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生物教材对照实验的设置
2013-04-12周羽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必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对照性原则”。一个实验往往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实验对象组,处理的自变量是研究的对象。对照组是不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实验对象组。实验中有三种重要的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通过设置适当的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为便于科学设计实验“验证生物学事实和探究生物学问题”,笔者就现行高中《生物》教材(新课标人教版)中涉及的自身对照、空白对照、相互对照和条件对照等不同对照类型,结合全国高考理综卷有关生物试题作些分析。
一、自身对照
【案例】“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①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以供实验观察;②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③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盖玻片下面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就浸润在蔗糖溶液中;④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看细胞中央液泡大小的变化,以及原生质层在什么位置,细胞大小是否变化;⑤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又浸润在清水中;⑥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看中央液泡是否逐渐变大,原生质层的位置有没有变化,细胞大小有没有变化。
【分析】有两次对照:第一次是第②步在滴入蔗糖溶液(实验)之前的质壁的情况(对照组)与第④步在滴入蔗糖溶液(实验)之后的质壁的情况(实验组)进行对照观察,说明质壁的分离;第二次是第④步在滴入清水(实验)之后的质壁的情况(对照组)与第⑥步在滴入清水(实验)之后的质壁的情况(实验组)进行对照观察,说明质壁的复原。实验前后的变化足以说明质壁分离和复原,因此不必要不另设对照组。
【结论】像这样,不另设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通过实验前后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这样的对照实验就是自身对照。
【应用】例1 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 ℃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身对照的运用。通过比较“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 ℃蒸馏水中”前和后的不同结果,可得出“红细胞破裂”是由于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所致。
答案 C。
二、空白对照
【案例】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他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目的是消耗叶片中的营养物质,然后,他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他用碘蒸气处理这叶片,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以外还有淀粉。
【分析】萨克斯的实验巧妙之处在于让同一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曝光一半是实验组,遮光一半是对照组,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实验组有光照,对照组无光照。用同一叶片的好处是能更好地排除叶片本身(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结论】像这样,实验组施以某个因素进行处理,而对照组则不施以这个因素,在这之外不进行相同处理的对照实验,叫做空白对照。
【应用】例2 番茄幼苗在缺镁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 )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空白对照的运用。实验组是缺镁培养液组,对照组是完全培养液组。自变量是镁,镁是合成叶绿素必需的矿质元素,在缺镁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番茄幼苗,叶绿素含量比对照组的少,光反应强度降低。如此, ATP和「H」的生成量减少,进而导致暗反应强度降低。
答案 B。
三、相互对照
【案例】“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③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这样的叶片因为细胞间隙充满了水,所以全部沉到水底。④取3只小烧杯,分别倒人20 mL富有二氧化碳的清水。⑤分别向3只小烧杯中各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然后分别对这三个实验装置进行强、中、弱三种光照。⑥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
【分析】3只小烧杯(三组实验)中除光照强度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光照强度即为自变量。由于自变量光照强度不同,三个实验的因变量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同,那么就找到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关系。三组实验可以两两进行对照。
【结论】像这样,不另设对照组,对几个实验组分别施以不等量的某因素进行处理,通过这几个实验的相互对比分析该因素在实验中的作用。这样的对照实验就是相互对照。
【应用】(略)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