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类专业项目贯穿式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13-04-13肖先波
肖先波,胡 勇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分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土建大类中开办学校最多、办学规模最大的专业,据统计,全国设有土建大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有1 100所,这其中53%的学校开设有土建施工类专业。纵观各有关高职院校,基本都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定位在施工现场一线管理岗位,具体为施工员岗位。该岗位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具有指导与组织完整建筑工程施工的能力,从施工准备到基础工程施工、主体工程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综合实践教学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一、土建施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教育部16号文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基于此,各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形成了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如“411”模式、“2+0.5+0.5”模式、“2+1”模式等。尽管模式多样,不外乎两种能力培养路径:一种是,在校内分两段完成基本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再到企业完成顶岗能力的培养;另一种是,在校内完成基本专项能力的培养后,用较多的时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形成综合上岗能力。实践证明,这两种培养路径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前一种寄希望在校内即完成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忽视了建筑产品周期长、不可复制性的特点,在校内是无法完成的;后一种把学生推向企业,在目前的体制与机制下,往往在质量监管、质量的差异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种种原因都导致了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不能立即上岗,在企业就业后还要有相当长的一段实习期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究其原因,还需从建筑产品的特点着手。建筑产品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加工产品,具有生产周期长的特点,一幢楼工期可能要一到两年,甚至更长。学生在工地上跟岗1-2个月可能连基础都还没施工完,经历的只是很小的一个分部工程,无法经历一个完整的项目。因此,在现场的实习更多的只是一种岗位体验、岗位认知。另外,建筑产品规模大,具有单一性、固定性和不可复制性[1](P71)。在校内是无法进行施工的全真操作实训的,更多的只是模拟,实施起来也会省略很多细节问题,而这些细节正是施工的特点,正是岗位能力培养所在。
二、项目贯穿式实践教学思路
“工学结合”其关键在于“合”字,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就是把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其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和学校,把以系统理论知识为主线的学校教育和突出实践操作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教育进行结合,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基于此,学校提出的“三层对接”(学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师生对接职业岗位)则是更进一步深入的系统化设计。专业对接行业企业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对接,建立一系列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师生对接职业岗位,采用项目贯穿式实践教学深化培养方案,通过学生在企业按照施工员岗位实践学习来达到岗位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三年不间断的学习培养出企业所需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基于对建筑产品特点的分析及专业对接行业企业的保障,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实行工程项目贯穿、岗位工作任务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全程对接一个工程项目,从而实现与施工员岗位的完整对接。通过三年对接施工员岗位,实现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毕业即能上岗。
三、项目贯穿式实践教学的实施
项目贯穿式实践教学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综合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既要有一定的保障条件,也要有切实可行的操作规范性要求,还要考虑与现有培养方案的一致。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建设。
(一)项目贯穿式工学结合项目库建设
校外具有稳定的、规模大小合适的、工期恰当的、交通便利的项目是实施本改革的关键。通过产业合作委员会及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搭起的“三层对接”平台,主动寻求与周边企业的合作,与建筑施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将企业在建及即将开工项目汇总形成数据库,定期更新,动态掌握工程进展,确保每年新生专业课开始学习之初能从中挑选出合适的项目进行岗位对接,将学生与项目、与岗位固定,确保每个项目点不多于5名学生。同时,该项目库也为课程教学提供校外短时现场教学支持及学生顶岗实习支持。
(二)项目贯穿式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通过把整个项目贯穿学习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开发建设,使学生去工地现场带着内容和任务去,有考核标准,有作业完成,以提高学习效果。每次都提前根据项目进展及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下现场实践学习内容设计,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在建设中,充分吸收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规范一致。按照“工程测量放线→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防水施工→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顺序进行课程标准开发,按照专业实际特点进行工学结合实训手册开发,并进行项目化的作业设计。不仅使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项目贯穿式教学改革中来,还带动了部分技术人员到其他课程建设中来,使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
(三)项目贯穿式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建设
为保证项目贯穿式工学结合教学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起一套管理制度,包括项目库专人负责制、校外基地使用申报制度、学生的考勤与作息时间制度、校内教师的巡查制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企业兼职教师培训制度、资金保障制度等。为了加强学生学习的效果,确保质量,每周在校内也要定期以汇报形式组织学生交流实践学习心得。
(四)项目贯穿式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以建技与建管专业教师对接进行项目贯穿实践教学为例:项目贯穿在课程上体现在专业认知课程、核心课程与平台课程、综合实训课程、顶岗实习课程,以全过程跟踪工程项目的工学结合模式培养高技术技能型的建筑人才。如以地基与基础课程师生岗位对接进行工学结合的项目贯穿为例,具体方式以任课教师对接建筑企业总师室或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校内外指导教师分别为校内任课教师与工地技术人员,学生以4-5人为一个小组,根据每门课程的实训项目进行选题,如地基与基础施工选题有桩基施工工程、土方施工工程、地下室施工工程、塔吊施工工程、基坑围护工程等。根据每个工地项目的规模,每星期每次3-4个组轮流到工地进行跟岗,一个班约有10-12个组,大约3-4天时间可以完成,每个小组每个月下工地时间至少3-4次,每次下工地时间不少于四课时,下工地时间由小组共同协商确定,并做好学期计划上交指导教师,教师协调工地指导技术人员做考勤记录。校内指导教师针对选题每个星期集中辅导一次,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每个月至少沟通一次。学期结束,上交课程选题任务的作业,包括四个方面,资料文件夹,针对选题所收集与工程相关的图片,文档等影像资料;撰写选题的专题报告:根据课程选题内容与指导老师的要求;跟岗日记:现场施工作业交底及表格,包括现场主要施工活动情况、现场检查验收情况等;实习心得:结合课程与选题撰写自己实习的跟岗体会与认识,相比实习之前进步与差距,以及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和学习建议;制作跟岗课程的PPT: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制作个人学习汇报专题报告PPT。在以上实施基础上,学生、企业技术人员、教师三者形成理论与实践的动态教学活动,不断摸索并更新完善项目化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
四、项目贯穿式实践教学的效果
项目贯穿式实践教学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对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项目贯穿、岗位工作任务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体现专业特点
在对建筑产品特点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项目贯穿、岗位工作任务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工学结合做法,改变了以往建筑类专业学生下企业阶段性实习始终停留在岗位认知与体验层面的现状。选取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完全贯穿学生整个专业的学习。通过全面对接施工员工作岗位,使工学结合实训达到培养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养成的目的,以提高学生岗位综合实践能力。
(二)项目贯穿式工学结合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衔接,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项目贯穿式工学结合与以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一致,其内容与实现方式是专业课程无法取代的,是专业课程教学的补充与深入,将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同时,对项目贯穿式工学结合进行系统化设计与建设,并且在建设过程中有企业的深度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协助学生建立明确的就业岗位目标,使毕业生适应性得以增强
通过全面对接施工员岗位,以施工员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组织教学,从工程开工到竣工验收,全程参与,既培养了学生岗位综合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也使学生更明确了就业岗位目标,提高了毕业后的适应性。
[1]肖先波,胡 勇.基于工作过程的土建类专业课程开发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