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监控在降低PICC并发血栓中的应用

2013-04-13覃俏俊张勤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置管尖端内膜

罗 浩,覃俏俊,张勤波

(广西河池市中医医院超声诊断科,广西 河池547000)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常用于肿瘤化疗、长期静脉输液和肠外营养患者,而置管引起的并发症不容忽视,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静脉血栓形成[1]。如何降低PICC并发血栓,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是临床医师关心的问题。本研究对PICC置管患者行术前血管超声检查、术中超声引导插管,降低了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共144例,均为肿瘤化疗、长期静脉输液和肠外营养患者,其中男65例,女79例;年龄14~68岁,平均(45.1±2.5)岁;脑力劳动者86例,体力劳动者58例。超声组和对照组各72例,2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及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前均排除凝血功能障碍、高血黏综合征患者。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Voluson E8、PHILIPS En Visor C HD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7~14 MHz,心脏探头2~5 MHz。置管操作者均为接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操作过程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超声组:置管前,超声检查将置管静脉各段内径、血管壁的厚度、内膜光滑度、管内血流情况以及血管曲直,选择肘上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穿刺血管;置管中,超声实时引导,力求一次置管成功,并观察导管尖端位置,确认导管均经过锁骨下静脉,且右心房内未探及导管尖端。对照组:观察肘部、肘下血管情况,选择肘下显示清晰、粗直、弹性好的静脉作为穿刺血管,常规置管。

1.3 PICC并发血栓评价指标 ①临床表现:手臂酸、麻、胀、痛感,臂围增大,在体表扪及有压痛的条索状物,导管堵塞。②超声表现:静脉管腔增宽,管壁增厚,内膜粗糙,管腔内部分或全部实质性回声充填,CDFI显示血流束变窄不规则或中断,确定为血栓形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超声组中,术前超声检查疑有血栓形成的高危患者,放弃置管3例,术中超声可清晰显示导管位于静脉腔内(见图1),术后1~2周超声观察仅1例并发血栓形成,不完全栓塞(见图2);2例考虑发生脉管炎(见图3),及时处理,继续留置导管,未见血栓形成。2组首次置管成功率、血栓形成率比较见表1。

表1 超声组与对照组比较 %

3 讨论

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管壁的损伤。在PICC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堵塞导管[2]。导管是自体外异物,血管受刺激,血小板、白细胞及炎症介质等聚积,随着置管时间延长,血栓易形成。当血栓形成,处理不当,栓子落入血液循环,可能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常规PICC术前只能用肉眼粗略地观察肘部、肘下血管在体表的投影,无法了解血管壁结构及管腔情况,可能会因导管过粗,血管狭窄、弯曲或变异导致置管困难,甚至失败(见图4);即使置管成功,置管后血液回流受阻,血流缓慢,血管狭窄处的PICC导管外壁与血管的内膜摩擦,造成VEC损伤,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而术前超声检查,可以了解血管壁结构、内壁光滑度及管腔内血流情况,了解血管的深度、走行,或变异的血管,排除近心端血管异常情况,从而进一步评估置管是否困难,排除潜在的血栓形成的高危血管[3]。本研究超声组72例中,最终放弃置管3例。且术前血管超声评估,还可以有计划的选择导管型号,避免导管过粗静脉血栓易形成,或导管过细未达到置管目的。

置管时,常规PICC多选肘下较粗直、弹性好并体表投影较好的血管作为穿刺点。在导管留置期间,由于肘关节的活动,易使导管与血管内膜摩擦,从而增加脉管炎、渗血以及严重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见图5)。超声实时引导,可以任意选择穿刺部位和穿刺角度,超声组68例均选肘上贵要静脉、头静脉为置管血管,避免置管后肘部活动对导管的影响。另外,由于受各种因素,如患者体质、血容量以及操作者熟练程度等影响,常规PICC首次置管成功率较低[4],尤其对初学者,而反复穿刺,易损伤血管,导致血栓形成,本研究超声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置管后,如导管异位,或尖端未达上腔静脉,即非中心静脉置管,管腔小,血流量少,输注的液体不易被稀释,药液与内膜的接触时间延长,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危险性大,易形成血栓[5-6]。超声可以确认导管尖端是否位于上腔静脉,并能动态观察血管内膜变化以及管腔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早发现可能的并发症[7-8]。本研究超声组2例考虑发生脉管炎并及时处理,能继续留置导管,仅1例并发血栓而拔管,发生率为1.4%,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应用超声,可以有效地降低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风险,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值得推广。

图1 超声显示管腔内导管回声,回抽显示导管内血流信号 图2 纤维渗出,导管(↑)与血管后壁粘连,血栓形成,不完全栓塞 图3 脉管炎:静脉管径增大,导管周边毛糙,血流缓慢,自发显影 图4a 常规置管失败,超声显示导管头端 图4b 退出导管后,超声检查提示静脉弯曲、狭窄 图5a 左前臂近肘部贵要静脉(BV)常规置管(↑),血栓形成,完全栓塞 图5b 相连肘正中静脉(ICV)血栓形成 图5c 左锁骨下静脉(L-SV)、左颈内静脉(L-JIV)近段血栓形成,导管尖端(↑)位于左锁骨下静脉内,显示模糊

[1]母斐,董功航,许开武,等 .关于PICC置管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8):1 196-1 197.

[2]刘则霖,贺石林,李家增 .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8.

[3]谭江红,王红红,刘丽萍,等 .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 PICC置管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272-274.

[4]张秀红 .采用盲穿和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21(11):37-38.

[5]吕彦锋,王瑜.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河北医药,2007,29(1):87-88.

[6]史苏霞,周立,岳立萍.PICC导管尖端位置对病人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2):479-481.

[7]孙凤芝,李永杰,李东,等 .超声在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中的价值分析[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3):77-80.

[8]吴梦华,符琰,向秋芬,等 .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管理与质量控制[J].华西医学,2011,26(7):1 090-1 092.

猜你喜欢

置管尖端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腔内心电图技术用于早产儿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效果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Finding Another Earth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郭绍俊:思想碰撞造就尖端人才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