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意产业孵化器中间性组织特性研究
2013-04-13赵文蕾曹鸿涛
赵文蕾,曹鸿涛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200093)
一、引言
创意产业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我国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十二五”的支柱产业。创意产业具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特征,各国以大城市为中心,采取创意产业园等孵化器模式,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创意产业成为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的新增长点。“创意”有别于“创新”,它并不特别强调技术上的突破与革新,而是更注重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与商业价值的融合,重视个体才能与创造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这恰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办学特色相符合。英国的实践表明,大学作为地区创意产业发起者、知识转化、人力资本供应者,对创意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但国内研究学者大多关注大学的产学研机制,缺少对高职院校创意产业孵化器的研究。本文应用中间性组织理论,剖析高职院校创意产业孵化器中间组织特性,提出项目导向型组织形态等五个创意产业孵化器中间性组织特性命题,以期对目前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更好地服务地方创意产业能有所借鉴。
二、中间性组织理论与创意产业孵化器
较早提出中间性组织理论的是威廉姆森,他认为,当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程度较低时,市场是经济活动的调节机制;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程度较高时,企业就会出现。但是,经济活动往往处于二者之间的模糊状态,因此,就需要有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另外一种调节机制,于是,就出现了处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双边、多边和交叉的混合性组织。威廉姆森通过分析交易结构的成本和组织效率,区分出了在资源配置的经济活动中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市场的调节机制,这不但提出了中间性组织存在的客观性,而且提出了中间性组织形态的多样性。
中间性组织理论认为,资源配置以及整个经济活动的调节机制不仅只有企业和市场这两种形式,而且还有与这二者关联又同时并存的中间性组织机制。中间性组织的组织形态是多样性的。这一结论的价值在于,凡是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中间性组织都应促成其成长。中间性组织机制的产生,源于节约交易成本的需要,反过来,中间性组织的实际状态又深刻影响着相关主体的交易成本。因此,应该重视通过培育中间性组织提高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益和国家的经济竞争能力[2~3]。
创意产业孵化器是一种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性组织,为创业企业和各种社会网络资源连接起来的有效平台,应当充分发挥其平台的效用,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创意人才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使在孵项目获得各种专业化服务,解决企业与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问题,降低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创意项目的成活率和成功率[4]。
三、高职院校创意产业孵化器中间性组织特性
大学对创意经济响应迅速,受其专业发展与经费筹集等内部利益驱动,以及企业需求与政府激励等外力助推,大学不再是地方发展的被动参与者,它们可以作为新产业的驱动者。除了担当企业和政府的决策智囊和人力资源库之外,大学还凭借其专业品牌、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优势资源,通过提供资源与设施、师生创业,成为创意企业孵化器,节约交易费用,其资源配置功能是市场、企业难以替代的。
命题1:项目导向型孵化组织模式是高职院校创意产业孵化器的主导模式。
作为有利于实现创新的一种企业组织模式,项目导向型企业以项目目标为管理目标、以项目活动为管理对象,以项目团队为管理主体。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的调查研究,结合其自身特点我们认为,项目导向型创意产业孵化器是一种以项目团队为管理主体,以企业孵化过程为管理对象,以项目管理为管理方法,以为促进和扶持初创项目成长提供相关设施和服务为目的的新型组织模式。
项目导向型孵化器是一种以项目团队为组织基础、以项目化为管理核心、以合作和学习为企业文化,以管理能力能够实现持续提升的服务于创新的新型孵化器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的建设首先应从对组织结构的调整开始,即将现有的直线职能式转换为兼具永久性“项目团队”和临时性“职能部门”的扁平化柔性组织模式,进而围绕“项目团队”设置以过程管理、目标管理和活动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并且在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的逐步磨合和运行期间,以内外合作、互动学习和知识积累为途径形成具有专业特色和合作精神的企业文化。在组织结构重构、管理机制重建和企业文化重塑三个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孵化企业在技术指导能力、融资能力、营销能力、外部协作和信息获取等各方面管理能力的持续提高,并且也让在孵化企业在孵化期间得到涉及场地、资金、人才、管理、技术、政策方面的专业性指导,毕业时成为具有较强生存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的企业。
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多种项目导向型孵化方式。(1)实训项目导入。作为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进行项目教学。以项目为主导,在学生实训中导入项目,当操作成熟后,也可以进行孵化。(2)专业竞赛项目导入。分专业项目选拔,诸如电子商务类、艺术设计类、多媒体制作类、包装印刷设计类、数字出版类等项目,通过指导教师筛选,最终确定参赛项目,以竞赛拉动孵化项目,学校可以将入围总决赛的项目作为学校重点支持项目,推动项目市场化、商业化。(3)工作室项目导入。上海版专拥有摄影工作室、5D工作室、尚书网站等各类工作室,从中可以筛选出好的项目,持续支持,形成长效的项目孵化机制[5]。
命题2:具有领导特质的技能性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创意人才孵化的重要机制。
以产学结合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为例,就是从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出发,坚持走艺术设计专业的市场化、企业化道路,以实际实践为指导思想,以项目为驱动,打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客户的沟通能力,成就职业素养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实际操作性。
教学实践中要逐步发现具有领导者特质的专业素养高的学生,让其牵头领导网页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设计工作室,从小的项目做起,系部、学校给予必要的扶持,从中让其体会与学习魅力型的领导行为:现状与未来目标或领导者设想之间差距的程度;运用改革和非常规性手段达到理想改造;对能够带来这种改变的环境资源和条件限制的现实判断;在鼓舞追随者时所运用的表达和印象管理。在有实现新目标的需求的情景下,由追随者所感知的一系列能够有效领导追随者走向目标的领导行为,及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领导者与追随者的互动关系。
在工作室项目运作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对领导者共性行为进行先认知,并有意识地付诸实践,主要包括:(1)角色模型。领导者通过自己的行为表明一系列的价值观和信仰,以自己为榜样、为追随者塑造一个价值体系。(2)形象塑造。在决策模型的基础上,用改革性和非常规性方式行动,向追随者展示其非凡的能力。(3)明确目标。建立清晰的、远离现状的目标,但仍然要保持在追随者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魅力会因缺乏对环境的敏感性而褪色,所以目标的建立要求必须以对现实的客观评估为前提而进行。(4)阐明较高的希望和表明信心。领导者对追随者的信任及较高期望的综合作用影响追随者的自尊心,而追随者的自尊心会反过来影响其表现,较高自尊心的人更可能接受任务并努力工作。(5)引发动机。领导者从事能够引发与追随者完成任务相关联的动机的行为,主要的诱导方式是满足追随者对成就、从属感和权利的需求[6]。
具有领导者特质学生,经历设计项目工作室的历练,毕业后更易成为企业项目负责人,一方面为学校提供企业的真实人才需求,系部可以适时调整专业内容与培养目标,以赢得在未来相关产业上的人才优势地位。另一方面,通过吸纳母校学生实习、与学校合作开发企业项目等多种形式,推动校企合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职业人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产业良性发展的保障。
命题3:高职院校创意产业项目融资主要源于院校内部融资。
缺乏资金支持是学校创意产品项目发展的最大瓶颈,但经验表明,缺少必要的基本技能与市场需求,提供资金支持未必能推动项目发展,更难吸引股权与债权等正规融资方支持。高职院校创意产业项目融资来源主要由文化创意项目本身特性所决定的。首先,不同于一般市场上的有形商品,文化创意产品是一种符号商品和服务,产品的符号内容重要性高于商品本身的功能性与实体内容,知识产权是创意产品符号内容的保障与前提。文化创意项目的知识产权特性决定了项目无形资产价值高、可供抵押有形资产少,银行将创意项目融资视为高风险信贷项目,这极大地增加了创意项目获得信贷融资的难度。在新兴市场国家,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成为创意项目获得融资支持的重要金融创新工具。其次,高职院校创意项目主要由在校学生完成,项目的市场认可度与学生的创新、市场营销等技能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极大地降低了项目获得股权、债权与企业等外部融资支持的可能性,进而寻求学校内部融资支持,包括无抵押小额信贷基金、创业基金、学生项目奖励基金、校企合作基金等,从而解决市场与企业均无法解决的学生创意项目融资问题。为此,上海推出了天使计划和华图创业基金为学生提供创业资金,通过高职院校申报,帮助有天赋、有好创意计划的学生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命题4:高职院校创意产业孵化器具备“市场与学校”的双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即孵化器的“新陈代谢”,清退经过了设定的孵育期却无法顺利毕业的在孵项目。孵化器是稀缺资源,应该尽可能地向有成长潜力的创意项目流动,只有具备调节功能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高职院校70%以上均开设了创意设计、动漫游戏、传媒印刷、影视音像、文化旅游等专业或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并且发展极其迅速,效应不断增大。高职院校通过具体的调研和规划,依托自身的研究中心、实训基地等建立起与文化产业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依据市场需求,计划招生数量和要求,开展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实施顶岗实习制度。不仅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师资轮训、教学形式、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发展,而且可以促成高职院校与区域文化产业企业紧密合作,把高职院校大量的具有技术含量和市场潜力的文化创意成果通过合作以更高的质量推向市场,使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互动,发挥市场与学校双重筛选与调节功能。
筛选与调节标准之一,引导创意教育人才培养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以设计教育为例,高职院校设计教育中,地域文化研究的缺失是明显的。从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将学生培养成具备基本设计技能并能适应企业生产需求的技术型人才是我国大部分院校的主导方针,而对于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的培养却始终缺失。由此,学生的观念也因此出现一些问题:一是将视野局限在现代工业的范围,对人类未来必须面对的社会转型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观念准备;二是与地方文化脱离,对根植于当地的材料运用及问题解决方式无从了解,令优秀的地方性知识及工匠传统不能有效发扬和传承;三是盲目崇拜高新技术,忽视低技术,从而忽视了许多天然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及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的技术应用的可能。文化创意产业必须根植于传统文化,在多样文化的差异化中提取的元素带有深厚的“高情感”质感。在设计教育中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转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形式与内涵,有着极大的成功机会和生命力[7]。
命题5:创意项目对网络组织更有依赖,高职院校是创意项目的地方网络的重要驱动主体,并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区位和创意能力。
以上海9个创意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区域,以创意设计业为研究对象,利用74份企业问卷和16家企业深度访谈采集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基于投入产出关系的产业链分工协作仍然是网络驱动的重要逻辑,以人才、信息与知识流为核心的创意链正在形成。上下游企业协作有利于集体学习,它们之间的强联结对提高企业创意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然而从影响方式来看,关系内容远比关系强度更重要。“客户”和“高校”是地方网络的重要驱动主体,并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区位和创意能力[8]。
该模式高职院校不止于培养创意人才、提供创意资源,还凭借其资深的专业品牌、雄厚的智力资源、浓厚的创业文化和强大的师生人脉网络,积极创建创意园区,孵化出一批龙头企业,并由之衍生大量设计企业及配套企业。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在出版印刷领域,诞生了很多企业与学校合办的运营中心,如尚书传媒运营中心、世纪出版文化传媒中心、点兆广告传媒设计中心等出版、传媒、艺术类校中企业,中心与企业之间结成业务外包、合作设计等多种网络关系。这种模式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高职院校创业氛围、地方企业家精神以及丰裕的社会资本。高职院校对设计企业区位的影响除了体现在其附近就地孵化衍生企业之外,其设计资源及业界知名度更具有吸聚力。多数教师创业时看重企业与学校的通勤距离及交通便捷程度,在学校周边建立工作室更便于统筹日常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设计企业选择靠近高职院校中或周边,并不仅意在建立正式的机构间合作,高职院校更是源源不竭的创意资源库。他们“经常提出一些比较有潜力的课题,召集在校学生来设计”,可以用较小的经济成本获得较多的设计灵感。
英国的实践表明,大学作为地区创意产业发起者、知识转化、人力资本供应者,对创意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Florida认为,在创意经济时代,城市或区域竞争最终将取决于“人才”(talent)、“技术”(technology)和“宽容”(tolerance)三大要素。按此逻辑,高职院校的作用并不局限在发明技术和创办企业两方面,它还能刺激技术外溢、培养人才并营造社区宽容氛围。因此,大学包括高职院校在地区发展中居于中心地位,它们是创意中枢而非创意引擎。但是,并非所有的高职院校对地方发展都同等重要,而且高职院校需要整合来自于其他大学、产业界、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等机构的资源,才能在技术供给、人才培养甚至创业活动方面更为有效。
高职院校对创意产业活动的热衷还受其内部利益驱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高职院校更加迫切地进行社会化筹资。在“以就业率定招生规模”的地方规制中,保证一定水平的就业率是通过扩大招生规模筹集更多教育经费的前提。同时,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并革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平台和实习机会,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此外,与本科、研究型院校相比,创意类专业及高职院校从国家纵向渠道获得的科研经费较少,这也是推动高职院校与创意产业界结盟的重要动力。
[1]Anna Bergek,Charlotte Norrman,Incubator best practice:A framework[J].Technovation,2008,(28):20 -28.
[2]董丽雅,吴忠培.中间组织的成因:一个交易费用经济学视角的扩展分析[J].特区经济,2006,(7):351 -353.
[3]王询.论企业与市场间的不同形态[J].经济研究,1998,(7):34-40.
[4]Robert A.Leone,Raymond Struyk,The Incubator Hypothesis:Evidence from Five Cities,NBER Working Paper No.45.
[5]顾伟.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器的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10,(5):10 -12.
[6]Susan Elaine Murphy,Ellen A.Ensher,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charismatic leadership in creative teams:The case of television directors[J].The Leadership Quarterly,2008,(19):335-352.
[7]岳德虎,邓奕军.试论广西高职教育与文化产业的互动与发展[J].职业教育研究,2010,(9):5 -6.
[8]朱华晟,等.论中国发达地区创意生产系统中的大学功能——以京沪创意设计业为例[J].经济地理,2010,(8):1322-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