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公共日语教学中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以基础阶段教学为中心
2013-04-13任海丹
程 姝,任海丹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系,辽宁大连116023)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对日语人才需求的急剧上升,我国高等院校的日语教育教学,包括公共日语教学和日语专业教学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截至2013年9月,我国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已经达到466所,全国1 100余所高校大多设有大学日语公共或选修课程。而且,诸多高校的计算机、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还开设了日语强化班课程。同时,社会上的各种日语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然而,与日语学习者数量逐年增加成反比的是当今就业市场愈演愈烈的严峻形势。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教学资源、走出单一的课堂、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者的日语综合能力,同时提高学习者日语能力考试的过级率,就成了高校大学公共日语教育者面临的一大课题。
大连作为我国与日本进行经济往来较多的城市,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一直比较旺盛。尤其是众多IT企业每年吸纳大量的计算机日语人才。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这些企业对于大连地区高校的非日语专业日语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对于日语能力测试过级以及日语视听说能力的要求,已经逐渐接近日语专业学生了。笔者通过自己在大学日语教学方面的实践研究发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视听说能力对于提高学习者日语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公共日语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大学日语教学大纲中包含的授课对象为高起点(初、高中学习日语)学生和低起点(初、高中学习英语)学生,我国高校大学公共日语的学生大部分为后者。与大学日语专业相比,公共日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教学对象学习兴趣不足、主观能动性较低
大学公共日语的教学对象来自文、理科不同专业,学生由于对日语的新鲜感和熟悉感,初始阶段的学习热情普遍较高[1]。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需要进行大量记忆练习的时候,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减弱,而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也使得很多同学放弃了对日语的学习。
(二)教材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公共日语初级阶段教学采用的教材大多内容不够新颖,实用性、趣味性不强,很难赶上时代的发展[2]。大多数高校公共日语基础教学阶段的课程受师资条件限制仅为基础知识的传授,很少开设视听说和会话课程。通过基础阶段的学习,学生虽然基本掌握了日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但同时因为缺乏会话课或听力课的搭配,已经形成了张不了口的“哑巴日语”模式。
(三)教学模式老化、教学方式单一、教师投入不足
大学公共日语课程多采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教师独占课堂,强调模仿与学习过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教师一味地侧重语法知识的传授,缺乏新的教学手段,忽略了视、听、说等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强。
二、培养大学公共日语学生视听说能力的意义
我国著名日语教育学家刘耀武先生曾提到:“语言行为是听觉形象、视觉形象唤起概念的行为,即所谓一种条件反射。”[3]这为我们指出了视听说的条件反射是语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传统的大学公共日语基础阶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专门课程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这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注意力不足。但是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与基础知识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并在以下几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日语口语交流能力。视听说教学法是在正常的提问、回答、复述和总结等教学环节中加入大量的日语,尽量让同学们多看、多听、多说日语的一种教学的方法,久而久之大家的日语视听说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其次,可以促进日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日语教学中“读、写、译”等技能的培训为学生们提供了视听说能力训练的基础,而视听说技能的训练也间接促进了其他能力的提高。
另外,还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随着日语学习难度的加深,同学们掌握日语程度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回答问题的同学也越来越少,所以日语课堂的气氛往往是越往后学越沉闷。日语教师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视听说能力,增加了日语的提问量,让更多的同学开口说日语,从而提高学习日语同学的积极性,达到活跃日语课堂气氛的目的。
三、视听说教学法在大学公共日语基础教学阶段的应用
(一)视听说教学法
在外语教学方法中经常应用的主要有自然法(Natural Method)、直接法(Direct Method)、口头练习法(Oral Method)和视听教学法(Audio-Lingual Approach)等,每个单独的教学法都有其无法克服的局限性。视听说教学法就是在尽量运用目标语言,利用图片、语音等多媒体工具,使学生能够做到对目标语言的整体感知,视听并用,能够以情境为主,并以情境联系话语,在学习日语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日语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视听说教学法的应用
1.由视觉感知到语言表达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相关知识点的图片,让学生加深记忆。比如在假名学习阶段,教师可以将每个平片假名来源用动画短片的形式(安→あ;阿→ア)展示给学生。在学习“看”这个动词的时候,有的学生分不清“見る”和“熐む”的区别,教师可以准备报纸、书籍、电视、电影等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短语搭配。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不带字母的日剧视频,让学生用日语说出剧中的情节。
2.日语环境
语言是需要环境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量创造语言环境。用日语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尽量用日语回答问题就可以创造好的语言环境[3]。提问、评价和建议尽量用日语说,碰到学生不懂的词汇和表达,尽量用已经学过的简单日语或者肢体语言来解释[4]。
日语基础教学中大量的教学内容集中在句型的讲解和练习上。一般句型练习都是由教师说中文,让同学们翻译成日语。在这样的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说日文句子,让大家挑出句子中的语法错误,或让大家翻译成中文。这样一来,同学们在掌握了语法的同时,还得到了日语听力的锻炼。正常授课之余,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日语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日语环境。
3.情境演练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用日语进行情境再现的演示,作为观众的学生和教师可以从演示内容、日语发音、情景链接、道具运用等环节对参加演示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情境再现练习的时候,首先要精心设计好交际情境和语言,注意指导学生如何把不同表达方式用于不同的场合,达到既定目标。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懂得和掌握语言的社会意义,从而有效地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视听说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环境配套较难,多数大学公共日语的授课教室没有设置多媒体设备,教师无法展示图片、视频资料。
其次,授课教师日语使用需要进一步有效控制。有的教师在进行日语讲解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一直用日语讲下去,后来发现很多同学并没有听进去,学习积极性还受到了一定的打击。与其说很多,还不如适当少说,让学生都听懂。而且在说日语的时候,任课教师一定要在关键处调节语速和重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另外,有的教师纠正学生错误不及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口语训练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基础阶段的日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出现的错误及时给予纠正。因为在基础阶段的学习准确性比流利性更为重要。而在学生能够较灵活地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教师就不必纠正所有的错误,因为此时的目的是学生较快、较流利地进行语言活动,熟练比准确更重要。
总之,语言的作用是为了交际,高校大学公共日语教学的教师们应该从发展的视角看待教学工作,改进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逐步提高日语视听说能力,逐渐形成日语交际能力,使所学语言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真正发挥作用。
[1]尹平,张萌.大学公共日语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华章,2008,(9).
[2]刘海鹰.关于大学公共日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2).
[3]刘耀武.日本语言学家时枝诚记的语言观[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4,(3).
[4]李松月.创设语言环境 提高日语听说能力[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