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企业如何应对农药残留新标准的实施

2013-04-15郑国建

中国茶叶加工 2013年1期
关键词:限量茶园农药

郑国建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杭州 310016)

茶叶企业如何应对农药残留新标准的实施

郑国建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杭州 310016)

中国茶叶加工 2013,(1):50~52

不久前,卫生部与农业部联合发布了GB 2763-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以下简称“新标准”)。新标准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此前涉及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6项国家标准和10项农业行业标准同时废止。新标准规定了共2293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与原有标准比,增加了1400余项。那么,新标准对茶叶有什么影响?茶叶企业该如何应对?

1 新标准出台背景

我国于2009年颁布实施了《食品安全法》。该法律明确要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此,卫生部和农业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对涉及农药残留限量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了全面清理,同时开展了新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工作。在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卫生部和农业部完成了对原有标准的整合修订任务,统一为一个标准文本——GB 2763-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2 新标准关于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问题

2.1 新标准整合了原有七项涉茶标准

新标准实施之前,涉及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国家标准有3项:GB 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6130-2010《食品中百草枯等5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GB 28260-2011《食品中阿维菌素等85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共有19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不含重复的1项);涉及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农业行业标准有4项:NY 660-2003《茶叶中甲萘威、丁硫克百威、多菌灵、残杀威和抗蚜威的最大残留限量》、NY 661-2003《茶叶中氟氯氰菊酯和氟氰戊菊酯的最大残留限量》、NY 1500-2007《农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NY 1500-2009《农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共有9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不含重复的2项)。以上这七项标准共规定了茶叶中28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由于这些限量指标分布在不同标准之中,有的存在重复、交叉问题,有的还存在不同茶类要求不一致问题,非专业人员很难搞清楚他们的法律地位、适用性和复杂关系,给政府监管部门、检验机构、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新标准将原有的28项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经过筛查、清理、补充,最终调整为25项。这样,使用者可方便、快速、准确的查找到茶叶产品所有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避免了之前存在的各种问题。

新标准规定的这25项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包括杀虫剂/杀螨剂21项,杀菌剂2项,除草剂2项。具体农残项目、限量指标及检验方法,详见附表《新标准规定的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一览表》。

2.2 新标准的科学性、安全性和适用性

据了解,这25项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全都是根据我国农药残留田间试验数据、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例行监测数据和居民膳食消费结构情况,充分对接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在开展风险评估基础上制修订的。同时,也广泛征求了社会公众和相关行业部门的意见,并接受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对标准科学性的评议,确保标准的科学、公开、透明。从安全性上看,新标准的风险评估结果全部都在安全范围内,可以保障居民的消费安全。

2.3 新标准实施的意义

新标准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规范茶农、茶叶生产企业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从源头控制住农药残留。二是使茶叶质量安全监管有了明确的法定技术依据,有利于各级政府履行监管职责,也便于检验机构开展质量检验工作。三是有利于促进茶叶国际贸易,新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接受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的科学性评议,得到了大多数成员的认可,这对于我国包括茶叶在内的食品、农产品出口将产生积极影响。

3 茶叶企业如何应对新标准的实施

3.1 根据新标准内容,合理调整农药品种,科学用药

当茶园发生病虫草害时,优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法加以控制,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确实需用化学农药时,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特别是,要以新标准为依据,针对茶园病、虫、草害情况,调整农药品种,不用或慎用新标准规定严格的农药品种,如吡虫啉、草铵膦、草甘膦等农药使用时要加倍小心。坚决不用国家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41种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按照病虫害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用药,按照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不要“见虫就打”。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在采摘鲜叶前的一段时间内不得用药,绝不能“打完就采”。

3.2 优化茶种、茶园和生态环境,增强茶树抗病虫害能力

首先,要优化茶种。保护好野生茶树和古茶树,为研究和培育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茶树新品种创造物质条件。有条件的茶农、茶企,要选种或改种优良品种和特色茶种,使茶树适应当地环境,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

其次,要优化茶园。采取“淘汰、改造、调整”的措施,淘汰空气、土壤、水质等环境条件差的茶园;改造提升立地条件较好,但鲜叶产量低、质量差的茶园;调整茶园覆荫树种,对涵养水分效果较差、影响茶叶品质的覆荫树种,应清除出园,推广种植生态效果好、有利于减少茶园病虫草害的优良树种。

第三,要优化周边生态环境。通过推行“树+草+肥+水+路”模式,改善茶园小气候;实施茶山绿化和退茶还林,保护天敌栖息地;改善空气、水体和土壤质量,逐步优化茶园周边生态环境。

3.3 建立和实施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茶叶企业必须从源头开始,建立并实施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切实加强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大力开展GAP(良好农业规范)、GMP(良好操作规范)、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ISO22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论证。茶叶企业建立并实施GAP是最好的手段之一。GAP是1997年欧洲零售商农产品工作组(EUREP)在零售商的倡导下提出的,主要针对初级农产品生产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保证初级农产品生产安全的一套规范体系。我国已于2008年4月1日开始开展了茶叶的GAP论证,主要针对茶叶的种植、采收、包装、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常见的危害控制,包含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食品链的所有步骤。GAP允许有条件合理使用化学合成物质,明确如何用药施肥,并且其认证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因此,建立并实施GAP可以从操作层面上落实茶叶各项标准,从而提高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产品出口。

茶叶企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重点是加强茶叶原料收购环节的质量控制,防止不合格原料投入生产和加工。同时,及时修改企业标准,以及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严格按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规定实施生产、加工、包装、贮运和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管控措施。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产品出厂销售之前,加强农残检验,防止不合格茶叶产品流向市场。

3.4 加强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素质

一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必须对茶农、茶叶加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茶叶种植、加工、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大力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能力。二是加大教育力度。对茶农、茶叶加工人员、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等进行道德教育、诚信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诚信度和社会责任感。

3.5 建立完善保障体系,减少茶叶质量安全风险

企业要建立完善茶叶种植标准、施肥施药技术规范、采购标准、加工标准、半成品标准、产品质量标准、设备标准、包装运输储藏标准等。用标准化生产技术,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同时,要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储运信息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质量问题可溯源,将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直至销售等全过程结合起来,形成产销区一体化的追溯信息网络,实施台账管理的方式,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将管理工作从被动应付向常态管理和源头管理转变。

3.6 切实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趋势必然促使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不断更新、调整和提高。为此,我国广大茶叶企业要把这次新标准的颁布实施,当作改进自身工作、提升产品质量的一次良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挑战,使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企业管理水平跨上新的台阶。

附表:新标准规定的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一览表

猜你喜欢

限量茶园农药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为创造之心 开启无限视野凯迪拉克XT5周年庆版 限量呈现
Green Fade里约限量系列全球限量10万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