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仙洪试验区 “林水结合”模式及其创新探讨

2013-04-09谭泽春张云雾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9期
关键词:沟渠试验区文明

谭泽春,张云雾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由于过分强调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建设,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党的十八大适时地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央新的施政理念和新举措,制度设计不可能一步到位,也迫切需要试验和创新[1]。仙洪试验区自成立之初即将把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探索发展模式和培植发展动力作为试验区创办的主要目的,经过政府、企业、农民的不断探索,“林水结合”模式应运而生,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供其他很多地区借鉴和推广。

1 “林水结合”模式的由来

仙洪试验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以仙洪公路为主轴环洪湖展开,包括仙桃市、洪湖市、监利县所属14个乡镇,共407个村,19.78万户,75.45万人,版图面积1467km2,区域内有44320hm2耕地和21326.7hm2养殖水面。试验区内河流湖泊众多,是全省著名的 “水袋子”,并且地势较低,易旱易涝,水利基础设施不齐全,水土治理难度较大,同时水污染严重。因此又成为著名的 “虫窝子”和血吸虫病重疫区,这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新农村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2008年5月,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立仙洪试验区的重大举措,而又出台相关方案提出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为仙洪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建设仙洪新农村试验区是一项综合性改革试验,没有先例可循,要敢为人先,敢闯敢试,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突破,在突破中推进[2]。湖北昌兴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昌兴公司),是荆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湖北平原水网地区民营造林第一大户,也是 “林水结合”模式的开创者。昌兴公司以极其敏锐的视角看到了河流、沟渠、路边分散造林的巨大空间,紧紧抓住机遇,积极探索林地流转新模式,与政府、农民共同探索出以河流沟渠疏洗交换河岸植树造林权益、互补双赢的 “林水结合”新模式。“林水结合”模式一方面使得因没有资金清理积淤的河流沟渠得到了彻底的疏通和治理,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在河流沟渠两岸种植林木和发展多种养殖业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民营企业以农水之利换经营权,走出一条 “清沟洗淤,疏渠造林,林水结合,公司运营”的平原水网造林之路,破解了平原湖区林业发展和农田水利建设难题。”林水结合 “模式深刻体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高度有机结合,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

2 “林水结合”模式的合理性分析

应用SWOT方法对仙洪试验区 “林水结合”模式进行具体分析,深入探讨其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林水结合”模式的合理性。

2.1 “林水结合”模式SWOT矩阵构建

“林水结合”模式SWOT矩阵主要分析其优势 (Strength)、劣势 (Weakness)、机遇 (Opportunities)、挑战 (Threats)的具体内涵及其相互组合的影响情况,具体内容详见表1。

表1 “林水结合”模式SWOT矩阵

2.2 “林水结合”模式环境因素分析

2.2.1 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仙洪试验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处于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而且仙洪试验区交通便利,以仙洪公路为主轴环洪湖展开,汉宜高速和汉宜高铁横穿而过。另外试验区临近武汉城市圈,可以充分利用区域中心城市的人才与技术广泛进行多种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是生态资源丰富。仙洪试验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腹地,濒临长江,自古以来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广大。仅洪湖境内就有大小湖泊102个,湖泊总面积达5.25万km2,大小河流达41条,总长5384km,而大小沟渠达11085条,总长1041.0km,共有44320hm2耕地以及21326.7hm2养殖水面。

三是劳动力资源充足。仙洪试验区共有75.45万人,人力资源丰富。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都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具备职业培训发展的可能性,可以为试验区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2.2.2 劣势

一是水利压力大。随着新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过去延续下来的水利管理机制和投资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并且试验区面积广大,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这给当地政府的水利设施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二是资金不足。试验区需要整治的河流沟渠数量多,而且工程量很大,政府没有充足的资金来进行修理与整治,仅仅靠政府的扶助还远远不够。

三是河道淤泥多。试验区基本上所有河流沟渠都严重淤积堵塞,对河流沟渠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2.3 机遇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并且把它作为五位一体建设中重要的一环,这给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很大的机遇。

二是新农村建设支持。中央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是仙洪试验区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既可以获得技术支持,又可以获得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三是政府大力推进。正是由于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倡导,才给仙洪试验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主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以强大的动力和保障。

2.2.4 威胁

一是农业生产中的污染。试验区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量非常高,不仅增加了农业的生产成本,而且还造成了农村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河流湖泊的污染。

二是工业化带来的威胁。试验区周边的一些工厂排放大量污水废水,严重污染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破坏和严重威胁。

三是血吸虫病威胁。试验区河流沟渠湖泊众多,而且淤积严重,成为了重度血吸虫病疫区,给仙洪试验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2.3 “林水结合”模式组合分析

2.3.1 优势-机遇型 (SO)

以生态文明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 “林水结合”模式,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环节。同时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力资源,以 “林水结合”模式的创新来解决各项问题。

2.3.2 劣势-机遇型 (WO)

政府、企业和农民多方参与,相互组织,共同推进 “林水结合”模式的建设与推广,克服资金不足的劣势,缓解政府压力,提高企业和农民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及各种优惠,如给予补贴奖励等。

2.3.3 优势-威胁型 (ST)

政府采取措施大力整治农业和工业生产中的污染,为推广 “林水结合”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发挥地区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多种生态农业和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和清洁利用。

2.3.4 劣势-威胁型 (WT)

政府利用专项资金对重点污染的地区进行整治,避免已经污染的地区扩大化,代之以 “林水结合”模式,解决河流沟渠中的淤泥和血吸虫病的威胁,改善生态环境。

2.4 利用USED技巧阐释 “林水结合”模式的合理性

2.4.1 U-如何善用每个优势

充分发挥试验区的生态资源和人才优势,推广 “林水结合”模式,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

2.4.2 S-如何停止每个劣势

对于地方政府压力大,资金不足的状况,积极让企业、集体、农民参与 “林水结合”模式的建设,多方联动,共同承担,发挥集体优势力量。

2.4.3 E-如何成就每个机会

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紧紧结合和利用国家的各项政策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2.4.4 D-如何抵御每个威胁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建设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

综上所述,仙洪试验区 “林水结合”模式正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的一个创新的合理之举。它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一个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环境恶化趋势,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重要的推进作用。

3 “林水结合”模式的创新之处

3.1 创建了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在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是人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进步过程和积极成果,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3]。“林水结合”模式正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的正确举措,它充分发挥了其在农村水土整治和开发利用方面的作用,实现了试验区发展的一个重大创新。“林水结合”模式清理了河流沟渠中的淤泥,改善了水质,净化了水源,破坏了钉螺的生存环境,减少了钉螺的孳生,有效地防范了血吸虫病的传播和蔓延。疏通了的河流沟渠不仅有利于农田水利的灌溉,同时又可以发展多种水产品养殖,实现充分利用;另外,在河流沟渠两岸进行植树造林,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又通过发展林木业和深加工产业,以及林间种植业和养殖业,这样又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通过这样一种模式,既能充分利用试验区丰富的水域资源发展多种产业带来经济效益,同时又能推进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2 创建了新农村建设新模式

仙洪试验区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为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引入了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强调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建设新理念,三者之间有机结合[4]。通过市场化来进行合理有效运作,政府总揽全局,群众成为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社会力量参与建设。通过 “林水结合”模式政府发挥带头作用,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统筹、协调组织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动态,实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引导民营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有效解决了政府资金短缺和投入不足的缺陷,而农民在这之中则发挥整体性建设的积极作用,同时亦使整个新农村建设成为惠民之举。

3.3 创建了土地经营新模式

土地是农民的根,“稳定是把根留住,流转经营权是把根盘活”。仙洪试验区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探索农村土地节约利用有效途径、完善土地征用制度[5]。与以往其他土地流转模式不同,“林水结合”模式创新了农村林地的有序流转,是一种新型的农村林地流转形式,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的新发展。林地流转是指林地使用权流转,拥有林地经营权的农民或集体将林地经营权 (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民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农村林地流转形式主要有拍卖,租赁经营和股份合作等几种,还有协商转让、互换和反租倒包等多种形式。

3.4 创建了农业发展新模式

“林水结合”模式将试验区林业的民营化、产业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发展,实现了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创新。主要表现为3大特点:一是模式新。“林水结合”实现了清淤灭螺、调节水系、修路植树一举多得,深受老百姓拥护。而公司化营林则实现了机械化造林、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带来了造林 “革命”:过去 “年年栽树年年荒,年年栽在老地方”的尴尬已不复存在,造林存活率和林木保存率从过去的3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并有效解决了沟渠的长效管养问题。二是发展快。公司化营林实现了造林规模的几何式增长。昌兴公司的造林规模由五年前的20公顷扩大到现在的2000公顷,5年增长100倍,造林资金总投入近6000万元,营林面积大小兼顾,既有农业无法利用、农户不愿利用的荒坡荒地,也有只能栽种20棵以上的零星地块,真正实现了林木无缝隙覆盖。三是效果好。“林水结合”既缓解了政府投资水利建设的压力,消除和农田旱涝之虞,又可实现兴林富民,是让林业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得以充分发挥的新途径,展现出广阔发展前景。公司化营林不仅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还有力促进了林农产业的立体深度开发。昌兴公司从2006年开始实行林农复合经营试点,组建昌兴养殖公司,开发林下养殖业,走树禽共生的循环发展之路,当年获利30万元。

3.5 创建了市场投、融资新模式

试验区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产权改革等有效办法,探索建立农村道路、水利、安全饮水、林网等农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与管护的长效机制[6]。营造了宽松环境,为吸纳民营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林水开发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平台。“林水结合”模式,明晰了 “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充分调动了民营业主投资农业基本建设的积极性。“林水结合”新模式在仙洪试验区已引起金融机构的关注,并以 “林权抵押贷款”形式,促进 “林水结合”的融资。“林水结合”模式新、路径对、效果好,是平原湖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方式,还可拓展为 “林路结合”、“林滩结合”、“林田结合”、“林湾结合”等多种模式,以资源换资本,促进农村开发。这一模式的推广必将促进平原湖区造林绿化和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1]黄 勤,杨小荔.我国省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比较研究——基于各地 “十二五”规划的分析 [J].江西社会科学,2012,(1):82-86.

[2]吕东升,梅学书,涂世创,等.成功的探索 锦绣的篇章——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调查报告 [J].政策,2010,(2):14-22.

[3]李 琴.生态文明视野下消费模式的建立 [J].魅力中国,2010,(4):45.

[4]周生贤,积极建设生态文明 [J].求是,2009,(2):30-32.

[5]胡胜全,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 “林水结合”模式探析 [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65-10866,11025.

[6]李华忠.新农村建设:地方探索与顶层设计——对湖北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考察分析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11,50 (3):10-17.

猜你喜欢

沟渠试验区文明
浅析农田建设项目中沟渠施工技术及受到破坏后的治理方法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18个自贸试验区
四川盆地丘陵区不同类型自然沟渠植被分布特征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对不文明说“不”
洞庭湖典型垸内沟渠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