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检验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初探

2013-04-16张婷婷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患医学生

高 爽 夏 薇 张婷婷

(1.北华大学医学检验学院,吉林市 132000 2.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沟通能力对医疗实践活动具有重要作用。1989 年世界高等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而我国自成立医学检验专业以来,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人文沟通能力的培养,导致检验专业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因沟通能力不足而引起医患矛盾。因此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个医学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医学检验学生沟通能力的现状

1.1 学生自身对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意识不足

我国的医学教育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这就要求医学检验的学生进入临床工作的同时要先学会做人。做人是医患沟通必须的原则。进入临床实践的学生,已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手工操作法及仪器操作等各项专业操作技能,对化验结果解释也有一定的了解。然而面对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背景以及文化层次差异的患者、患者家属以及临床医生,由于人际沟通能力的缺乏,不善于与其进行沟通、交流。许多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往往只注重患者标本量的多少、操作技术是否娴熟和检验仪器是否先进,忽视了人文知识。所以,医学检验的学生在具备系统的医学检验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人际关系与沟通方面的综合素质,成为真正的检验技师,而不是单纯的“操作工”。

1.2 带教老师的沟通能力对学生的影响

临床带教老师的沟通艺术,对学生养成良好沟通习惯甚为重要。带教临床医生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师资培训,遵循新的医学模式,在临床实践教学中以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医患沟通方法与技巧,在实践中影响实习医学生,为培养优秀医学检验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学校沟通教育不够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应接受人文素质教育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医学院校在此方面的课程设置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我国的医学高等院校,在主观和客观上仍然比较重视医学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等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医学人文教育。虽然有的医学院校已经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沟通能力,增加相关的社会科学课程设置,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等课程,我们学院根据自身情况面向全校的医学专业开设了《医学人际关系与沟通》这门课,但仍不能满足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医患沟通能力的提升。医学生是未来的白衣天使,为了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掌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巧,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化,促进医学教育的改革,十分有必要加强对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认识和了解。

2. 加强医学检验学生沟通能力的意义

2.1 加强沟通能力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基础

医患关系是一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和谐的医患关系以及医患沟通的艺术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患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而相当一部分的医患矛盾,并非由于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低下或者操作不当引起的,而是由于欠缺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不能有效地向患者传递医疗信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不到位造成的。由此可见,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环境下,除了精湛的医疗技术水平、丰富的医学知识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基本条件外,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加深医生与患者彼此间的信赖与理解,要求医学院校加强学生在校期间人际沟通能力的培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掌握必要的医患沟通技巧,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避免日后执业生涯中医疗纠纷的发生。

2.2 加强沟通能力是适应现代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当前国内外医学教育界都相当重视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医生有“三大法宝”即语言、药物和手术刀。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则认为,上述“三大法宝”中最重要的是“语言”。 在我国,2008 年制定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要求医学生在新的教育目标下,不仅要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求其掌握并提高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技能。因此,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都将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视为重要任务。

2.3 加强沟通能力是提高人文素质、培养合格医学检验人才的需要

医务人员最崇高的精神境界是其以人为本、以患者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充分反映出医护人员良好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学识、胸怀、才能和心理等几方面。研究表明,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一个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优秀教师,会给学生带来正能量,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医学院校的教师还是临床的带教老师都要加强自身的修养,遵守职业道德,向学生传授与患者交流的经验、沟通的技巧、遇到突发情况的应对策略等知识,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影响医学生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 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途径

3.1 开设沟通教育专门课程

国外的医学院校非常重视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开设了多门医患沟通技能教育学等人文社科类课程,向医学生传授医患沟通的知识与技能,已有较长的历史。大多数美国的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医患沟通的艺术》、《与患者沟通》、《沟通学》等课程;自1987 年开始,英国医学会就将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估作为医生资格考试的一部分,而英国的多数医学院校开设有《医患沟通》、《医生与病人相处的能力》、《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等课程。近些年来,我国医学院校逐渐重视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根据医学院校实际情况、自身的优势,开设系列课程向学生传授医患沟通的知识和技能,且多数院校逐渐把沟通能力纳入医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北京大学医学院等尝试开设了《医患沟通学》课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学院开设了《医学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受到了医学专业学生的一致好评,使该门课程在校内得到了推广,教学效果显著。有些医学院校虽未开设专门的医患沟通教育课程,但其通过《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导论》等课程向学生渗透人际沟通方面的知识。我国在医患沟通教育课程设置上,起步较晚,未能将医学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两类学科相互渗透、互相交叉,而且授课形式比较单一,但为了培养高层次、综合素质高的医学检验人才,我国医学院校会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模式,实现新的医学目标。

3.2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聘请经过相关培训的教师讲解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素,如何使用辅助工具,如何处理专业知识的转化,完成人际交往基础知识及医患沟通理论的讲解,为提供良好的医患沟通交流打好基础;(2)举办专题讲座,定期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与学生正面交流,共同探讨,解疑答惑;(3)开展专题讨论,选取典型的医患关系的病例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找出最佳解决办法;(4)采用角色模拟和经验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并互换角色,彼此交流扮演心得,从中体会医患沟通中病人的感受;(5)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库、病例素材库、教学素材库和检验专业网站,设计多媒体课件,设置留言板、开辟案例讨论区等相关栏目,建立学生网上学习平台和师生课外交流学习平台,弥补教师和学生临床接触机会少、临床诊断思维能力难以建立的缺憾,弥补实验室实验条件不足的影响。资源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效果,创新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3.3 对沟通能力进行评估

目前,国内对于医患沟通能力的考评主要以卷面考试为主,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临床基本操作、病历书写等常规考核内容,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更加重视医患关系沟通的重要性,还要将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作为考核内容。考核可以采取模拟病例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真实临床场景考试法,如得到病人的知情同意或者告知病人不好的消息等。教师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进行评估。我国在医患沟通能力考核方面的研究较少,缺乏相关的考核体系,因此除了卷面考核外,应实施与患者交流的量表评价以及患者评价表等综合评价,量表评价可以采用国际上通用的SEGUE 量表,评价医学生医患沟通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理论考试、问卷调查、学生自我评估等其他方式考核。

3.4 建立医学沟通技能的课程体系

医学沟通技能主要介绍医学实践中常见的沟通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主要内容包括: (1) 与病人有效晤谈的策略: 介绍医患间基本的晤谈技术和不同情景下的晤谈方法特别是接诊病人过程中的沟通技巧;(2) 与特殊病人沟通的策略: 介绍与不同情绪状态下的病人进行沟通的方法,以及与儿童、女性和临终病人的沟通技巧;(3)临床实践中基本的心理治疗方法和策略: 介绍利用沟通技能在临床实践中对病人进行基本心理治疗的策略;(4)同行间的沟通和协作:如何与其他卫生人员沟通和建设性合作。

[1]Epstein RM,Hundent EM.Defining and assess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J].JAMA,2002;287(2).

[2]李莉,林兴栋,许双虹.加强医学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8).

[3]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J].医学教育,2002,4(1).

[4]彭丽,冉素娟.医学生医患沟通课程教学设计现状与反思[J].重庆医学,2011,40(25).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患医学生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