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3-04-13战晓微
战晓微
(吉林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春130118)
随着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脚步的越来越快,各个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当今时代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量更大,要求也更为苛刻,单一的外语专业人才已经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999)提出了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六种模式,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便是其中之一。”[1]双外语教学,并不是以往的“外语专业+第二外语”的学习模式,而是以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两种外语为目的,第一和第二外语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
1 理工科大学双外语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目前,国内大专院校开设的双语专业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在一些综合性大学,主要采用外语+相关专业的形式;在外语类大学,由于在外语方面师资力量雄厚,主要选用外语+外语的形式,包括英语—日语,英语—法语,英语—俄语,英语—德语,日语—俄语,英语—泰国语等专业,也拓展出外语+其他专业的形式,例如外语+商务等;在师范类大学,也主要采用外语+外语的模式。而理工科类大学的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待于研究和探讨。“对理工科大学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外语+外语的研究,除了它是目前理工科大学研究的一个空白需要填补外,还因为它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2]加强理工科大学双外语人才的培养,会有助于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学生熟练掌握两门外语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由于中国的学生接触英语时间比较早,在进入大学学习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因此,在课时设计上,首先要加大其他语种的课时量,帮助学生打好第二外语的基础,同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英语的训练,比如让他们重点练习听、说、口译等技能。对于低年级(大一、大二)的学生,以夯实语言基础为主,主要在词汇量、语法结构上下工夫。对于高年级(大三、大四)的学生,则要重点训练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练习新闻听力,观看戏剧电影,模仿电视访谈,或者进行翻译口译,来达到使用语言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两门语言,学校应该对课程进行仔细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别: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包括对两门语言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在语音面貌、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知识课程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两门语言背后的文化,可以开设国家概况、国家社会与文化、文学作品研读、影视作品分析、歌曲赏析等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另一种文化的风土人情,对于另一个国度的政治、经济、教育、历史、社会等情况有所把握,对于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有所了解。专业实践课程主要在学生大三、大四时开设。口译、笔译、论文实习等课程可以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课程相辅相成,为学生将来投身工作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可以灵活地安排一些选修课,让选修课成为学生发挥长处、弥补不足的帮手。比如,选修课程可以包括语言教学方面的内容,这样希望将来做教师的学生可以选择去听课;也可以包括经贸、商务、工商、营销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将来准备进公司上班的同学可以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开设外交等方面的课程,想从事外交工作的学生可以参与其中。总之,好的选修课可以让感兴趣的同学积极地投入其中,为他们将来的工作增添新的动力。同时,也为那些想弥补自己学习上薄弱环节的同学提供了机会,他们可以再次学习,迎头赶上。因此,学校应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然后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开设的选修课课目,使学生受益。
2 理工大学双外语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进与探索
双外语专业的学生学习压力更大,学习更紧张。如何改进教学内容,选择更合适的教学手段是一项重要内容。
首先,从教材选择上,现在有很多双语教材和练习册,很适合双外语专业学生学习。比如,有日本学者用英语编写的日语书,有韩国学者用韩语编写的英语书等等,学生选择使用这样的教材,可以以熟悉的一种语言为依托,同时加强另一种语言的学习,达到双语互惠贯通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同时促进了两种语言的学习。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多采用双外语互动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例如,教师上课时可以以英语为直接输出语言,设计一些练习日语或俄语等第二外语的单词或对话小游戏,来练习两种语言的听和说;也可以增加两种语言相互翻译的练习。这种“沉浸式”的教学方法适当地提高了学生接触两种语言的几率,对他们改变语言思维,适应新的语言学习非常有好处。同时,语言迁移理论也非常适合在双外语教学中运用。例如,“从语言迁移理论分析,英日双外语专业方向的第二外语——日语与汉语之间产生的正迁移多于负迁移。”由于汉语与日语的文字系统非常接近,而且在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文明礼仪有很多共通之处,因此中国人学日语要比西方人更容易。此外,英语和日语之间也存在正迁移。例如,日语中80%的外来词来自于英语,发音也颇为相似,所以外来语的学习对于已有一定英文基础并且具备了大量英语词汇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如果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展汉日、日英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的对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语言的正迁移,抑制负迁移,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从语言迁移理论分析,双外语专业方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成功是可能的。”[3]211
另外,由于双外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学校也可以尝试着延长学制,尤其是对于从零开始的外语学习,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保证输出人才的水平。
3 对于双外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
双外语教学课程对于教师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校需要更多复合型的教师来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对于教师的培训也尤为重要[3]211。首先,学校可以多聘用一些外教,有些日语、韩语、西班牙语外教本身也有很好的英文基础,他们在课堂上直接可以用两种语言与学生交流,这对于学生非常有帮助。其次,学校应多提供教师培训的机会,比如让他们去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和进修,来提高自己语言和专业方面的能力。教育部就曾要求:“理工科大学的英语教学要在两年的大学英语基础训练之后,进行必修的专业阅读训练,即进行科技英语教学,后又提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具有相当高英语水平的科技英语和双语专业课师资力量就成为重中之重。”[4]的确,“理工科大学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涉及内容较宽泛,除了熟练掌握两门外语以外,还需要了解包括外交、经贸、法律、理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根据所在学校的学科特点,对理工类的优势专业知识的掌握也尤为重要。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专业教师是纯外语专业出身,对其他学科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并且对知识更新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5]因此,为了提高输出的双外语专业人才的质量,教师也需首先进行充电,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4 办好校外实习基地,强化语言应用能力
“校外实习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教学环节。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建立高质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迅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6]在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语言学习后,如何运用语言去为社会服务,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成为了学生关注的问题。语言能力的好坏也关乎着他们最终的就业。因此,学校应办好校外实习基地,多和相关企业、公司或各种贸易博览会、展销会等加强联系,建立起长期的校外实习基地,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才能将语言学好、用好。办好校外实习基地,多为学生创造亲身实践的机会,是学校的责任,也是理工院校要培养好双外语人才的重要途径。
理工大学双外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借鉴其他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宝贵经验,更需要考虑自身情况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学校、适合自己学生的道路。同时,要培养好双外语专业的学生,不仅仅需要学校自身的努力,还要来自社会、企业、学生等各方面的配合。本文初步探讨了在理工大学培养双外语专业学生的方案,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改进、双外语教师师资队伍培养、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积极的经验。
[1]朱效惠,赵忠德.外语专业双外语人才培养——基于反馈调查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2):14.
[2]陈及辛.理工科大学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5):26.
[3]陈梦然,吴燮元,韩玉.英日双外语专业方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4]刁曼云.高新技术企业对理工科专业+外语复合人才的需求与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28.
[5]郭丽华,臧树文.理工科大学双外语专业教师素质浅析[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6):98.
[6]施静.高校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J].华章,2010,(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