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镇城市新区城市设计研究
——以陕西省丹凤县江北新区城市设计为例

2013-04-14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9期
关键词:丹凤县江北小城镇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大小城镇作为城市化的重要承载平台,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人口规模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小城镇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小城镇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了适应长远的发展需要,目前我国广大小城镇正普遍进入了一个拉大城市骨架、优化结构、树立形象的新阶段,小城镇城市新区的建设业已成为承担这一责任的新载体。城市设计作为一种贯穿城市发展始终的空间质量保障手段,在这一领域正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1 小城镇城市新区城市设计面临的挑战

目前在城市规划编制领域,对于城市设计的概念和作用,多数理解还停留于 “在三维空间层次上对城市规划编制起保障作用”这一层面上,所依托的技术手段也主要是依据凯文·林奇的 “区域、边界、路径、节点、地标”等城市意向 “五要素”进行分析,这种研究方法确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城市的空间品质,但是,由于小城镇城市新区的开发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在发挥其正常功能的时候会遇到众多挑战,进而影响其实施的可能性和效果。

1.1 设计任务不明确

对于小城镇而言,城市政府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城市设计时,在很大程度上其最初目的是绘制一份城市新区发展的美好蓝图,为新区开发提供形象的概念,进而为招商引资提供帮助,这一主观意图是非常现实的。但是,由于小城镇开发本身基础比较薄弱,政府对于招商引资没有明确的控制力,很难明确新区发展的定位,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再加上受目前我国小城镇城市管理水平的限制,一般而言,甲方设计任务书多只有如尊重山水格局、体现城市特色风貌、树立城市新形象一类比较通用而且模糊的用语[2],甲方设计意向的不明确,使得无论设计方如何去琢磨空间构成,最后面临在实施时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

1.2 设计范围随意性较强

小城镇的城市新区开发,由于考虑到具体的开发成本,用地地块的确定多是以建成区周边基本无拆迁的地块为主,很多甚至与现有建成区还有一定的距离,生硬地隔断了与现有城区的联系。同时,此种开发模式,还极易形成新的城中村,对小城镇长远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承接此类项目,往往因为周边建成环境不确定,特别是一旦形成了风格很难控制的城中村的话,新区具有的时代性和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往往会因为周边环境的不协调而毁于一旦,这是设计者不愿意看到但确实有可能发生的一种状况,需要去努力协调,综合考虑。

1.3 与现有上位规划存在矛盾

基于政府对新区的开发目的是为了尽快营造一个新的城市环境,打造一个新的城市形象,因此,政府对于城市新区的期望值往往是 “平地起山式”的,对于新区的功能定位往往是要求很高,寄托了很多很高的希望。而反观以整个城市视角制定的城市总体规划,由于是从大的区域着眼,对新区所在地块多以 “俯视”的视角来看待,将 “新区”仅仅当成城市的普通地段进行考虑的,多是温和的、平淡无奇的。城市总体规划与局部地段的城市设计两者之间往往在用地构成和用地布局之间均存在有巨大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之间的矛盾,也是小城镇城市设计需要很好把握的问题。

1.4 面向可操作性的困境

小城镇的财力有限,无法支撑大量的拆迁和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新区开发,同时,由于新区商业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尚未成形,其发展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又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开发商的进入热情。因此,如何在展现新区新的城市风貌的同时,提高其开发的可操作性,尽量优化区域结构,减少投资,使方案既能以全新的形象出现,提升整个城镇的形象,又能较好地兼顾可操作性,是目前小城镇城市新区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

1.5 城市形象的模糊性

小城镇由于受历史上发展的规模限制,多数仅仅是一个大的特色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小小的构成部分,自身特色并不是特别明晰,如果仅仅简单地套用地域文化体系,则可能周边若干个城镇事实上特色就一致了,反而千城一面了。城市设计是从三维空间上保障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因此,甲方要求的城市新区必须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要求是城市设计必须正式的一个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城市设计成果的品质,是设计中的一个难点。

2 案例研究与策略探索

2.1 丹凤县江北新区城市设计项目概况

丹凤县地处秦岭南麓,属陕西省商洛市管辖。近年来,由于西合高速公路的开通,丹凤已融入西安两小时经济圈。同时,随着 “关中—天水经济区”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丹凤县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深厚的历史底蕴及优越的区位条件,已成为了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原有县城偏居江北区域东北一隅,不利于今后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构建,为了推动丹凤县城的发展能够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丹凤县政府遂启动了丹凤县江北新区城市设计项目。

丹凤县江北新区位于县城龙驹寨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该镇远期城市人口规模为6万人,属于典型的陕南小城镇。城市新区位于原县城东南部,北望凤冠山自然风景区,南依丹江,东临东河,西靠旧城(图1、图2),江北新区作为连接江南与江北的枢纽,既是承接丰富和完善江北地区功能,提升江北区域形象的载体,又是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帮助和借鉴的示范区。

2.2 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通过对小城镇城市新区城市设计所面临的问题的剖析,可以看出其主要问题在于前期定位和特色营建上与大中城市有所不同,基于此,在进行项目实践中,特别引入了城市策划的理念,希望以策划来帮助解决前期发展的核心问题,继而再采用成熟的空间手法进行环境营造,以达到真正推动小城镇城市新区发展的目标。

在城市规划领域,城市策划是指在规划编制之前,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通过多种形式集思广益,为后续规划的编制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针对规划实施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提出可行性强且具有操作性的建议[3]。城市策划的前期介入性和保障性,正是城市设计在发展目标不明时的一盏引航灯[4]。在丹凤县江北新区的城市设计中,设计者以城市策划作为切入点,开始了规划探索。

图1 规划区域示意

图2 基地现状

2.2.1 依托功能策划,明确发展定位

功能策划事实上就是对开发区域定位的一个再思考和再明确,是对新区整体发展目标的一种战略思考,这一策划过程对于甲方发展意向不明确、设计范围随意性较强的小城镇城市新区而言尤为重要。在丹凤县江北新区城市设计项目中,甲方仅仅提出了需要建设一个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展示城市新面貌的城市新区的要求。这一含混的目标无法使设计者真正地明确甲方的意图以及目前用地结构是否合理,因此,对于该项目的第一件工作就是通过深入调研进行功能策划,帮助甲方明确新区发展定位,为后期优化布局,提高可操作性打下基础。

基于此,设计者通过对江北新区开发所具有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进行了SWOT分析(表1),明确了江北新区所具有的优劣势,以期寻找到发展的正确方向。

表1 丹凤县江北新区发展定位SWOT分析

通过SWOT分析的结果,可以明确江北新区的发展定位为:丹凤县江北新区是丹凤县城市副中心;集商业、办公、文体与居住于一体的城市新区;丹江景观带上展现自然与人文特色的标志性景观区。

2.2.2 依托空间策划,优化空间布局

在明确了发展目标之后,设计者即进行了空间层次的策划,主要是对用地范围、用地布局和现状建设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并做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1)划定新区的空间风貌协调区,协调外部风貌。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在江北新区周边均为村民居民点,未形成明确的城市形态。设计者针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首先对规划范围进行了二次界定,增加了空间风貌协调区,并提供相应的空间发展意向,以保障规划区域今后的实施效果。

(2)统筹协调,合理调整,保障空间布局的合理性。针对总体规划在新区规划上特色不足的问题,采用统筹协调、合理调整的方法进行了处理,即在尊重总规的前提下,以新区整体为研究对象,在基本上不改动用地平衡的前提下,对具体的布局进行调整。这样既可以不用大规模地改动总规,规避由于总规改动需要重新修编的困境,又能达到优化城市结构,构建城市新形象的目的。

(3)尊重现状,尽量保留基地空间肌理和社会连续,以空间促和谐。针对小城镇的财力和后期设计力量薄弱的现状,小城镇城市设计不能像大中城市的城市设计项目一样,过份突出概念而不太考虑可操作性,所以,在设计项目中,尽可能地保留了基地内现状质量较好的建筑——将基地内原有质量较好,但所处位置不利于远期继续保留其功能的办公建筑,通过改造设计改造成为了公寓式居住建筑,降低了开发成本,同时也保留了地域的记忆。

此外,针对小城镇的发展现状,设计者没有因为需要打造新区形象而将农村居民全部外迁,而是采用了就地集中安置的方法,规划了相应面积的新的商住混合的建筑,既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件,又为其长远生计做出了统筹安排。降低了拆迁及建设的难度,维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切实地将城市设计的内涵,由单一的美化运动转换为了一种提升城市环境的保障机制。

2.2.3 借助形象策划,打造新区品牌形象

城市设计与传统的规划手法相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不仅仅只考虑城市功能的合理性,而且还能够通过三维空间环境的塑造,构建人们对于美好家园的憧景。因此,依托城市形象的策划,明确空间环境主题,将对营造城市特色、打造新区品牌形象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江北新区的形象策划,设计者没有采用惯性思维,将陕南所处地域的秦汉文化过分渲染,因为丹凤江北新区虽然是这一历史文化的传承地之一,但是却并非是最辉煌的历史的承载地,而且小城镇的一片新区,提升到过高的历史文化形象显然有些不切实际,因此,对于江北新区的 “新形象”的塑造,在充分提取地方文化的同时,采用了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形象塑造手法,明确了城市的形象[5]。

针对甲方对于新区发展的美好愿望,以及新区北眺凤冠山、南依丹水的独特地理区位,设计者提出了 “凤舞丹江、五彩华章”(图3)的形象塑造理念。方案的总体结构在充分考虑了城市功能结构,并合理利用现状要素的前提下,以从丹冠山鸟瞰城市新区的视角为创意,引入 “凤凰”形态(图4),期望丹凤县江北新区的建设发展犹如凤凰展翅,成为丹凤县经济腾飞的重要支点,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图3 五彩的功能诠释

形神兼备的形象策划,将功能、文化与空间融合为了一体,为后期具体空间形态的塑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撑。

图4 凤凰形象的构建与规划区域的融合示意

2.2.4 以策划为依据进行空间塑造,保障空间质量

通过功能、空间以及形象的策划,小城镇城市新区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已经有了应对的策略,以此为基础,通过城市设计的具体空间手法对各项策略在空间上进行落实,使策划成果与城市设计的成果能够有机衔接,详见表2。

表2 形象设计理念的构建

3 结语

通过对丹凤县江北新区城市设计的案例(图5)进行研究,结合对小城镇城市新区城市设计所面临的挑战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城市设计项目前期进城市策划,可有效地解决小城镇城市新区在定位、范围、规模以及特色营建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这一举措将有力保障后一阶段空间营建的时候能够有的放矢,从而从空间质量及项目的可操作性等多领域保障小城镇城市新区的城市设计的质量。

图5

[1]蔡伟丽,申 立.新区实践与城市发展理念新动向 [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6):11-14.

[2]段德罡,戴海雁.基于战略思考的城市设计探析——以广西凭祥市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 [J].规划师,2010,(4):28-33.

[3]吴 超,严明昆.城市总体战略规划实施策划机制探讨 [J].规划师,2009,(7):17-24.

[4]陈晓东.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的整合运作 [J].规划师,2010,(2):16-21.

[5]邰学东,陈 勇,崔宝义,等.城市滨水区开发与空间形态塑造的规划探讨——以宿迁市市区运河沿线空间形态设计为例 [J].城市规划,2010,(2):93-96.

猜你喜欢

丹凤县江北小城镇
江北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关于提升丹凤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的若干思考
丹凤县桃花谷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建设规划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浅谈丹凤县林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江南的水与江北的沙
湘江北去
小城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