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建构虚拟课堂系统的研究
——以高职计算机类课程为例

2013-04-15沈渊何成芊洪亮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信宿信源计算机

沈渊,何成芊,洪亮

(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扬州 225009)

用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建构虚拟课堂系统的研究
——以高职计算机类课程为例

沈渊,何成芊,洪亮

(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扬州 225009)

虚拟课堂是目前高职院校现代远程教育建设的热点,已经成为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引入韦斯特莱-麦克莱恩模式的理论与观点,以高职计算机课程为例,进行虚拟课堂系统的规划设计,进而确定虚拟课堂的组成模块并理顺各模块的系统关系.

虚拟课堂;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高职;计算机类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所需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1].以此为导向,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要切实加大个性化、自主化的改革力度,克服学生入校时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能力参差不齐等不利因素.虚拟课堂通常来说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构建一个以现实课堂为原型的虚拟教学环境,能够使教师和学生远距离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2].随着虚拟课堂设计与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实现的功能日益丰富,功能的相互交叉使得逻辑关系随之复杂.用现代传播学的视角来设计虚拟课堂也许是一条化繁为简的捷径.

1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是韦斯特利(b.h. west ley)和麦克莱恩(m.s.mac lean)提出的一种控制论的系统模式,研究最初是针对大众传播的.这一模式综合了传播学领域的多种研究成果,注意到了拉斯威尔和香农传播理论的线性和弱互动特点,对纽科姆的互动对称模式进行了改进[3].如图1所示,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主要有五个要素.X代表我们周围的信息,可以是环境中的任何事件或事物.A代表信源,是有意图的传播者,或者说是发布X消息的个人和组织.B代表信宿,可以是群体,也可以是个人.C代表“把关人”,是媒介组织或其中的个人,他们从A或X处选择信息,传播给B.X'指传播者A选出进入渠道的信息.X''指媒介组织向信宿传递的加工过的信息.fBA:指信宿B向信源A的反馈.fBC:指信宿B向媒介C的反馈,这种反馈指导着C日后的选择和传递.fCA:指媒介C流向信源的反馈.

图1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示意图

这一模式分析了A、B、C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了传播过程的交互性,注重了反馈的重要性.用这一模式解释教育传播过程时,A为教学信息的编排者,B为学习者,C为授课教师.

2 虚拟课堂信源(A)部分的设计

2.1 高职计算机类课程信源设计特点

计算机学科发展到如今,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具不断产生与更新,应用也越来越广.高职学生除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也需要有着实际工作中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化技能,成为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人才[4].学校的课程设置应该反映这种形势,但任何一个学校的计算机类课程也无法和这些层出不穷的新技术相同步,学生学到一门实用新技术只能管几年,还会有更新的技术产生.高职培养目标如果过分强调操作技能型人才培养,过分强调“理论够用为度”,势必影响到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的学习,而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是领会和掌握新内容、新技术的基础.

虚拟课堂在高职计算机类课程信源(A)部分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上述这一现实问题,既要突出基础理论的学习内容,又要注重新内容、新技术的实践环节.充分利用虚拟课堂系统的开放性、兼容性等特点,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源集合.同时,信源(A)的设计要考虑与把关人、接收者的关系,保证整个系统的友好与互动.

2.2 信源的模块设计

根据高职计算机类课程信源特点,虚拟课堂信源的设计分为控制模块与内容模块两个部分,如图2.

图2 虚拟课堂信源部分设计模块图

2.2.1 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校课程标准、职岗需求标准,两者之间是存在着动态关联的.

目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逐步用“课程标准”的概念取代了原先的“教学大纲”,这突出了课程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高职学校的课程标准,在框架结构上应符合国家教育课程标准,同时应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计算机类课程的标准就应坚持就业为导向,依据国家规范的专业设置进行课程标准开发,服务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学校课程标准的制定往往有一定的周期性,标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这是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需要.但同时,计算机学科技术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社会相关职业岗位需求标准变化较快.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标准制定时密切关注职岗需求的变化,认真研究职岗需求标准.虚拟课堂信源的控制模块要保证学校课程标准的完整执行,与此同时,要能快速响应社会岗位需求的变化,提供具有一定选择性的、刚性与非刚性结合的职岗技能培养标准.

2.2.2 内容模块

①教材选编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应用而编选的材料.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教材主要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类型包括文字材料、音像材料及多媒体材料等.教材选编内容是内容模块中的首要部分.

②职岗技能

职岗技能即指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岗位技能是能否顺利就业的前提.调动学生学习职岗技能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职岗技能,对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教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职岗技能是内容模块中的重要部分.

③专业动态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太快,学校设备总是落后于社会发展,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的情况普遍存在且相对突出.虚拟课堂的信源设计应该具有开放性,尤其重视计算机网络传播途径,紧跟专业动态信息.

④教师馈信

虚拟课堂内容的建设,往往都有教师的参与这在教材选编等环节都有体现.此处的教师馈信是对应图1中的fCA,是指虚拟课堂的“把关人”(教师在接受信源后及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反馈信息.教师的反馈信息是虚拟课堂信源建设与完善的重要参考信息.

⑤学生馈信

学生的反馈信息是多方面的,此处的学生馈信主要是指对虚拟课堂信源的反馈信息,对应图1中的fBA.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居中心地位,自然应该重视其对教学内容及标准的反馈意见.而且,大学生是已经具备一定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成年人,应该提供让其参与教学内容安排的途径.

3 虚拟课堂“把关人”(C)部分的设计

3.1 “把关人”在虚拟课堂中的地位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认为,在传播过程中,各种信息要经过把关人过滤才传给受者.受者的反馈是多方向的,他可以反馈给把关人,由把关人反馈给信源,当然也可以直接反馈给信源.在大多数传播过程中,信息是经过多方面把关人挑选、过滤后,才通过某种媒体传递给受者的.虚拟课堂的把关人主要指的是教师.教师是教育信息流通线上的主要把关人,决定着传什么,通过什么渠道.

3.2 “把关人”的模块设计

围绕着把关人(教师),虚拟课堂“把关人”部分设计主要分为教学内容模块、虚拟环境支撑模块和网络传输模块,如图3。

图3 虚拟课堂“把关人”部分设计模块图

3.2.1 教学内容模块

此模块的主要内容是由信源端提供的综合信息,这是把关人(教师)教学内容的主体和核心内容.虚拟课堂的设计根据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并结合教学实际,还在此模块中设置了教师自选信息和学生馈信两个子模块.

教师在教学传播中,根据需要经常要安排一些自选的内容以丰富课堂信息,这是对信源信息的补充和加工,在计算机类课程中这种情况更加普遍.教师自选信息中,有些在信源设置时就已经被纳入其中,但教师往往结合实际有着更广泛的理解,这对应于图1中的X3C;有些信息在虚拟课堂信源设置时并未安排,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将其作为教学内容或拓展知识传播给学习者,这对应于图1中的X4C.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其反馈信息不光对教学信息的安排产生影响,而是应该积极地参与和协助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的设置.

3.2.2 虚拟环境支撑模块

虚拟课堂系统中,虚拟环境支撑模块是虚拟课堂实现其重要功能的基础.虚拟课堂此模块的建设一般要借助如今广泛在广电系统应用的虚拟演播室技术.虚拟演播室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电脑生成的人物与背景之间的融合简直可以以假乱真,并可以在瞬间改变场景,制作出真实演播室无法实现的效果,获得更大的创作的想象空间[5].本文结合学校虚拟课堂的需要和虚拟演播室系统的特点试将虚拟环境支撑模块在逻辑上划分为4个子模块,分别为:视音频采集、虚拟场景生成、人物跟踪、视频合成.

①视音频采集

主要完成现场视音频信息的采集任务,并根据现场环境与要求调节视音频采集的各项参数,最终将采集到的视音频信息传送到视频合成模块.

②虚拟场景生成

虚拟课堂场景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图形,包括二维和三维的.虚拟课堂摄像机的位置参数等信息传送给虚拟场景生成模块后,模块随之生成与现场视频信息匹配的虚拟场景.生成的虚拟场景输出给视频合成模块以备选用.

③人物跟踪

主要是保证视频信息前景与计算机生成背景的“联动”,实现现场视频信息与虚拟场景的匹配.

④视频合成

视频合成技术的基本技术是“抠像”技术,摄像机拍摄的现场视频信息通过“抠像”处理,与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场景合成一个画面.

3.2.3 网络传输模块

虚拟课堂的开发不仅是依靠诸多新技术获得更丰富、更精彩的教与学的资源,还在于实现不同需求的远程教学.虚拟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和学生可能分布在在一个局域网内,也有可能分布在较广泛的区域.如何通过网络的连接,将授课内容与过程高质量传输给不同的学习者,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是虚拟课堂网络传输模块设计的任务与目的.

①网络直播

目前的大多数远程教育活动中,一个教师对多个学生的模式较为多见.在个别化教学被重视的今天,一个教师讲多个学生听的依然是重要的教学模式.虚拟课堂系统必须依据现实需求提供网络直播的服务,实现视音频的实时传输,真正实验“虚拟”课堂.

②多媒体合成信息

虚拟课堂的目的之一就是使教学能够跨越时空间的限制,创建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内容应该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加以合成,通过网络提供给学习者.而且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很多信息都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包括教学中使用的原始素材、操作步骤等.

③交互反馈

师生交流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课堂尤其应该重视学生反馈信息传输通道的设计,保证反馈及时,交互顺畅.

4 虚拟课堂信宿(B)部分的设计

4.1 信宿部分设计价值与要求

虚拟课堂信宿即学习者接受端口,是整个虚拟课堂功能与成果的最终表现端口,也决定了虚拟课堂最终的意义所在.虚拟课堂信宿端要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自主参与个性化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条件,同时也能够提供和真实课堂教学较类似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真切感受课堂教学的情景和氛围.

4.2 信宿的模块设计

按照信宿端设计要求,虚拟课堂信宿部分主要分为信息呈现模块和交流协作模块2个部分,如图4.

图4 虚拟课堂信宿部分设计模块图

4.2.1 信息呈现模块

①多媒体合成信息浏览

多媒体合成信息是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与个别化学习的主要内容.此子模块是对接“把关人”部分网络传输模块的多媒体合成信息,此处不再赘述

②直播解码回放

网络直播是虚拟课堂模拟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方式,也是对传统课堂的延伸.此子模块是对接“把关人”部分网络传输模块的网络直播,此处不再赘述.

4.2.2 交流协作模块

交流协作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必要基础.拟课堂因其时空分离的特点,更应注重师生交流和生生协作的设计.交流反馈子模块主要对应于图1中的fBA和fBC,保证学习者反馈信息的畅通表达.协作学习子模块主要是考虑到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学习需求,这一需求在高职计算机类课程中显得尤为突出.

5 结束语

虚拟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模拟,更是对传统课堂的超越与延伸.在虚拟课堂设计中引入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指导虚拟课堂的建设既理清了思路又保证虚拟课堂的教学实用性.虚拟课堂可施行的教学活动在应对目前高职计算机类课程的诸多困难有着非常好的应用价值.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师及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背景优势,为虚拟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和全面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1]杨敬杰.对高等职业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沟通的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85-87.

[2]张丽霞,张立新.虚拟课堂的教学活动类型与功能解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6):66-69.

[3]黄妍.借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分析媒介对受众认知的改变[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74-76

[4]朱亚东,陈玉.高职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2,(8):27-29.

[5]王广林,赵刚,王敏,等.虚拟课堂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8,(10):9-11.

责任编辑:张隆辉

G434

A

1672-2094(2013)03-0141-04

2013-02-27

课题项目:扬州市职业大学2011年科教研项目(编号:11j01).

沈渊(1978-),男,安徽天长人,扬州市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

猜你喜欢

信宿信源计算机
基于极化码的分布式多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计算机操作系统
优化Sink速度的最大化WSNs数据收集算法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采用虚拟网格的格头连通的WSNs路由算法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养猿于笼
养猿于笼
信源自动切换装置的设计及控制原理
灾难传播中的媒体人微博的信源结构分析
——以鲁甸地震相关新浪微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