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研究
2013-04-16杨清虎
杨清虎 马 进
(冀中职业学院,河北定州 073000)
核心能力通俗的讲就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体现职业主题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体系培养目标
当今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社会,高职教育应首先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树立 “能立本位”的培养观念和指导思想。高职教育即属于职业教育,又从属于高等教育。其中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是艺术设计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骨骼,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则是艺术设计教育的肌体。艺术设计类专业包含设计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消费行为学、人体工程学、材料工艺学等方面的内容,涵括艺术与科学范畴,具有复合特征。如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即要求懂得设计、又要求懂得装饰的材料、工艺,甚至一些建筑常识,广告专业学生出来设计之外还要了解印刷工艺、制版工艺。对于从业者提出了多领域和多技能综合的要求,这一要求应该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来。课程体系则应更贴近岗位需求,培养学生自我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教育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既要强调实践教学,又不能忽视理论教学;即强调技能课程专业性,又要强调知识的全面性;既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要培养他们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设置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系的培养方向,它为专业人才培养制定了发展方向。各专业都应根据就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需求和自身优势的不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但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覆盖所有的领域,只能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选择课程。我们的课程体系整体规划紧紧的围绕自身的培养目标,首先着眼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设计能力的设计人才。
从包豪斯采用工学结合与学徒的教学模式,可以看出包豪斯已经冲破了艺术教育的个人化、漫不经心的自由化和非标准化。经过短时间的基础训练后,进入车间学习各种实际技能,每个环节采取的认知学徒制。完整的将理论和实践穿插在一起,教学过程通过在做一个项目的过程中穿插相关理论知识来完成。教师是项目的引导者,学生有较强的主动性和自我发挥的余地。要使创新设计转化为某种现实的物质产品和实际生产相结合结合,最终通过一系列工艺流程操作来实现。这就必须要了解其中工艺技术、材料性能甚至成本与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的要素。所以应清醒的意识到设计教学仅仅在课堂上是纸上谈兵,无法培养出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这一点是我们高职教育现在在好多方面都无法企及的。在当今过于片面强调专业技能忽视其基本素质的做法和学科教育的课程设置模式都是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既要强调专业技能课程,又不能忽视基本素质类课程。
紧密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三、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结构
1、课程结构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首先应该完成一个艺术设计人员的从业基本技能培训,学生了解艺术设计的原理、设计流程、设计基本技能,使学生拥有设计行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其次,培养学生对于设计本质的思考习惯,让学生开展设计理念、设计技巧、设计综合评述方面的探讨,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使学生认识到文化修养对设计的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地丰富自己。合理安排职业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设计要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设计不会走得很远。以冀中职业学院为例:艺术设计类专业公共课时为594学时,专业课约1200学时,专业核心课约350-400学时之间,公共课学时约占到总课时数的三分之一,这为合理安排职业素质课程提供时间保证。
2、从课程内容上来看,涉及内容非常广泛,针对自身目标明确职业需求,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根本,制定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符合培养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职艺术设计教学要求。编制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教材,“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教材建设。”打破教材唯一的教学观念,树立材料式教材观,把教材作为一种辅助材料和工具而非全部教学内容,在重点突出的情况下适当增减教学内容、调整编排顺序、教学单元重新整合。面向社会调整方向,结合实际需求来进行教学。如包豪斯在设计教育中在培养“技术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 “创作能力” 培养。
艺术设计的跨学科特点决定了它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课程内容要促进学生思考设计的本质,促进学生对设计理念、设计制作技巧、设计效果综合评价深入讨论学习。这些理论与知识不是一门课程可以解决的,应该渗透到课程体系的每一门课程中,在日常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正如靳埭强先生所说,“我们不一定要画上京剧脸谱,穿上龙袍,让人认出是中国人”。要在认识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外延其“意”,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现代艺术设计中得到体现和应用,甚至借助传统文化的所特有的魅力。研究设计文化教育的内涵,对于课程和我们的校园深层次的文化不断熏陶,这是我们实施艺术设计教育的关键所在。
四、课程体系方案的反思与实施
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名称、课程设置、教学方式非常接近,存在不同程度的培养模式雷同现象。正如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盖尔哈特◦马提亚斯评论所说“中国的艺术和设计院校已经蜕变为一家盈利机构,其产品就是一批批从有缺陷的教育流水线上培训出来的次品毕业生。”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缺乏专业优势和特色。因此对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人才定位和培养模式,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想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生产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的精神内涵。高职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其学科构建、人才定位、课程设置必须要强调职业性、实用性、和岗位针对性,改变只重视专业学习,轻视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教育方式,紧紧围绕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的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将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类的课程融入到课程的每一个项目教学中。
其次,“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工作室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在校内外建立更多的工作室环境,将项目引进校内,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通过真实项目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完成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培养兴趣,实现以学生“学”为中心;加强与对口企业的联系,实施深度合作企业人员是学校的兼职教师,校内教师是企业兼职工作人员,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拓宽项目来源,也可以在相关设计网站收集设计项目、参加招投标、设计大赛等。
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综合训练能培养出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践证明,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得当今实践教学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结束语
作为高职教育体系下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肩负着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设计制作人才的使命,每位教师都应牢记使命以就业为导向打造精品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探索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1]顾明智.包豪斯理念对当今艺术设计教学的启示[J].美术大观,辽宁美术出版社2012.8
[2]王受之.世界近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3]河北省高职高专指导委员会.河北省高职高专评估手册[Z].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
[4]薛生辉.找准定位错位竞争多元化培养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J].美术大观,辽宁美术出版社,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