泛。选择2008年6月~2012年6月诊断为子宫肌瘤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为本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期间经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合计100例,年龄25~74岁,平均45.5岁,其中处于30~50岁区间的患者为85例。
1.2 方法:本院使用东软NAS-1000HF和麦迪逊SONOACE-X6型超声诊断仪开展患者检查诊断,3.5 MHz探头频率。要求患者检查前2 h补充水分1 000 ml,产生尿意。要求患者仰卧位并于耻骨上进行纵向、横向以及斜向多切面扫查,对子宫状况进行细致观察,重点观察其大小形状、边缘回声特征以及内膜线位置、厚度,还对子宫附件进行观察[1]。
2 结果
本组100例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中,经术后病理诊断符合患者为81例,确诊率为81%,子宫腺肌病误诊为8例,占8%,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病例为11例,占11%。依据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壁关系区分,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分别为34例、26例、21例,子宫肌瘤体积在5 cm以下、5~9 cm、10~15 cm、大于15 cm的分别为36例、21例、14例、3例,不清为7例。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中年女性常见疾病,由于高水平雌激素促使子宫平滑肌细胞变得肥大,导致肌层增厚,出现子宫变大症状。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在术前诊断存在较大难度,但也有一定的不同点。子宫肌瘤形态不规则,甚至在发病初期不改变子宫大小,但是子宫腺肌病均匀增大,具有较为规则的轮廓。子宫肌瘤宫腔线具有偏移的特点,但是弥漫性腺肌病子宫宫腔线一般不具有偏移特点,居中位置。子宫肌瘤一旦出现周边肌纤维压缩会出现假包膜,联合肌瘤间疏松结缔组织可呈现出低回声晕圈[2]。子宫肌瘤在声像图中显示为高中低以及混合型回声,强弱程度与肌瘤平滑肌细胞与纤维结缔组织比例、肌细胞和纤维组织排列等方面状况有关。在患者月经前后进行检查,子宫肌瘤在月经前后检查时,子宫形状大小以及内部回声无明显变化,而子宫腺肌病则可见变化。开展经期B超检查积血小囊显示较为容易,子宫腺肌病病灶内无回声区具有增加态势,但是子宫肌瘤患者则未出现改变。
了解患者病史并对照检查声像图,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子宫腺肌病一般会出现继发性痛经并进行性加重,月经量变多、经期加长,时伴有不孕症。子宫肌瘤以月经量增多为典型特征,没有痛经症状,部分具有下腹包块,白带量增大[3]。本组患者中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患者比例达到了11%,大部分属于B超及临床医生重视了肌瘤以及外在型盆腔内膜异位症的诊断,而对子宫腺肌病漏诊。
在开展B超扫查中要兼顾器官整体,在同一切面对子宫体和宫颈进行显示过程中,要依托切面在耻骨联合上方实施半圆形扫查,对子宫进行全面的连续观察,注意宫颈回声出现的各种变化。检查中要保持患者膀胱适当充盈,可以达到扩大探查范围的目的,细致地对子宫后与宫旁附件检查,后位子宫更要充盈好,对宫底进行清楚显示。但是也不能造成膀胱过度充盈,否则会对后方子宫形成挤压,影响子宫的形态与结构,导致声像图信息失真,容易造成误诊[4]。
在临床诊断中,B超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工作中效用较为明显,本组病例准确率达到81%,操作中方便快捷,没有创伤和痛苦,检查准确率较高,复查便于开展,还能够对子宫肌瘤的声像变化实施动态检查,为临床治疗活动提供详实、准确的检查依据,有效避免随意采取手术切除子宫的治疗方式,保护患者身心健康,B超检查诊断对于有严格手术适应征患者适时手术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运用B超进行子宫肌瘤检查诊断中,也存在着误诊现象,因此要进一步研究子宫肌瘤声像图与子宫腺肌病之间的显著差异,并了解患者病史进行综合判断,必要时开展彩超及阴道多普勒超声进一步验证检查结论。
[1] 张晶莉,熊初琴,陈 颐.B型超声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12(5):45.
[2] 仲云霞.B超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09,15(18):99.
[3] 周丽丽,吕银光.子宫肌瘤B超误诊21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5(25):102.
[4] 李沁阳.B超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0,9(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