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活课程资源 展现魅力课堂

2013-04-12张丹

江西教育C 2013年6期

新《课程标准》提出合理开发和积极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等。此外,课程资源还包括人的资源,如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和家长资源,还有“我”这个活的课程资源——自己的生活体验、兴趣爱好、身边的人和事,这些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我”这个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一、“我”的话题特点

1.形式多样。这里的“我”特指教师及教师身边的人、事、物。教师自身的素材很多,如教师的年龄、身高、体重、生日、兴趣爱好、家庭情况,以及教师的故事、观点等。当教学中涉及这些话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自身的信息融入到教学中。在备课的过程中善于挖掘“我”的题材,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2.内容新颖。教师应该是一个与时俱进,善于学习、捕捉生活中发生的新鲜事物的人。我们可以将自己每天关注到的信息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3.贴近生活。新课标提出,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教师的经历源于生活,语言也源于生活。将“我”自身的经历作为交流素材,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项目的真实意义和用法。

二、“我”的课堂魅力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一方面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传授学生语言知识, 另一方面通过以身作则和教学艺术, 充分调动与激励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能力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展开日常教学活动,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利用“我”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是指教师在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正确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之中。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效果。可见,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导入课堂的形式多样,可以是歌曲、游戏、故事、自由谈话等。利用“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学生对教师的信息会非常感兴趣,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三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My Family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方式:首先呈现教师的照片,学习句型“This is me!”然后呈现教师的全家福,逐个引导学生学习生词father, mother, grandmother,最后由“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这句话的首字母组合引入课题My family。学生对教师的个人家庭情况非常感兴趣,从而调动了他们想描述自己家庭的学习欲望。教师充分利用“我”这个生动的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2. 利用“我”学习词句,加深学生学习印象。词句的学习应该是与篇章紧密相联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整体感知篇章的基础上,展开个别词句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充分利用“我”这个教学资源,能使我们的教学更简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印象更深刻。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At a Party 在这一课中,涉及人物的五官及衣着。笔者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展开教学,通过介绍自己的五官big eyes,a small nose,a small mouth, small ears,long hair和衣着特征in the black coat,in the blue jeans等来加深印象。这样一来,学生果然很快记住本课中涉及的单词和短语。

3. 利用“我”学习篇章,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到了小学高年级,很多英语教师发现不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好像有所下降,不像刚开始那么积极了。尤其是高年级在简单日常会话基础上逐步增加了语篇阅读的内容之后,很多教师一下子不太适应,也有些教师苦于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很多,其中利用教师自身的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这一点,我觉得更多的可以体现在文本以外的巩固和拓展阅读。

例如:笔者在教完《牛津小学英语》5A 第二单元A New House一课之后给学生展示了一篇关于自己房子的小短文,给学生作为补充阅读材料。其中囊括了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和句型,同时拓展了很多文章以外的小知识。由于学生对教师的房子非常感兴趣,读起来也是兴趣盎然,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无形中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许雅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