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改革
2013-04-13李慕雄李希滨
李慕雄,李希滨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哈尔滨15008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新思想、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高校图书馆作为师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信息资源,是集聚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基地,能够满足人们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渴求;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存储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存储、传递和利用的方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也使得高校图书馆在工作方式、服务范围、功能定位以及服务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然而,现实中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无论是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还是从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思想观念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本研究主要从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现存的管理运行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以及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师生服务进行深入的探讨,认为目前亟待解决管理理念、机制、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为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1]。
1 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改革的含义和重要意义
1.1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改革的含义
进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改革就是指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根据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综合时代大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及高校图书馆的自身条件,对图书、工作人员、信息、基础设施等资源重新组合,进行有效配置、整合并加以合理运用,从而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到最大效能,将管理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以满足人们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渴求。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改革的含义就是指实现各创新要素和创新维度之间的全面协同,实现管理、文化、理念、技术、战略、制度及资源等各种创新元素的整合运用,从而达到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全面创新的目的。
1.2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改革的重要意义
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存储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存储、传递和利用的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种不同于传统知识的传播方式,使得高校图书馆在工作方式、服务范围、功能定位以及服务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并对图书馆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其次,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关系到其自身科学化及规范化进程,高校图书馆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高校图书管理者就应该冲破传统枷锁,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取舍,更新管理观念,勇于改革创新,努力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改革服务方式,发挥管理功能,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优质、快捷的服务。
2 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现状
2.1 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现行的管理体制都存在着体制不科学、不合理、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问题。这种管理幅度过大、管理机构臃肿、管理制度杂乱无章,责、权、利不统一等系列制度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首先,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结构方面,仍然采用封闭型管理模式,这种占主导地位的管理模式导致现行的图书馆的宏观调控机制不灵活。其次,由于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都利用有限的文献资源为读者展开服务,这对图书馆的资源共享计划进展非常不利。最后,由于高校图书馆各个部门之间采取分割式的方法进行管理业务,这就导致员工之间缺乏业务交流和知识共享,彼此之间相互封闭、相互制约,不利于个人才能的发展[2]。
2.2 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首先,现阶段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都采用以物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制度为准绳的硬性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式严重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导致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受到约束,不能正常发挥。其次,由于管理者的竞争意识薄弱,使得图书馆在管理方面存在重平衡、轻竞争的管理机制,这严重抑制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最终导致员工普遍缺乏创新意识。这种正激励少,负激励多;制约得多,落实得少等内在的因素,使得管理机制不灵活,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2.3 思想观念存在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师生对于获取的信息量和服务能力有了更多的需求,这就对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图书保管员,而是具有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而现阶段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改革意识、忧患意识非常薄弱,传统保守的思想依然十分严重。一方面,工作人员大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于网络信息、数字化信息等现代化信息漠不关心,缺乏学习意识。另一方面,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服务意识,依然习惯于借借还还的简单服务模式,不能优质、周到地为广大师生进行服务。正是这种缺乏管理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和服务意识上的思想观念问题,导致高校图书馆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高校办学需求。
2.4 不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缺乏竞争意识
首先,受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的限制,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由于缺乏必要的调研工作,没能深入到学校各基层单位调查了解师生的文献需求,而只是一味盲目地根据自身的喜好订购图书,这导致订购的文献无人问津,也就是无法满足师生的信息需求。其次,由于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很少与其他图书馆实行资源共享,这不仅导致图书馆在购书上面需要大量经费,而且还会使图书馆对于新书的补充不及时,最终导致图书馆自身的知识信息更新缓慢。
3 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改革的策略
3.1 创新改革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理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师生对于获取的信息量和服务能力有了更多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的创新必须找准切入点,同实际情况密切结合,并适应时代发展潮流。这就要求:首先,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改变以往的重收藏轻使用、重管理轻利用的思想,将工作的重心落到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上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其次,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该具有资源共享共建理念,将图书馆的建设在共享与共建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最后,加强效益效率兼顾理念和信息化管理理念建设。充分利用图书馆所具有的先进的设备设施,以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同时,其自身还要不断完善信息保障体系,将自身的信息容量和服务范围逐渐扩大,继而实现高校图书馆系统的统一整合[3]。
3.2 创新改革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
长期以来,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逐渐形成了多内容和多形式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知识管理模式、资源管理模式、数字化管理模式、一体化管理模式等。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该根据信息化大环境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内部管理机构的重组工作,首先要建设专业的指引库,强化网络功能,建立多种目录、索引、数据库、信息资源导引库等指引师生到特定的地址获取所需的信息。其次,建设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形成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模式,为师生提供增值信息服务,以使高校图书馆可以不断适应图书馆信息环境下瞬息万变的新要求,最终达到管理的优质服务性、灵活互动性、高效高能性、综合开发性、专业升级性、高效高能性、系统运用性等基本目标。
3.3 建立教育管理机制,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应该建立相应的教育管理机制,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和必要的奖励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以便可以更好地向师生提供服务。其次,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知识信息的及时更新,要有强烈的信息情报意识,积极主动地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学会用现代化的先进信息技术武装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4 创新改革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阅览工具、阅读习惯及阅读方式等都逐渐发生着变化。高校图书馆想要顺应现代化市场的需求,就不能只是采用于借借还还的简单服务模式,而是应该向着网络共享化、文献载体多元化、文献获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发展。首先,应该大力开展特色增值服务,注重师生个性化需求。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其次,应该建立网络搜索和导航系统。利用不同的方式、文献检索方法和服务,加强文献资料的有效利用,从而优化升级图书馆服务工作。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应该依据客观形势,从实际出发转变管理理念,在管理模式上不断地寻求创新,提高管理水平为师生服务。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新内容、新知识,不断增强情报意识,具有勇于改革、大胆实践、不断开拓创新的意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姬敏康.适应个性化服务的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J].科技资讯,2013,(19):255 -256.
[2]熊桂芳,卿莉.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140 -141.
[3]袁莉莉.现代信息技术下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探讨——以南京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