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的探讨

2013-04-13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图书馆

刘 惠

(湖北工程学院 图书馆,湖北 孝感 432000)

1993年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起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1]1997年,深圳市少儿图书馆出现义工服务,以后各类图书馆相继仿效。据调查,目前很多大中型城市的图书馆已引入了志愿者服务。志愿者服务在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已经蓬勃开展,但在高校图书馆,这方面的尝试还很有限。志愿者服务在高校图书馆开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无论是对参加服务的志愿者还是高校图书馆本身,意义都很深远。

一、对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认识

关于志愿者(又称“义工”),国际上的通行叫法是“国际志愿者”。[2]联合国对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而图书馆志愿者,就是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志愿为了知识信息的自由、平等、广泛有序传播而参与图书馆服务或活动并进而奉献社会的个人或团体。[3]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都开展了志愿者活动,在欧美、日本和港台图书馆,招募志愿者已经很常见,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和管理机制运作得都很成熟。志愿者在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常规服务,如参观接待、读者咨询、图书整理等。另一种是结合志愿者自身特点和图书馆实情开展的特色志愿服务。如日本大学图书馆为了方便本校的留学生和外国研究人员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让懂外语的志愿者参与外语志愿服务活动,这样的活动受到留学生和外国研究人员的一致好评。还有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的“家庭作业帮助者”计划,志愿者对初到美国初学英语的青少年学生进行家庭作业辅导。

二、高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意义

1.可以弘扬大学生的奉献精神,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近二十年来,众多高校出于扩大招生、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等因素考虑,都大兴土木,开发建设新校区。新校区的主要特色就是一个字——“新”,因为“新”,所以缺少了大学校园应有的传统文化底蕴。整个校园文化氛围过分注重的是外在的新潮,而缺少历史内涵。大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校园环境中,如果同时又缺乏及时正确的思想引导,就很有可能导致他们人生规划定位的偏差,形成他们安于享乐,不思进取的思想,浪费精力和时间。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宣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能够给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激发青年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对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有助于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他们需要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高校教育应该充分认识到为学生提供此类锻炼机会的重要性。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在驻地附近建立自己的社区服务实践基地,鼓励和组织在校学生参与各类社区服务工作,让学生体会个体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他们积极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意识。作为高校图书馆,其实也可以通过引入志愿者服务的方式,为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使志愿者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认识自己的不足,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待人接物、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个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提高高校大学生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的技能。当前,许多大学生虽然对信息资源的获取有一定认识,但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或者是利用信息盲从无目的,不具备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的有限必将影响到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效能,有些甚至在大学生活期间内很少跨进图书馆大门。

通过参与图书馆的基础工作,大学生志愿者可以逐步了解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结构和布局,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提供的获取信息的平台和资源,掌握快速、便捷的信息获取方法,并触类旁通,成为能够在图书馆这个知识海洋获取知识的能手。

4.架设高校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桥梁。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率并不理想,而服务质量的相对滞后是首要原因。“以人为本”理应是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宗旨,但长期简单的传统服务,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几乎漠视“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读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大大影响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图书馆工作是一种读者参与图书馆业务与管理的行为,它将具有双重功效:一方面,志愿者是来源于高校图书馆的最大读者群,他们能代表广大学生读者的利益,可以搜集读者意见,反应读者呼声,并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图书馆,使图书馆能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意见,从而不断完善馆藏资源和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另一方面,作为“管理员”,志愿者可以充分了解图书馆工作的艰辛,使更多读者理解和尊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这将有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关系的融洽和谐。

三、高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的具体措施

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引入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引入有效缓解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一些矛盾,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管理和运行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谈谈高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的具体措施。

1.有效的招募方式。在高校招募图书馆志愿者,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志愿者与勤工俭学学生的不同,志愿者服务强调的是无私奉献和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参与志愿者活动是为了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承担奉献社会的责任。作为图书馆,要多渠道的发布招募信息,可以利用图书馆的宣传栏,学校的墙报、广播台,或者是图书馆网站、校园论坛等多种网络传播工具。同时,图书馆要设立合理的服务岗位,让愿意参加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条件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另外,招募的程序应该简单规范,让志愿者能够以最快捷的方式加入志愿者队伍。

2.要建立规范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和模式。目前,高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还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形式、规范的管理,缺少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志愿者在图书馆的服务并不是随意、松散的行为,从长远发展看,它必将形成规模,因此,图书馆有必要设立一个固定的志愿者组织管理部门,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此来引导、规范志愿者在图书馆的行为。

3.建立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和符合实际的激励机制。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和流动性的特点,而图书馆工作却是重复、枯燥和延续的,为了保证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长期稳定,制定符合实际的激励机制非常必要。作为志愿者,他们的劳动付出能否得到应有的肯定,是志愿者关注的问题,也是志愿者实现自身价值、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而肯定他们劳动付出的标准就是规范的管理和严格的考评体系,合理的考评方法和指标是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服务时间、出勤情况、服务态度、工作热情、服务技能都是可行的考评指标。[4]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志愿者工作积极性,保障志愿者工作稳定性的有力措施。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要坚持物质与精神鼓励并举的办法,对于考评突出的志愿者,可采用明确的方式,向志愿者表示感谢和表彰,通过对志愿者精神的宣扬和倡导,让志愿者感受到将自身奉献于社会的人生价值;同时,学校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助学金或奖学金申请以及组织发展等工作中体现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而对于不履行义务的志愿者,应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如取消其志愿者资格等。只有奖惩分明,才能营造良好的志愿氛围,维护图书馆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热情。

4.明确志愿者工作职责,不能越俎代庖。目前,高校图书馆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以守为主,缺乏创新。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按部就班,没有太高的热情。志愿者队伍加入的初期由于无偿奉献的志愿精神的鞭策,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热情;但随着时间的延续,有些馆员可能就会漠视志愿者的付出,甚至因为志愿者承担了部分馆员的工作还会助长馆员的惰性。考虑到这方面原因,在志愿者引入图书馆工作之初,图书馆管理部门就应该给志愿者制定明确的工作职责,确立工作岗位并根据志愿者的自身条件有的放矢地给志愿者安排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图书馆服务的有益补充,比如讲解员、引导员等;另一方面是利用志愿者既是读者又是工作人员的双重身份以及所学专业的特点,配合图书馆的工作,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比如可以让高年级的志愿者参与图书采购,让计算机爱好者参与图书馆馆刊创办或者接受网上咨询答疑等。这些岗位的设置既不会与原有的图书馆工作交叉,还能有效补充原有的工作。

四、结 语

高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参与管理工作是一个双赢策略,它既可以提升图书馆自身核心价值,并作为当前图书馆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也可以使参与志愿者工作的大学生沐浴到更多利于他们成长的阳光,通过志愿服务这一平台,培养学生们充满爱心、乐于奉献的品质。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我们相信,它将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参 考 文 献]

[1] 卫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J].走向世界,2011(13):022-025.

[2] 谷遇春.关于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2006(5):62-65.

[3] 徐恩元,黄黄.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11,31(6):102-108.

[4] 张会田.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评估指标刍议[J].津图学刊,2004(6):26-28.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图书馆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图书馆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