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怎样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3-04-16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政政治

周 鼎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引言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要明确新媒体时代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带来的机遇,积极探索适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符合新媒体技术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从而充分的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既定的教育教学计划,实现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新媒体技术对高校学生的消极影响

1.新媒体技术弱化了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感

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的新媒体技术,所提供的网络虚拟空间,是不真实的,在这一虚拟环境中,高校学生可以体验到许多的、在现实环境下所无法体验到的现象,同时,也使得高校学生失去很多的真实情感[1]。目前,高校学生交友的方式与途径更加的多样化,采用新媒体技术,可以使得高校学生的交友范围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甚至是不受范围的限制,通过网络虚拟空间,高校学生能够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交友的容易性和随意性,使得高校学生觉得友谊或者是朋友是轻而易举获得的,即使失去一个朋友,也会随时获得新的朋友,因而,不会感觉太难过。虚拟的网络空间能够使得高校学生较为容易的产生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的缺失现象。

2.新媒体技术制约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新媒体技术信息传播的速度在不断的提高,这些优势都使得高校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来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源,而互联网技术所具备的丰富的知识资料资源、高度发达的声音图像资源,使得知识的获取过程充满了欣赏性和可视性,从而转变了高校学生的传统的思维方式,以可视性的理解,取代传统的理性思考。这些思维方式的转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校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削弱高校学生的逻辑思维、想象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长此以往,高校学生在遇到问题之后,不再主动的寻求答案,研究问题的解决方式,而是借助于网络资源,通过快捷的网络途径,来寻找答案,从而无法体验到亲自动手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乐趣。

3.新媒体技术多元化左右着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社会思潮充斥着网络媒体,网络信息资源的多元化使得高校学生业已形成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受到质疑与否定。例如,高校学生经常点击西方音乐,则音乐中所包含的歌颂西方文化价值体系的思想,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高校学生的固有思想;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优势意识会逐渐的取代社会主义的价值意识形态,进而影响到高校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识和理解,产生消极的抵制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信息资源移动的自由性和随意性,使得某些高校学生忽视了现实世界的约束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的滥用[2]。

4.新媒体技术环境下所传播的信息资源,影响着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

新媒体技术能够使得高校学生随时随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既可以包括学习上的,也可以包括生活方面的,给高校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确实带来了一定的方便性;然而,在这些信息资源中,不仅仅包含了对于高校学生有用的信息资源,同时,也包含了许多对于高校学生无用,甚至是有害的信息,例如网络空间中的诈骗信息,消极游戏等,这些有害的资源,对于涉事不深的高校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往往使得高校学生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从而荒废了学业;这些都在腐蚀着高校学生的心灵,使得他们不能够自拔,进而影响了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1.结合新媒体技术改进教学方式

新媒体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而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媒介,新媒体技术能够突破以往的、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施教者运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将课本内容中的思政理论灌输给学生;在课堂上,学生所接收到的思政理论缺乏实践基础,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思政知识点是一种单向的传播通道[3]。而新媒体技术环境下,信息覆盖面广泛、传播量大的网络数字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将更为的便利,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从而增加高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努力提高高校工作人员的网络素质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于高校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更高的要求。新媒体技术环境下,高校的各项教育工作,都应该结合新技术的发展要求,采用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来改善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现实是,某些高校工作者,对于新媒体技术并不熟悉,不能够很好的适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要求;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缺乏应用新媒体技术的意识。因而,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应该加大对于高校工作人员的新媒体技术的操练培训,促使高校思政工作者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提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以确保高校的思政教学工作是深入开展的、高效的、能够发挥效应的[4]。采用新媒体技术,提高高校工作者的新媒体技术使用水平及相应的网络素质,能够切实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

3.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网上教育教学活动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局限于固定的教材资源,所得十分有限。采用新媒体技术,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思政教学的兴趣。可以利用新技术,建立起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主题网站,将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马克思哲学原理的学习、思想品德教育等内容,作为主要的网络资源,放到网站上,以供学生随时浏览、查阅。同时,要加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宣传,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资源,以充实思政教育的信息资源库;也可以结合当前的政治形势、社会热点问题,以评论或者是专题的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中来[5]。

4.完善网络管理体制,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高校学生已经成为网络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和参与者,因而,完善网络管理体制,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高校学生进行适当的网络法制教育,增加和强化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大力宣传文明上网,教育学生遵守文明上网规定,自觉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维护网络秩序,做遵纪守法的文明网民。这些要求的提出,是针对当前的网络行为不规范,甚至违法现象所提出的。当前的网络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许多不健全之处,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而,应加强高校的网站建设,形成文明上网,依法上网的好风气,才能够真正的使得网络资源等新媒体技术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的好方式。

5.加大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许多高校学生由于受到诸多的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影响,不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或者是原有的思想道德意识受到冲击,从而发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而,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大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形势发展而产生的[6]。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起心理辅导中心,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转变固有的、不正确的思想观念。高校思政工作者要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应对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结语

总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是科技进步的表现,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高校应该充分把握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尽量避免其消极影响,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定社会主义立场。

[1]夏风云,康艳青.“微”视域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文教资料,2012,(21):56-57.

[2]唐胜.新媒体时代传媒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3):102.

[3]苗朋朋.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才智,2012,(30):79-80.

[4] 韩彦江,赵云霄.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2,(1):147-148.

[5]陆璐.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华章,2011,(26):56

[6]方铭,贺景辉.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1,(12):96-97.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