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泽县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4-16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3年1期
关键词:监管食品监督

李 娌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不断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效能的提高。笔者对江苏省洪泽县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尝试就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科学有效监管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1 洪泽县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基本情况

2005年7月,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精神,洪泽县组建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共有19个与食品安全监管相关的部门被列为成员单位,委员会办公室设在食品药品监管局。随后,在全县12个镇各建立了食品安全工作机构,各镇食品安全办公室达到有专兼职人员、专门办公室、电脑、工作制度、投诉举报电话、台账等,在124个行政村建立食品安全工作站,聘任了136名协管员和信息员。目前,全县有45家食品生产企业,2 398家食品经营企业,490家餐饮单位。

2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 质监、商务、食品药品监管等多部门在乡镇没有派出和协助执法机构,仅工商、卫生、畜牧等少数监管部门在乡镇设有站、所和协管员,且人员配备和法律授权有限,无专项经费保障,工作人员未系统接受培训,难以进行全面有效监管。加之政府对食品安全联络员和信息员未给予工作和通讯经费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主动工作的积极性。

2.2 食品安全工作运行机制不健全 部分乡镇虽已建立食品安全议事协调机构,但工作制度还不健全,工作处于无序运行状态,未建立相应的食品监管责任制约、激励机制,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得好与做得差一个样,除了节假日等重要活动期间开展一些联合执法检查外,平时很少督促有关单位开展食品安全日常巡查,乡镇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形同虚设。

2.3 从业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特别是农村种植、养殖大户为减少虫害、降低成本,使用违禁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食品生产加工业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一些小作坊从业人员素质低、工艺落后、加工设备简陋,不具备检验能力;农村食品市场不够规范,大多数农村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小超市、小食品店等经营秩序还不规范;餐饮业安全管理亟待加强,大多数小型餐饮户,管理十分松懈,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为了节约成本,店主仅让一部分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人员变动后也不主动申领健康证,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持证率低。大多餐饮单位卫生设施不健全或不配套,尤其是面食、小吃加工经营户,甚至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

2.4 主管部门食品检测设施不足 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检测设备设施配备不完善,检测手段较为简单,监管人员仅凭眼观、手摸对市场进行检查,对简单的食品标志不清、不齐,过期变质,相关证照齐或无证等还能检查识别,但对于食品添加剂、成份含量是否符合要求,卫生指标是否合格等却无法检测。

2.5 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缺乏保障 这项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到方方面面,条块上尚无专项经费,地方政府投入机制还不完善,很多措施也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有的应该检测的项目由于检测经费不足,能省则省,导致一些影响食品安全的产品和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监测和及时发现处理。

3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3.1 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重点解决农村食品监管职责过于分散的状况,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相对集中,进一步整合农林、工商、质监、卫生、商贸等主要监管部门资源,特别是信息的沟通和共享,职能上尽可能避免交叉。以遏制食品安全事故为重点,针对农村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对象和重点时段,全面强化对农村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四大环节的整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行为,促进食品生产标准化、市场流通规范化、餐饮消费安全化,监管工作制度化,全面提高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3.2 完善检验检测体系 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强检测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是从总体上提高食品检测能力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完善食品检测机构并使之逐步社会化,农村食品安全的检测项目可以先从农残检测做起,逐步增加简单快速的检测项目和设备,为食品安全一系列的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3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络 要充分发挥农村维权网、食品安全监督网、12315举报网,建立农村消费维权监督点,设立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协管员和信息员,积极发动他们向农村群众宣传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及时传达上级和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收集掌握本地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定期向职能部门反馈。让这些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真正成为农村食品安全的“前哨”,成为食品监管部门在农村一线的力量补充。同时,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农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人人重视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良好氛围,从而延长监管链条,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引向深入。

3.4 加大经费保障投入 建议县级政府将县乡(镇)食品安全监督网建设费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列出专项经费,为全县食品监督网的运行提供经费保障;明确监督员、信息员的工作职责、工作纪律、维护其合法权益、规范其权利和义务,强化其参与监督的责任和意识,提高其参与监督的业务技能;落实其工作待遇,建立考核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其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使监督网充分发挥作用。

3.5 强化牵头和联动配合 建议县级政府食安办 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的三大职责。同时建立部门联动和定期联系工作制度,齐心协力做好工作,及时通报情况、交流经验、研究对策,协调解决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食安办要切实担负职责,发挥“牵头”作用,积极会同有关监管职能部门研究加强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管的机制与措施,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3.6 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宣传工作 一是加强对群众的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采取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鉴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和食用的危害、维护自身消费权益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让制假售假行为失去市场。二是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业主的宣传培训,提高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广泛向农村小作坊、小卖部、小餐饮业主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他们的守法经营意识。积极引导和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和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不合格食品退市、食品质量责任、质量承诺等制度,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

猜你喜欢

监管食品监督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食品造假必严惩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