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棠阴鄔撷华》序

2013-04-13李佩伦

回族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专才通才回族

李佩伦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安拉特慈,年近80岁,身心尚健。倘问:痴人老矣,尚能饭否?我爽然作答,尚能用饭!万赞归一。喜迎贵月,本想潜心斋拜,求得宁静自然。崇菀学兄,言辞恳切,一再催促,只好放下原来设计,为孙幼铭先生文集作序。

2012年7月20日,第一个斋的封斋之后,完成了晨礼。前辈的文集敬置桌前,捉笔在手,用一个纯净的“色兰”,开始了我与孙幼铭先生的心灵对话。

孙先生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生于北京牛街亦伊亦儒的世家。归真于1938年。享年48岁。这横跨两个时代的半个世纪,时时兵戎相见,处处鬼魅横行。这是无序、无望的乱局。人被裹胁其中,各有性灵,各有看守,各有遵行,追求着各自人性的或兽性的目标。人猿相揖别,仍是个科学的假设,而人与兽的在本性中的互变或裂变,早已让我们无数次地目瞪口呆。历史是条流淌的河,沉滓一直沉浮其中,英杰鼓勇依旧破浪前行。

与孙先生相隔75年,多少熟悉中的陌生,走进我们的视野,复活起难捱的恍如昨日,静静地面对它,渐渐会把幼铭先生读懂。把心置于他生前身后的世事中,无心再计较显晦穷通。

先生归去,我才四岁,如今拜读先生大作,不觉遥远,不觉陌生,种种近似值在心中发酵,近乎感同身受。寓吾目者,风摧枯木,冰塞断溪。动吾心者,为于非可为之时,作于不堪作之世。慨然而叹者,改用前人一句诗:惜哉异代不同时。

700年充满苦难的回族历史,磨难重重,文化不昌。诸贤困顿,遗存有限。虽是吉光片羽,优游其中,足令后人抚卷动心,开卷启智。仰思俯察,学贯儒伊者宗教学者当是回族文化脊梁。此外文学、史学、教育学、医学、天文学、武学,近年又有回族学,成就斐然,不乏俊秀。

生命有限,知识无涯。东坡老有“博大精深”之论。诸学融汇而致博大,学识专一而致精深。博大在于打通众多知识边界,纵横贯通,特辟新境。此种学者谓之通才。专于一学一术,挺进开掘,务求精深,此类学者谓之专才。通才、专才,各有所长,别有风光,却又相生互补,各领风骚。皆有可能成为一代大师。

无须评述专才、通才的二者短长。但是回顾历史,不容置疑的是专才易求,通才难得。进入今天后现代时代,知识边界互相交叉,知识内涵相互融通,通才更为现实所需要,所谓“T”型人才,即是通才的标的。

人类文明史上,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达·芬奇,应是被世界文明共同认定的通才之最高典范。他挑战人类智能的极限。只是粗略地列举,达·芬奇在天文学、数学、医学、地质学以及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方面无一不通,无一不精,而且至今无人超越。倘对通才降格以求,中国也不乏通才,远者曹操、苏轼、朱熹……近者王国维、胡适……不多列举。

仅有700多年历史的回族,有专长可称专才者颇多。工精力深,术业大成,构成了回族的文化根脉。仅以20世纪来说,宗教学者马坚、陈克礼……史学学者白寿彝、杨志玖……文艺大师马连良、李德伦……。若以通才标准而求之,可谓凤毛麟角。略作推举明代有李卓吾,清代有蒋湘南。近世当推孙幼铭。或可尚有进入通才之列者,恕我孤漏寡闻。

通才标志,认知系统绝不单一,见识高远、情趣广泛,博采兼收,一切可用之学虽是陌生,皆可化而为己所用。他们以博见长,非常关注自身才智全面发展,这既是敏而好学,且又是天性自然。由于他们关心时势,深入现实纵深,必须具备多元学识,凭借对多元学识的运用,来迎接诸多文化支撑的方方面面的挑战。通才是特立独行的、具有社会使命感的那些博学的学人。

通才有学术智慧,他们直面复杂的社会人生,能给予多样的解读,多样的处理。在一切对我都不陌生的自信中,敢于拼搏,敢于承当。然而学术智慧,不能与人生智慧相等。通才往往处境艰危,困于重重逆境之中,哪怕是身处绝境,人微言轻,却仍保持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毅。他不可摧折的自觉意志,很难被瓦解、消融。通才每每是在时势挤压、锤炼中,被时势造就而成。

现实需要纵横捭阖于复杂的善恶交攻中的通才。通才的产生,实乃时之所期,势之所需。

回顾历史上的通才,我作出了上述结论。既是泛泛而谈,也是对孙幼铭先生一生的归纳。他是乱世通才,而且是个急流勇进的斗士。我们抛开某种意识形态的拘囿,跨入中华民族历史洪流中,从“这一个”历史横断面中,去品味人民浸透的血泪,去倾听他们无声的呐喊,去透视他们心底淤积的爱与仇。那个时代的确需要众多的孙幼铭。不应求全责备于前人的某种局限性。我们反躬自问,倘与先生同时,自己能否用铁肩担起道义,妙手写下多领域、多题材、多体裁、多主题,敢言他人不敢言的雄文?

孙先生奉伊守正,崇儒稽古,关心国事,匡维世教,无私地投入了他所追求的光明理想。他文涉古今,敷陈宏辩,奖善驱恶,摒弃空谈,挥笔千钧,承担着文人应有的文化使命。他投身政坛,不阿不附,赞画政务,无惧权贵,是个积极入世,不与世浮沉的干才。综观幼铭先生短促一生行止和他所留下的文章笔墨,可以用“守清悟两世,葆真性中天”,为之论定。

面对腐蚀人心,摧折人才的乱世,多少人终于沉沦,而孙先生坚定不移,依然故我。他没有人格塌陷后,精神失据的困惑或迷茫。这本文集印证着我的评价。

孙幼铭坚守着他的人生规范,不断朝着他既定目标前行。历史,宿命地注定了他是个悲剧人物。他把精神财富留给了未来,远传千秋。无数后人的掩卷深思,心灵豁然,拍案而起,这一切情景,将构成他身后演绎不尽的喜剧人生。

上述评说,倘,谓予不信,且打开这一文集,低眉细细攻读,放眼品察人生,方知非是乱弹、或是怀抱琵琶另有别弹。何况,先生早已远去,他的后人并无时髦的现代荣华。

且以词两阙作结。

调寄《醉太平》

水漫歧路,山遮望断,姸媸混淆目乱。特慈君慧眼。

战云滴血,乾坤逆转,黑鞭起落腥羶。挥笔净地天。

崇伊尊儒,博学通贯,肝胆日月高悬。阔步两世间。

才兼文武,践履唯先,救心治世无偏。族教一奇男。

猜你喜欢

专才通才回族
科技型企业专才和通才、交互记忆系统与双元创新关系研究
做质量人需要通才还是专才?
沈括:一个通才的治水路
通才,时代的召唤
杨通才:无限眷恋无限情
回族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回族族称起源新辨
如何驾驭“不服管的专才”
400万华侨华人“专才”分布海外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