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挫折教育探析

2013-04-12谢丽芳

江西教育C 2013年6期

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备一定的受挫能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竞争过程中的挫折和失败。目前大部分家长和学校都认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但缺乏挫折教育的专业机构和专业教育人士。作为思想教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课必然成为挫折教育的主要平台,而初中思想品德老师无疑成为挫折教育的主要工作者。因此,必须理清教材中挫折教育部分的内容和探索挫折教育的基本途径,以促进挫折教育,提高初中生的受挫能力。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与挫折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

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科书中,有部分内容与挫折教育相关,其中七年级课程与挫折教育联系最紧密。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程中,专门设计了挫折和坚强的主题,目的就是使初中学生具备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挫折,学会坚强这样的人生情感和态度。此外,七年级上册部分内容的设计有助于减少学生挫折的机会、增强对挫折的认识。如第一单元“珍惜新起点,把握学习新节奏”,通过教学告诉学生初中学习的新特点及学习的新方法,减少了他们的学习行动盲目性,从而减少发生挫折的机会;第二单元中“认识自我”,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而预防挫折的发生;第三单元“做情绪的主人”,教育学生主动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从而改善挫折时的情感反应;第四单元中“学会拒绝,保护自我”,告诫学生要主动远离不健康不安全的事物,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使自己远离伤害,从而减少挫折。

八年级和九年级课程中也含有挫折教育的内容。比如八年级上册关于如何与父母老师正确地沟通相处的内容,帮助学生在家庭、校园环境中多理解和支持;学会与人正确地交往合作,掌握人际交流的原则和艺术;懂得在社会生活中维护权利、履行义务,用知识来避免一些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挫折发生。九年级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一些责任和使命,通过教育给予正确引导,使他们更加自觉去面对这些责任,即使遭遇挫折也要坚持下去。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挫折教育的方法

由于教育目的特殊性,初中生挫折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1.情境教育法

情境教育法是教师利用或创造某种挫折情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耐挫力的活动,包括两类:一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观察,发现挫折情境;二是创设挫折情境。其中第一类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共同体验。如:某位同学学习一直很努力,但成绩却总是不尽如人意;某个女生因家庭贫困,内向自卑;某位学生不尊重他人等情景。把这些同学面临的困境在班上呈现出来,让他们一起想办法,帮同学解决困难。这不仅可以提升班级凝聚力,还可以培养其他同学的抗逆力。

2.故事教育法

故事教育法是指教学中通过讲述实际人物励志故事,以激发学生对挫折的思考,正确面对困境和挫折。初中生喜欢把某些具体的人物作为自己崇拜模仿的对象,因此要求教师更多地从正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榜样故事来感染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中外名人战胜挫折的典范,如贝多芬、霍金、史铁生和张海迪等人的故事;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选择有时代感的人物或者身边人物的事迹,如讲授“做自立自强的人”时,引用“断臂钢琴师刘伟、背母上学的李玉琴”等故事来进行教育。

3.体验教育法

体验教育法是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活动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提升抗逆力。这种教育模式要求教师通过游戏、表演、辩论等方式,教育学生敢于做生活的强者,正确认识和对待活动中的阻碍和挫折,坚持不懈,实现目标。比如讲授“新学校 新同学”中,可以开展记住同学名字的游戏比赛,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讲授“做自立自强的人”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唱《真心英雄》《阳光总在风雨后》等励志歌曲,激发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坚定信心;在讲授“相亲相爱一家人”课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学生被家长批评及学生被批后的态度”的情景,让学生来表演,并在表演结束后请学生谈谈感受;在讲授“享受学习”这课中,可以设置“学习乐大于苦还是苦大于乐”的辩题,让学生明白学习中必然会有苦,要敢于吃苦,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失败。

思想品德课中的挫折教育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挫折教育方法,在课堂中结合课程内容适时进行挫折教育,以培养他们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提高他们的挫折承受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从而使他们适应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

责任编辑:刘 林