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疆学前双语多媒体教材制作的思考
2013-04-13李红娟
李红娟
(新疆电化教育馆,乌鲁木齐830002)
双语教学起始阶段由小学阶段逐渐转向学前教育阶段,为积极、稳妥、有效地实施双语教育,新疆电化教育馆加大了学前双语教材和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力度,建立了新疆远程教育网及新疆双语教学资源库。
一、新疆大力发展双语多媒体教育的迫切性
1.双语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
从新疆的实际情况来看,全区约需要近20万名双语教师,目前我区双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缺口很大,双语教师专业能力远跟不上双语教育的发展步伐,双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了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仅靠传统的双语教师培训方式,只能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电子教材的出现,可以成为偏远地区双语教师提供有效的学习工具,也是目前学前双语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的一条方便、快捷、实用的培训途径。已经完成的学前双语课堂教学DVD光盘,对弥补学前双语教材不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农牧区的一线非师范类、非幼教类学前双语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1]。
因此,新疆亟须大力加强学前双语教育资源的建设,积极推进学前双语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多媒体教学、远程双语教学、远程教育网等多种形式,以信息化带动学前双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学前双语教师素质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双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2.新疆双语教学资源结构严重失衡
新疆双语优质教学资源普遍短缺,而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不平衡,质量参差不齐,越偏远的农牧区一线师资力量愈加薄弱,在实际双语教学中能用的教学资源非常欠缺,少数民族学前教育资源更是稀缺,而在乌鲁木齐等城市,有相对丰富的教学资源,一些优秀的教学课件被埋没,没能及时被加工、转化成有价值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导向示范作用。学前双语教育资源的不断充实、完善,将给我区学前教育带来深远影响,在弥补教学资源不足的同时,也能对农牧区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对提升教学水平、掌握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2]。
二、目前学前双语多媒体教材存在的不足
1.教材呈现小学化、成人化
在学前双语教材中,往往把汉语当成一门学科来教,重视课堂教学,而往往忽视了孩子的交流、模仿和想象空间,教学呈现小学化、成人化趋势,忽视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在双语学习的初期,教师必须把握孩子词汇和语法的掌握程度,使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最好是略高于孩子现有能力和水平的语言,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然、轻松、适宜表达的环境和氛围,教师应放慢语速,提高音量,发音清晰、多次重复,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多种形式,帮助少数民族孩子建立初步的汉语语感,激发孩子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听和说的能力,鼓励孩子先张嘴再纠正,慢慢帮孩子建立起说汉语的信心。
2.学前双语教材缺少了新疆本地的文化背景
教材是教学的物质基础,教材编写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学前双语教材受编写者的局限,缺乏教材的民族化,没有充分贴近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文化背景,缺少教材本地化特色。
编写双语教材,需要熟练掌握汉语语言学习规律的专家,也需要通晓少数民族语言的专家,二者合作共同完成的教材才能贴近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兼顾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适应少数民族学习双语的要求。现在的学前双语多媒体教材,大多通过汉语教师授课,再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这样一来就缺少了新疆的文化背景,没有贴近生活,起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3.没有针对民族学生的母语特点进行教学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常常受到母语的“干扰”,容易把母语的特点带进汉语的学习中来,比如维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属于拼音文字,母语没有声调,学习汉语时掌握不好声调的变化。声调不同,字音字义就不同,汉语的这个特点让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最为困惑,即使是完成十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不少汉语发音仍然不够准确,对汉语声调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无趣、陈旧单一,很难引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少数民族孩子面对汉语多变的声调和图画一样的汉字结构,很容易因为信心不足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4.双语教材教学效果缺乏反馈渠道难以改进和提高
由于学前双语教材制作、发行与实际教学分离,在一线实践教学中反映出的学前双语教材问题不能及时反馈给制作方,教师的经验和感受也难以传递给制作方,而制作方因种种原因不能深入教学一线,容易陷入闭门造车、脱离实际教学的困境,不利于教材质量的不断提高。
5.教学内容陈旧、缺少新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乐于参与,才会把所学的知识存在大脑中永远不忘。如果教学内容老套陈旧,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就会禁锢孩子的头脑和思维,限制孩子对外界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甚至会造成他们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妨碍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果教学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并与少数民族文化相联系,教师的语言“新奇”、“精练”,能把枯燥的内容说得生动有趣,即使稍微有点难度,因为感兴趣又是自己熟悉的,孩子们不仅能积极参与,也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以致用。
三、改进完善新疆学前双语多媒体教育的建议
1.建立多渠道多种方式的双语幼教交流平台,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
交流平台既要有对学前教育理论的剖析,又要有不同区域少数民族幼教的差异分析,更要有对多媒体双语教育的探讨和经验交流,通过平台实现教育理念的提升、教育资源的共享,来提高双语教学队伍的理论层次、拓宽专业视野,达到提高双语教育管理水平、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多项技能的比赛,分享特色双语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学前双语教师的教学技巧,激发学前双语教师的潜能,促进学前双语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2.建立双语教学专家队伍,起到向导引领作用
建议以高效的组织、新颖的模式、全新的理念为导向,组成以教育部门领导、幼教专家、园长和一线教师为主的强大双语教育教学专家队伍,开展区内学习交流活动,答疑解惑,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推进我区学前双语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广专业前沿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地市尤其是农牧区的教研力量提供教育保障。开展城乡双语教师交流、互助,促进农牧区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均衡发展。
3.结合新疆实际区情,拓宽教学渠道
农牧区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小动物、水果、民族服装等都可以用来充实学前儿童学习汉语的教学用具,让孩子从熟悉的事物中掌握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废物利用等方式,让学前儿童尝试自己制作玩具,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前儿童学习“双语”的浓厚兴趣。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走进大自然,拓宽学前儿童的活动空间。教师要在教学中尽量创设贴近生活、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孩子自发的语言表达欲望,拓展想象空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制作多媒体教材要注重开放性,引导师幼互动
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而又生动的特点,在传递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孩子往往对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感兴趣,因此,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要重视开放性,播放时教师要积极引导,主动发起互动,引导孩子进行积极的思维碰撞,如:模拟资源库提供的动画故事常常带有小结分段功能,教师在情节的关键之处停下来和幼儿讨论,在播放动画的过程中运用动画笔随时标注幼儿的关注点,增强教师、幼儿、多媒体教材之间的互动。这样,教师在引导幼儿思考的同时,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对孩子的观察和引导上,抓住很多转瞬即逝的随机教育,在和孩子的互动中,根据不同孩子的接受能力及时反馈、调整教学内容,让孩子的潜能自由发展,在提升集体活动有效性的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5.双语多媒体教材要利用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汉语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来说是第二语言,面对汉字多变的声调和复杂的结构,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利用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由枯燥变得活泼,复杂的内容变得简明化,将抽象变为具体,以其直观性、交互性、情境化的特点,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呈现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效果,提高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兴趣,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的交互式语言环境,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通过双语教学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祖国的荣誉感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源自文化认同感,双语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汉语教学,而是通过双语教学,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播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民族自豪感,树立起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在他们的心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通过认同感凝聚民族共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生成对祖国文化的认同,自觉维护稳定,加深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周欣.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资源库与教师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的构想[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热马扎.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