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格雷的画像》中死亡意象探析
2013-04-13武雅男
武雅男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福州350017)
一、前言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来给人看!这也是《道林格雷的画像》给读者带来的最为直接的感受。虽然作者奥斯卡·王尔德在小说的开篇就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无比美好的场景,并让道林格雷这样一个绝世美男贯穿于小说的整个过程,但是这样一个刻意营造美而有意避免任何瑕疵的做法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预言了故事的悲惨结局。
二、死亡意象的刻画
(一)感官的死亡意象
让我们先看一段小说最开始的描写。
画室里弥漫着浓浓的玫瑰花香,夏日的轻风拂过园中的树木,开着的门便送来了馥郁的紫丁香味,或是满枝粉红色花的荆棘的清香;从沙发的角落望出去,正好看得见像蜜一样甜,又如蜜一般黄的金莲花在闪烁;抖动着的树枝,似乎很难承载花儿火焰一般的美。亨利·沃登勋爵躺在波斯皮革做的长沙发上,习惯地抽着烟,数不清是第几根了;蜜蜂沉闷地嗡嗡叫着,穿行在没有刈过、长得很高的青草之间,或是单调地一味围着满地忍冬那金黄色、灰蒙蒙的花蕊打转,似乎使这沉寂越发压抑了[1]。
风和日丽、百花争艳、香气四溢,多么美好的景象!然而,当作者煞费苦心、穷尽笔墨地勾勒出这么一幅恍若仙境的美好场景时,却直接用以为亨利·沃登勋爵的出场做铺垫,美好的气氛瞬转急下。亨利只是一味地抽着烟,全然没有欣赏美好事物的心境,或许在他心里正考虑着某些无比龌龊的勾当,于是气氛开始因此而变得单调、压抑起来。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一切美好的事物离开了欣赏者赞许的眼光将变得苍白无力、毫无意义。孤芳自赏不是自赏,而是自怜!这其实就是一种感官上的死亡,并且这种抽象意义上的死亡在美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有力。相比于使出浑身解数营造出的美而言,奥斯卡·王尔德更加在乎与之对应的感官上的死亡。想象一下,在现实生活中,当奥斯卡·王尔德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拿着精美无比的饰物在从人潮涌动的大街上走过时,竟没有一个人为他驻足,并投去赞许的眼光,奥斯卡·王尔德本人内心会是何等的失望啊!他会鄙视人们的审美观,认为他们都是一群缺乏正常审美感官的异类。在小说的开篇,作者就这么用心良苦地为我们展现了美与死亡的正面交锋,将其所追寻的艺术世界和客观现实进行了强烈的对比。
(二)精神死亡的意象
总结来看,《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精神死亡的意象由道林格雷和西尔比二人演绎得淋漓尽致。
小说中情节发展的高潮阶段应该是主人公的灵魂开始一步一步堕落的时候。道林格雷在亨利·沃登勋爵的劝说和诱导下,开始凭借自己绝世无双的俊美面容及时行乐,并沉迷于毒品、滥交和无节制的享乐中。这种忽略甚至是放弃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去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的生活理念,绝不是奥斯卡·王尔德所期望的,甚至可以说是与他的价值观背道而驰的[2]。那作者为什么又要这样安排情节的发展呢?首先是迫于世俗压力的无奈之举,就像奥斯卡·王尔德本人在生活中所遭遇的那样。单纯地为了艺术而艺术,这是奥斯卡·王尔德所希望和强烈追求的,但是他没能实现,反而被现实世界一点点消灭这种本能的艺术表现。其次是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说的:If I can't be famous,at least I can be nortorious。在这种情况下,道林格雷就是奥斯卡·王尔德的一个缩影,既然不能将美永恒地存在下去,那就宁可将其亲手毁灭。道林格雷的堕落是自身精神追求的死亡,也是奥斯卡·王尔德无声的叹息。
小说中最为精彩的一段应该是道林格雷和西尔比之间的恋爱经过。然而在这么一段看似浪漫、般配的爱情故事中却充满了死亡的身影。当道林格雷被西尔比美妙的歌喉和曼妙的舞姿所吸引时,这不是源于他对她发自内心的爱慕,而是受到了心中早已破土而出的享乐主义的驱使。当西尔比被道林格雷的绅士风度和俊美面容吸引时,迎接她的不是爱情,而是罪恶的魔爪。西尔比在爱情的助推下,离开了属于她的舞台,忽视自己的追求,任凭自己在精神层面上一步一步地死亡。结果,她真的因此而死亡了。
三、死亡意象的三重内涵
(一)对艺术的执着
巴兹尔是小说中最大的悲剧之一,他的死亡体现的是一种对艺术无比执着的精神。巴兹尔为道林格雷画了像,并被其所深深地吸引。这里的吸引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被这幅画吸引,也就是被自己的艺术创作和画中道林格雷的美貌所吸引;其次是被现实生活中道林格雷本人的俊美面容所吸引。作为一个画家、一个艺术家,巴兹尔是纯粹的,他纯粹地为了自己的艺术而活着,活在一种超我的世界中[3]。所以当他看着现实生活中的道林格雷一步一步地堕落,慢慢地变成令人恐惧能够吞噬一切的魔鬼时,他感到了极度痛苦。因为这种场景与他说追求的美、所追求的纯粹的艺术不相符合。这样一个变了质的道林格雷与他内心中道林格雷、与他画中的道林格雷都是截然不同的,于是他想拯救和改变堕落中的道林格雷,想拯救心中象征自己艺术追求的那幅画。然而这个时候已经变得十分自我的道林格雷已经不是巴兹尔所能支配的了,况且还有一个非常本我的亨利·沃登勋爵在推波助澜。所以,巴兹尔是不可能改变道林格雷了,不可能找回原来的画,不可能回到艺术追求中最本真的自己。那么怎么办呢?唯有死亡!这或许就是奥斯卡·王尔德安排巴兹尔死亡最为直接的原因。然而巴兹尔不是简单地死亡了,他是带着自己的美好愿望,带着自己对艺术的执着而死的。
(二)善的回归
奥斯卡·王尔德是一个唯美主义者,是一个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人。在他心里艺术的纯粹的、美是高于一切的、世界是善良的。无论是西尔比的死还是巴兹尔的死,抑或是道林格雷的死都处处彰显了一种善的回归,这也是奥斯卡·王尔德心中最本真的呼唤。首先对于道林格雷的死而言,这是一种摒弃曾经一切恶的勇气可嘉的行为,是内心真正向善的一种切实举动。道林格雷刚刚来到城市时是善良的,他不听从他人的劝解,追求西比尔并打算与之结婚,但在亨利的诱导下开始出卖自己的灵魂,开始过上奢靡荒淫的生活,甚至去杀人。但是这些都不完全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最愿意的做法,所以他本人一直遭受内心的折磨,期盼能够回到过去,最后当他拿起刀向画像刺去的时候,这恰恰就是其将自己恶的一面杀害并回归本善的表现。其次对于巴兹尔的死,同样体现了对善的回归这样一种内涵。巴兹尔起初为道林格雷作画,不仅仅是被其美貌所吸引,更是被其善良所吸引,在巴兹尔心中他希望将道林格雷的善良保留在画中,当他决定毁掉画像时,完全是出于对道林格雷的规劝,这也恰恰是他劝引道林格雷回归善的体现。最后被道林格雷杀死的西比尔的兄弟的死也很好地体现了善的回归,他想为西比尔报仇杀死道林格雷,恰恰象征着他对格雷内心向善的呼唤,因为格雷与西比尔在一起时是一个善良的小伙子。
(三)自我寻求
奥斯卡·王尔德曾经说过:道林格雷是我想成为的样子[4]。这样一来就可以看出,小说最后道林格雷的死亡也是奥斯卡·王尔德本身最为满意和期望的结局,因为这样的一种以死结束一切的做法从根本上实现了自我寻求,对小说中的道林格雷来说是这样,对现实生活中的奥斯卡·王尔德而言更是如此。奥斯卡·王尔德一生主张为了艺术而艺术,主张不顾一切追求美好的事物。在他心中追求美和追求自己的艺术是一样的,那么对这二者的追求不外乎两种结果:首先是在现实世界中,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包括自己的价值观和自己的艺术本身,这是最理想的结果,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看来又是最不可能实现的一种结果,奥斯卡·王尔德最后的悲惨结局足以说明一切。其实是被世俗摒弃,活在只属于自己的世界中,也就是死亡。奥斯卡·王尔德曾经说:被世俗约束而委屈求全是最不道德的行为。为此,他宁可选择死亡。现实中的奥斯卡·王尔德宁可选择死亡,在死亡中成就自己的艺术追求,完成自我寻求。正如小说中的道林格雷为了彻底告别罪恶的自己、回归最美的自我而选择了自杀。这样一种非比寻常的对应关系,表达出了奥斯卡·王尔德心中的迷茫和无奈,也彰显出了他积极地寻找自我实现的为艺术献身的精神。这或许就是奥斯卡·王尔德想借这部小说告诉世人的吧!
四、结束语
生活与艺术本来应该是相互相成、相互融合的,生活可以促进艺术的实现,艺术可以表达最美的生活。然而在十九世纪的欧洲这样一种顺理成章的关系却是那么地不可能实现,在近乎苛刻的传统礼教的约束下,奥斯卡·王尔德只能在生活与艺术中做出选择,这必然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决定。很明显,作为唯美主义者和坚持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人,奥斯卡·王尔德选择了艺术,即使他甚至为此必须面对死亡。对《道林格雷的画像》中死亡意象的解读,将使我们更加近距离地接触奥斯卡·王尔德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艺术和美。
[1]杨芳.《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主义艺术[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43-47.
[2]田红燕.王尔德的艺术和人生——试从《道林·格雷的画像》分析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艺术观与人生观[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88 -289.
[3]雷雯.《道连·格雷的画像》里的唯美主义[J].文学教育(下),2008,(9):98 -100.
[4]吴学平.市场上的剧作家——王尔德喜剧与唯美主义的矛盾[J].广东社会科学,2007,(5):180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